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小时候看爷爷给人剃头,总听爷爷说“剃头是门马虎不得的技术活”,可如今,这门手艺却因为追不上飞奔的城市节奏,正被新潮的美发厅所代替。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因为不想淡忘,我们去寻访了两位常德的剃头匠,或许通过他们,能带你重回那段旧时光。

巷子里的剃头匠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今年七十多岁的赵师傅是巷子里这家理发店的主人。小店没有装修,一进体育路右拐就能看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从04年起,这家店开在这里已经15个年头了,屋内的陈设却还保留着十几年前的风格,时间好像在这里静止了似的。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桌子上摆满了剃头的工具,尽是些年轻人没看过的新鲜玩意。最左边“长条”形的叫荡刀布,只有最传统的剃头匠还在用。

剃头前刀在上面“荡”两下,刀就变得又快又利。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店里最有年头的是这副采耳的工具,旁边是专门用来收纳它的木盒子,看起来特别精致。

赵爷爷笑着说“这东西的岁数可比我还要大哟,一百多年的老古董嘞!还是我三四十年前年做学徒的时候师傅传给我的。”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今天店里的生意不太好,一上午只来了两个客人,都是来找赵师傅采耳。

赵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去环境好的理发店啰,只有些老人不嫌弃,还愿意来我这。”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赵师傅给人采耳的时候头上还戴着探照灯。他的技术很好,一些客人为了剃个头甚至能从十几二十公里外的地方过来。

“这些客人都在我这里剃习惯啦,所以再远都要过来。”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每个剃头匠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客人剃久了,“头”就“认人”,换了师傅就不习惯。

慢慢的有了自己固定的客人,在剃头的时候和这些熟客聊上几句也成了他们继续“剃”下去的理由。


朝阳路上的“钉子户”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朝阳路的两旁长满了树,即使是40度的夏天这里也晒不到太阳。就在路口处,我们遇到了两位一直在这里理发的陈爷爷。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72岁的陈爷爷就住在这条小巷子里,退休后他就开始在路边给人剃头,今年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剃头的价格也从以前的2块慢慢变成10块。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陈爷爷剃头的工具很简单,却也现代化了很多,推子变成了电动的,但剃刀还是以前的老样子没变。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路边的生意很好,一上午陈爷爷就没闲着。推头,修边,打泡,刮脸,采耳,剪鼻毛···陈爷爷手法娴熟,一整套流程下来十几分钟就能搞定,剃的又快又好。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其实老年人剃个头哪需要理发店那么多花样哦,我看这里就蛮好啊,十块钱一个,剃得又好又实惠。”刚剃完头的杨爷爷嘴里一直夸个不停的说。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巷子里的另一位剃头匠也姓陈,今年69岁,年纪小些,有老人带着小孩来理发的时候都会来他这里。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小孩子爱动,我手快一些就不会伤到他们。”不一会儿功夫陈爷爷的摊子上又来了个要剃头的小男孩。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忙着招待完这些客人,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好不容易闲下来,陈爷爷坐下抽起了烟。

虽然没有门面,但他们每天都有固定的营业时间,上午七点到下午五点,中饭就老伴儿送,刮风下雨都不变。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也没想过开个店,这样就挺好,能给路过的老人行个方便,他们不习惯那种新式理发店。趁我们还能动,赚点钱还能给子女减轻减轻负担。”


时光变迁,老手艺正在经受考验

城市里的剃头匠没有复杂的工具,甚至没有装修,有的就直接摆在路边,他们正在被一家家现代化的美发店所替代,如今,只能在城市的角落里寻觅到他们的身影。

大桥下,老城区里······传统的老手艺正在经受着考验。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常德剃头匠,讲不出再见

这些匠人正在老去,可手艺却无人传承,只能随着他们慢慢消失。只希望时光再慢些吧,让他们消失的脚步能慢一些,再慢一些,也让他们老一辈勤劳的生活方式能再留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