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學生票標籤變“學彘”,不是小題大做

這兩天,黑龍江鶴崗的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發現票面“學”字變成了“學彘”。目前,鶴崗火車站已為小邵更換車票並致歉。小邵稱, “他們解釋是機器字體漢字錄入庫出現系統錯誤,也把這個問題向廠家以及鐵路總公司反映了,保證以後不出現類似錯誤”。

“彘”是“豬”的意思,如此字樣很容易引起誤會。不過,由於車票是機打的,機器顯然不至於刻意侮辱,有理性的人也能判斷出是車站打印設備出了“bug”。因此,視頻中小邵本人的反應,並不十分激烈。

雖然是件車票打印錯誤的“小事”,但對鐵路部門來說,這樣的“小事”依然值得引起重視。

從2019年開始,電子客票在全國的推廣開始加速,到2020年6月20日,電子客票開始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覆蓋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如今,手持紙質車票的乘客越來越少,取票窗口或設備前排的長隊不見了。電子客票減少了紙張浪費,加快了乘客進出站速度,售取票窗口、進出站檢票處的工作人員,壓力隨之減少。

不過,由於統一的電子報銷體系尚未建成,報銷憑證依然需要紙質打印。而且,對於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機的乘客來說,紙質購票信息單依然能提醒座位信息、出行車次。只要乘客需求依舊存在,那麼紙質打印設備就有必要保留,車站依然要精心管理,保證乘客正常使用。

系統錯誤,只是偶然故障。不過,正如當地未作出回應前網友擔憂質疑的,是不是電子客票的推行,使得車站紙質報銷憑證打印服務變得弱化,或者說當打印車票的人群需求下降後,相關服務就趕不上趟兒?當服務的對象成為相對少數,或者最後成為絕對少數,對應保留的服務是否還能一絲不苟、持之以恆?

令人欣慰的是,鶴崗火車站工作人員在表示歉意的同時,也希望小邵多提意見,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表現了適當的反思。

很多人在打印報銷憑證時,由於對機器打印的信任,並不刻意檢查每個漢字或數字,甚至“學”字打印成“學彘”錯誤,也可能只在事後或別人提醒才會察覺。如果乘客的報銷憑證打印有誤,比如身份證錯了,或者是名字有誤,是否會被單位財務識別出來,即便不認為是作偽,也肯定被判為訛誤。乘客除了澄清誤會,搞不好還要聯繫鐵路系統重新打印。

因此這樣的錯誤提醒車站進一步做好日常的巡視維修,要在細節之處發覺問題,避免給乘客出行帶來不適。

對於鐵路服務來說,這也是難忘的一課。萬無一失才是所有服務應該追求的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