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刘文典


民国大师刘文典有句名言:“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寥寥几句,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同事们的喜恶,他平生只崇拜陈寅恪,看不起朱自清的学问见识,对“乡巴佬”沈从文就更不放在眼里了。这番言论,就发表在沈从文晋升教授讨论会上。可想而知,在会议现场,他抛出这番言论又拂袖而去,那场面该有多尴尬多激劲。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沈从文


有人说刘文典是民国第一狂人,是最傲娇的大师。从遗留下的照片来看,他戴着黑框眼镜,头发凌乱无章,留着小胡子,下嘴唇上翘着,神情坚毅倔强。学贯中西,其治学长于诸子校勘,也因如此,他的骨子里融合着传统文人的风骨和西方思潮的前卫。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朱自清


然而这位敢敲击别人的大师,也曾被人狠狠敲打过脑袋。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因为做学术研究需要查阅一本稀缺的经书,他几经寻觅打听,了解到在北京香山寺就有此书,但是香山寺对外借阅服务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非佛教人士不准借阅;第二,读书时必须要在念经堂正襟危坐地读;第三,翻书时必须用专用的篾子轻柔地扑翻。

刘文典没想到查阅经书会有这么多规矩,但为了他的学术研究,他只得收敛狂傲的性子,跟住持说尽了好话,住持久仰他的大名,只好破例准他进寺借阅,但又一再强调读书时必须端坐,翻书时必须小心,不得留下褶皱。刘文典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如有违规,弟子甘愿受罚。”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刘文典


然而,他毕竟不是僧人,平素随性惯了,正襟危坐地读了一会儿,就感觉腰酸背痛,他轻锤肩背,环顾四周,发现念经堂角落有一张空床,于是偷偷地躺床上读书。寺庙宁静清幽的氛围,清涤了他的杂心,也加重了困意,他单手拿着经书,读着读着居然睡着了。刚一睡着,手中的经书就“啪”地掉到了地上。

这时住持刚巧经过,看到了这一幕,他不假思索地拿起木棒敲打睡梦中的刘文典,一边敲打一边责骂:“如此珍贵的经书,让你借阅已是破例,没想到你居然把经书掉在地上,这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啊!”刘文典被打醒了,忍着痛抱头鼠窜,一边逃跑一边求饶:“大师手下留情!我这颗脑袋也是宝贝,里装满了文化瑰宝,打坏了可没得换啊!”住持本来气急败坏,这一下被刘文典的话逗乐了,也就原谅了他。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右为刘文典


大师有大学问、大幽默,亦有大骨气。

抗战期间,汉奸文人周作人曾几次找到刘文典,希望他出任教育机构的伪职,周作人的说法很文艺,“政府虽伪然教育不可使伪,以你的学识,应到维持会做事,抵抗奴化。”刘文典怒气冲冲的回复:“当年附逆安禄山的诗人是可悲的,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周作人


周作人悻悻地走了,日本军人杀气腾腾地找上门来。荷枪实弹的宪兵前行闯入他的寓所,面对逼问他一言不发,翻译官知道他精通日语,要他用日语回话,他冷笑了一声,说:“我以发夷声为耻!”

刘文典就是这样的硬骨头,比敌人的刺刀还硬。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独自逃离了北平,算是保住了性命。

1938年,迫于抗日环境的日益严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刘文典得知消息后,一路风尘仆仆往昆明赶。没有人知道,他为了奔赴联大,一路上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挫折。


民国大师刘文典:性情比鲁迅还狂,骨头比日本人的刺刀还硬

陈寅恪


刘文典走进联大,恰逢陈寅恪教授下课,他那个衣衫褴褛、满脸黑灰、头发蓬乱的刘文典,手里拄着一根棍子,肩上搭着破烂的布包袱,比从前瘦弱了太多,好像一阵风就会被吹倒。刘文典走到操场,一眼见到旗杆顶处飘扬的国旗,他扔下棍子,整理了乱发,拍去身上的泥灰,面向国旗三鞠躬,待抬头挺立时,已是泪流满面。

“国难当头,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这句也是他的名言。

晚年,刘文典吸食鸦片,因为他最心爱的长子刘成章在一场爱国运动中感染风寒而死,家人用鸦片帮助他化解晚年丧子的悲痛,于是刘文典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被很多人描画成一个令人厌恶的烟鬼,这样的评价对大师来讲,真是不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