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善良三事所想

一位年輕的媽媽,揹著自己的小寶寶上了公交車,可能是因為把寶寶放下後,再背起來不方便;於是,一直把寶寶背在身後。公交車前行中,車子的顛簸導致小寶寶的頭部慢慢側向車窗邊的鐵欄杆,為了防止小寶寶的頭被磕碰,後座的小姑娘伸出援手,托住了寶寶的頭,直到母子倆平安的下了車。

由善良三事所想


一位男子坐著輪椅上了地鐵,車在啟動的過程中,男子所坐的輪椅,突然發生滑動。旁邊一個正在玩手機的小帥哥,一把抓住了移動的車輪,並伸出一隻腳卡在輪子下。小帥哥裝作若無其事,整整堅持了20多分鐘,直至坐輪椅的男子下了地鐵。

由善良三事所想


兩個小女孩,站在一塊寫著“手拉手助學”的黑板前。可以看出,作為捐助人的小女孩,昂首挺胸,臉上寫滿自豪;而作為受助者的小女孩,則低著頭,眼神遊離,臉上寫滿難堪,不情願地把一個手指頭讓給對方。

由善良三事所想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善心常駐,收藏善良。

善良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而心底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出自《禮記.學記》,其要義是人人具備向上提升的本性。

上面的三個小故事,折射了現實生活中善良的大道理。人世間,的確時常呈現好多的善良,好多的善舉,好多生生不息的希望。善良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和心靈的豐盈。我看真正的善良,不是在別人的眼裡,不是在別人的嘴裡,而是藏在自己的心裡,流在自己的血液裡,鑄進自己的精神裡。曾國藩說:“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心懷善意,常施善為,卻從不令人知道,應該是做好事的最高境界了。

敬畏尊嚴是善良的前提。做善事不能光憑一顆善良的心。保護受助者的隱私、生理缺陷,敬畏受助者的尊嚴,應是善良的第一原則。瓦雷裡說過“世上沒有什麼比善良更為傷人”。不恰當的幫助,反而會造成對受助者人格和自尊心的羞辱。好的善良不僅解決了受助者面臨的生活困難,同時又呵護了受助者的自尊。

不動聲色是善良的追求。從古至今,行善積德,幫撫他人的事不勝枚舉。屈原背米,張良拾鞋,孔融讓梨,朱衝送牛,都是善良的經典。今春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那麼多的白衣戰士,順時而動,應勢而為,展現了新時代新善良的擔當。善良的人是單純的,善良的人是低調的。我幫了你,但我不會告訴你。這種推己及人的善良是肯為別人著想的品質。好的善良是面對你的窘迫,施以不動聲色的關愛,以免給受助者帶來壓力,覺得欠了對方什麼。只有把善良深入骨子裡,才能形成一種尊重對方的善良。

不圖回報是善良的本義。釋放善意,施以善舉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一種體會,一種追求。不要把善良作為一種表演的道具,用來達到什麼特別的目的。真正的善良,是不張揚、不作秀、毋需回報的善舉。生活中從來不缺善良,缺少的是有溫度,有修養的善良。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善良是一種選擇。讓我們敬畏善良,把善良刻在心上,做一個善良的人。用個人之善,託舉家庭之善;用職業之善,促成社會之善。用人世間最寶貴的善良,去面對這個現實的世界(山寨子文)。

責任編輯:閆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