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孩子越大,越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有的說孩子寧願相信網絡裡,也不聽父母的建議。有的孩子除了吃飯露個臉,其他時間全部反鎖在自己房間裡。

父母因此既失落又擔心,失落於曾經那個整天粘著自己的小棉襖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而看到孩子既不喝水,也不運動,又擔心他的身體會出問題。

很多人對於孩子這些變化,首先歸因為是青春期到了。確實,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生理發育和心理需求的不同,會導致孩子一些衝突和變化,比如渴望被尊重,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而且不再把父母當成無所不能的神。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已經完全拒絕與父母溝通,或者對父母任何的表達都變成攻擊。那就超越了典型的青春期叛逆,而是一種和父母關係不良的症狀的外化。

這一切是如何演變的呢?曾經溫順的孩子,為什麼一瞬間變成了冷冰冰的小刺蝟呢?

歸根結底,還是父母過去和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埋下了一些錯誤的“種子”。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一: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從祖輩開始就有了這句話:我過的橋比你們走的路還多,所以,我比你正確,你要聽我的。

我也做過同樣的事情,總以一副無比正確的姿態和孩子溝通,好讓他屈服於我。

比如有次我陪他做作業,看他寫了一個拼音之後,我感覺他錯了,於是一個食指指過去,命令他擦掉重寫。

他很驚訝:老師明明這樣教我的啊。

可是我無比自信:我拼音當然比你好,你肯定是記錯了老師的話。總之你趕緊擦了重寫。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二天我發現,真的是我錯了。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我總是把自己“知道”的當成真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的,我總以為自己比他在行,卻引來他的反感和憤怒。

而當這樣的錯誤干預次數多了,孩子即使遇到難題,都不會願意找我求助,因為他認為我自以為是。甚至於,有的孩子為了打擊父母的盲目自信,會故意用不符合父母期待的行為來挑釁他們,好讓父母嚐到自己曾經不斷被修正的挫敗感。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二:我們曾把他的事都當小事

孩子眼裡無小事,2歲的孩子認為一個糖果就是一切,三歲的孩子一個玩偶就能興奮一整天,而五歲的孩子得到老師的小紅花就會覺得世界多美妙。

反之,當孩子的糖果被搶了,玩偶搞丟了, 或者看著同學領小紅花,自己卻沒有,就會覺得天昏地暗,非常難過。

最初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哭,他們以為父母會理解他們的難過,給予恰當的安撫,結果父母的安慰卻是輕描淡寫:不就是糖果嗎?不就是一個小玩具嗎?以後再買一個就好了。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至於小紅花嘛,你下次表現好了自然就有了啊。

然後孩子就認為自己的難過,悲傷都是錯誤的,是不值得被安撫的,久而久之,他們就開始“孤軍奮戰”,不願意對父母袒露自己的心聲,把自己的脆弱都藏起來。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三 . 父母的關注點僅僅圍繞學習和成績

因為現在社會的氛圍裡充滿了對教育的焦慮,導致很多父母受到集體意識的影響,對孩子的關心,變成了一種單純圍繞學習方面展開的付出。

比如請優秀的家教,報最好的課程,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以及竭盡全力給予最好的飲食。

除此之外,孩子額外的精神需求,比如要社交,要發展自己業餘興趣愛好,卻往往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被支持。

我有個初中生讀者說,她有一天放學後因為餓了,和同桌一起去吃了幾個羊肉串,就晚回來二十分鐘,結果一個晚上,媽媽都沒有和她說一句話,這導致她非常受傷。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她說,如果媽媽願意耐心和自己溝通,也許以後她就會改,結果呢,媽媽就覺得她學習時間珍貴,餓了就該回家吃飯,而不是浪費時間去吃街邊垃圾食品。

正因為媽媽太控制,所以她的對抗也更厲害,後來乾脆偷偷吃飽了再回來,晚飯都不吃,假裝餓著,讓媽媽著急。

而在媽媽眼裡,孩子就成了那個不可理喻,無法溝通的白眼狼。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2.這一切如何改變呢?

第一:別高高在上,而是平等溝通

我曾經聽過一個高中生說:我最討厭那種“無比正確”的父母。因為她們只會高高在上的說教。而他們越是這樣,我就越要反著來,或者乾脆關閉耳朵,一句話都不和他們說。

導演李安就說過:做父母並不代表你就比孩子厲害,而是需要更加謹慎和謙卑。我每天為了保住我“父親”這個身份,都會提醒自己更加努力一點。

因此,若想孩子和我們敞開溝通,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下,不做“一言堂”,而是和孩子多平等溝通,並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唯有這樣,孩子才能體驗到被尊重,也才會回報給父母更多的尊重。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二: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聽過一句話:只要能讀懂孩子的情緒,就贏得了孩子的心。

簡單來說,讀懂孩子的情緒有個四步驟:

1.看到孩子的情緒了,馬上過去詢問:我看到你好像有點低落,好像有點不開心,好像掉眼淚了,我能問問你,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當孩子回答發生了什麼事情。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2.共情孩子的感受:因為你的糖果被搶了,因為你玩具壞了了,所以你難過了,傷心了。

如果是大孩子,或許是被別人嘲笑了,被老師罵了。那也可以共情:因為你被人嘲笑了,被老師罵了,所以你會生你氣,會難過……

說完,就閉上嘴,等待孩子的反應。

3.問問孩子需要大人什麼幫助嗎?

當孩子覺得天崩地裂,覺得孤獨無助,他最基礎的需求一定是有個人可以陪伴,更高級的需求是可以完全被理解。

那麼父母可以做一個承諾和一個問話:看到你這樣子,我也很難過,我願意在這裡陪伴你。同時,也請你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4.啟發孩子思考,如何應對當下的局面

當孩子被陪伴了,感覺到被理解了,父母再啟發他去應對,孩子感覺到放鬆和溫暖了,就會有思路去解決問題。

而這個過程,孩子感覺到的就是和父母心連心的感覺,父母就因此得到了孩子很深的信任。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第三:關心孩子,而不是“打造”孩子

我聽過一個教育家的演講,

他說現在很多家長在花重金打造孩子,力爭學霸。但是卻忽略了,孩子是個人,更需要父母全方位的關心和愛。

我一個朋友養了兩個孩子,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連老師都問他有什麼妙招。她的回答是:我就管好我自己,我努力工作和學習。然後每天就關心孩子情緒和需要。

難過了陪他一下,有困難一起想辦法,如果累了,就告訴她你只管去休息。

結果她從來沒有要求孩子考多少分,孩子卻自己勤奮好學,擋也擋不住。不僅如此,大孩17歲了,還和她十分親密,無話不談。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尹建麗老師說:孩子的任何挑戰,都在提示父母做出改變。

因此,當孩子突然對我們緊閉心門,拒絕溝通,那不妨停下來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們錯過了什麼,或者做錯了什麼。然後及時糾正,化強勢為謙卑,化敷衍為認真,化控制為真正的關心。

那麼無論孩子多大了,只要他體驗到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對自己恰如其分的理解和關心,他都能夠對過往的一切釋懷,並且對父母重新敞開心扉的。

孩子頂撞或不理父母的背後,藏著這個原因

---END---

圓心率心理:探尋,叩擊心靈的聲響。|有煩心事,找圓心率心理!

作者簡介:週週,心理諮詢師、親子教育和婚姻情感專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