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中行原油宝事件

中国银行原油宝巨亏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昨晚,投资者终于等来了中行的一纸官方说明:


经典案例,中行原油宝事件


这个申明基本不出意外,结算价按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30分的均价计算,即当日CME公布的结算价-37.63美元。


也就是说,部分购买了中行原油宝的客户,不但本金亏完,还倒欠银行的钱。


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经典案例,充满血泪、底下白骨累累的案例。


所有的经典案例都是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情况堆积而成,本次的不可思议就是史无前例的负油价,这也使得本次原油宝事件发酵的程度更深,影响也更广。


其实我们如果忘掉负油价这个令人咋舌的噱头点,慢慢梳理一下,就会比较的清晰了:


1、这个原油宝就是期货,只不过是没有杠杆的期货,没有杠杆不代表没风险,也不代表低风险,只不过和带杠杆相对比而言风险度相对低了一点。


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原油宝是带杠杆的,在本次负油价的情况下,按大部分人的赌性来看,会输的更惨。


2、本次事件的核心聚焦点就是负油价,我们如果忘了负油价,就没有那么纠结了,举个例子,你80美元买涨了原油,跌到了10美元,你的亏损是70美元,而你那天晚上10美元买涨了原油,跌倒了-40美元,你的亏损是50美元。前者的亏损还大于后者,但是你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核心焦点就是负油价,无论投资者以及中行都不相信真的会出现负油价,然而负油价真的出现了。


3、期货是零和游戏,有人亏就有人赚,那天晚上,如果有人在中行原油宝20美元买跌了05原油合约,一觉醒来到了负油价,赚大发了,这钱中行会不会给?肯定得给。


目前维权的大多数是多头被穿仓的,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空头不是赚的盆满锅满,说白了,中行原油宝只是一个平台,抽取佣金的平台。


上面比较简单的说了一下我的观点,对于本次中行原油宝事件,维权客户主要的聚焦点:


1、产品设计规则有重大漏洞,同样产品工行就避免了本次事故。


产品设计是各行自己的产品,肯定会不一致,但是并不能就此一面倒的说中行的有问题,这是站在多头的思维上的观点,站在空头思维上,就会得出相反的观点。


2、风控失效,20%保证金形同虚设。其实大家只要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要设保证金?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有风险,才会设保证金,保证金都是根据以往大多数的历史经验来设置,只不过本次油价黑天鹅事件走了极端,100%的保证金都会被打穿,何况百分之20。


那在穿仓之后为什么不采取强平?平仓也需要对手盘,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缺失没有对手盘,无法平仓,这是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交易员也是第一次遇上这种负油价现象,手忙脚乱,错失平仓的最好机会。


无数例子告诉我们,交易员的失误最后买单的也是客户,典型的就是基金,除非你有确实证据证明这是一个内幕交易。


3、关于移仓,这恐怕是本次原油宝维权中的聚焦点,为什么工行早早进行了移仓,而中行迟迟不进行,从而导致了巨大损失,这个其实可以去看产品合同,这肯定是根据约定来的。


产品展期的长短有利有弊,只不过在本次极端事件中,提前移仓能最大的保护多头,但是提前移仓,空头错过了本次百年不遇的机会,潜在损失谁来赔?


我相信绝大多数买原油宝的朋友,在签合同之前都没有仔细的看这个产品合同,也没有期货交易的经验,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愤怒和维权。


如果你是一个期货从业者,或者有期货交易经验的,对上诉的疑问就不会有疑问了。


反过来说,你在从事期货交易了,你有期货交易的经验,你才不会去买这个原油宝呢,又没有杠杆,手续费又高。


这就可以引申出来本次原油宝事件中行目前的处境:合规但不合情,现在你不但亏光了钱,中行还要问你索取补钱,你去查看和中行签署的协议,他能向你索取补钱,里面肯定有一条。


但不合情的地方是,中行你面对一大群对期货风险似懂非懂的客户,一味的推广宣传收益而没有更多的去告知风险,且放在理财栏目中,老百姓对理财本身有一种低风险的固定思维,说白了,可以接受亏损,难以接受巨亏,无法接受亏完了还要补钱,这就是本次事件发酵的起因。


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本次原油宝事件,老百姓亏了钱,事件发酵大了,中行损失了形象,如果处理的不得当,会损失一大批高净值客户,对未来的理财产品的推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次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大致分析,本次事件也切实的给我们上了一课,投资有风险,投资之前得做好功课,仔细看合同产品,并且去多了解产品。


本次事件,也重新定义了“抄底”这个名词,原油跌倒0.01美元的时候,你去抄底了,可能比你在20美元抄底亏的钱更多的多,因为同样的资金你可以买入了更多的数量。


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对未知的产品抱敬畏之心。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