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昔日丶怜惜丨


是自己讨厌周围的人,是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别人不管怎么样,那都是别人的事。我们控制不了,也不会让别人的错误来影响自己。

所以要打破传统思维,受到刺激就要有反应,或逃跑或愤怒。

要有新思维,在逃跑和愤怒之间有一个空间是选择,自己去积极主动的选择,做出选择就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不是被动的承受,是一个受害者。

当改变这个思维以后,面对问题以后,首先要去主动选择,衡量利弊,再有什么责任都要自己承担。

做出选择的时候要积极的,不要消极,这样才会改变。


玉东


“以我观物,物者皆著我之色彩”,用这句文言来解答问题。

这是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杜甫“春望”中2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你了解的世界就带了你的主观色彩。

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诗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这首诗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诗人开篇,即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思考。

只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的时候,事物的一切都随着我眼睛所看的,输入脑海里,然后通过个人经历加以分析解剖,主观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主观的色彩。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的,在经过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可理喻。

就如你笑靥如花的照镜子,镜中的你明媚阳光;你怒气冲天的照镜子,镜中的你如阿修罗一般。

一首歌中唱道:“风含情,水含笑”,也是同样的道理。改变心态,与自己和解,看春暖花开,夏花绿叶,可人灿烂。


清一禅言


我觉得是你自身的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以前就听别人说,如果你身边有10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喜欢你那可能是她的问题。两个人不喜欢你,也可能是她们的问题。如果是这10个人都不喜欢你,那肯定就是你的问题。同样反过来也成立。你讨厌周围一两个人或者几个人,都说的过去,可能是她们哪方面确实不够好。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你讨厌你周围的所有人,我想不可能她们都有问题吧。有时候人与人相处,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替别人想想,往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引发的。现在的你在生活中,是不是有哪方面自己不如意,所以心态发生了变化。希望你能尽早调整过来,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