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注意!今天起,這項服務開始收費了!

這兩天有市民發現

在豐巢快遞櫃取快遞時

屏幕上多了一則消息

從4月30日開始

豐巢快遞櫃將推出會員制

也就是說

以前免費使用的快遞櫃,

超時後要收費了

圖片

新聞晨報記者在上海某處的豐巢快遞櫃看到,用戶使用操作界面已經出現了會員制的通知。新制度分為兩個方面:

1)普通用戶:可免費保管用戶包裹12小時,超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

2)豐巢會員:月卡5元/月,不限保管次數,當月任意收件,每件可享7天長時存放,有效時長30天;季卡12元/3個月,不限保管次數,7天長時存放,90有效;

注:法定年節假日不計費。

圖片

此前,格格和速遞易就已開始對超過24小時的快遞收取每天1元的保管費。而豐巢的情況是,會跳出一個讚賞的二維碼,但點擊下方的按鍵可以跳過。

那麼如今,這意味著最後一個免費保管的快遞櫃也要開始收錢了。

圖片

網友吵翻天——

反對者:快遞員未經允許放的,12小時太少

支持者:超時取件佔用資源,收費是應該的

最後一個免費的快遞櫃也要收費了,消費者是否買賬?記者做了一番隨機採訪調查。

祝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只收5毛錢,但感覺這是對常年加班上班族的另一種傷害。“早上八九點投件,晚上我隨隨便便加個班回家就超過12小時了。現實是,有次我半夜12點回家,小區裡還有2個人在拿快遞,我還排了個隊,等了一下下。” 祝女士覺得,12小時太少了。

“快遞員投遞時已經向豐巢付費了,不應該再向客戶收取,如果這樣子,是否寄快遞時寄件人付快遞費,到貨物快遞再向收件人收呢?吃相太難看吧。”網友超超很不解,兩頭收費一菜兩吃,算是什麼操作。

“怎麼說呢,都不容易,放可以,但是打電話說一聲啊。”剁手黨Amy不爽的點在於快遞公司,有時家裡有人也不配送,直接放快遞櫃,事後也沒有電話提醒一下。

“新規定出來之後,肯定會刺激我積極取快遞的。”自稱“拖延症患者”的婧向記者坦言,自己經常會“忘記”取快遞,放著超過48小時也有過,有時是因為忙,有時是因為懶,想著反正放著也不收費。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12小時免費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動不動就兩三天不取。”調查中,也有用戶明確給收費點了贊。

圖片

快遞櫃會員制

可能對快遞員影響更大

相比市民,快遞櫃會員制可能會對快遞員的影響更大。

一位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未徵得用戶本人同意,產生了超時費,這種情況下用戶可以聯繫快遞員或快遞公司,要求快遞員重新投遞。

原本快遞小哥可能會直接把快遞放在豐巢,但今後,收件人既不能按時取件,又不肯付費的,快遞小哥就只能送件上門了。

▲快遞員的說法

“反正電話聯繫唄,他讓怎麼送我們就怎麼送。(記者:那到雙十一的時候怎麼辦呢?)雙十一不清楚。反正主要還是聯繫客戶,東西不好亂投的,我們亂投客戶不滿意,一個投訴就是100元錢。”

專家:時機還沒到來

此時收費有挑戰

針對快遞櫃會員制,有律師認為,如果快遞櫃一開始就收費,那麼純粹就是市場行為,可以由用戶自主選擇是不是去用它。但律師也提出,豐巢櫃一開始免費,意味著企業是想以此來吸引大量客戶。等到現在客戶習慣了使用,並且某一片區域可能只有豐巢這一種快遞櫃時,企業突然說要收費,屬於改變既有服務規則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而在業內專家看來,當前,快遞櫃的鋪設量和用戶使用習慣都在一個關鍵節點上,把壓力轉嫁到消費者時機還沒到來。此時收費,可能各方都難以接受,快遞櫃企業、快遞小哥收到的投訴會增多。

圖片

豐巢回應“上線會員服務”:

保證用戶使用智能櫃的效率及確定性

環球網記者就此事聯繫豐巢,豐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為了保證更多消費者能享受到安全、穩定的代收服務,豐巢科技將於2020年4月30日上線會員服務,以保證用戶使用智能櫃的效率以及確定性,給廣大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對於會員服務的解讀,豐巢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上會員服務消費者可在線上進行選擇,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不產生任何費用。針對多次滯留包裹在櫃佔用資源的用戶,豐巢將在兩次免費取件過程中詢問消費者是否要選擇延期保管服務,如仍不同意使用的用戶可選擇不再允許其快件投遞入櫃。

該負責人告訴環球網記者,在2019年末,豐巢科技向用戶發出使用無接觸服務意願徵詢,超過8000萬的消費者針對是否願意使用智能櫃代收、入櫃的時間選擇、代收的快遞公司選擇等做出線上調研反饋。截止4月13日,累計同意使用豐巢代收用戶數超8200萬人,佔比總詢問人數的98.5%,用戶對於使用無接觸服務意願度高。

“隨著每年包裹數量的遞增,以及用戶對於服務接受度的提升。末端交付工具的資源使用效率極為關鍵,基礎設置的高效率使用將有效降低配送公司配送成本。接下來,豐巢將持續豐富用戶權益,為會員用戶提供開櫃有驚喜等線下實物派送權益等,將無接觸服務進一步深化落實。”豐巢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葉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