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孔子被古代称为“天纵之圣”,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我们都知道孔子学生很多,号称弟子三千,但是却不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孔子的学问是如何得来的。孔子自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没有明说自己的老师是谁。

根据《论语·子张》记载:卫国大夫公孙朝,曾经有一次特意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的老师是谁啊?”意在嘲讽孔子师出无门,或者并非师出名门。

子贡回答:“我的老师向周文王、周武王学习,为什么非要有固定的老师不可呢?”从子贡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很想把孔子塑造成横空出世的“至圣先师”的形象。

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根据《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有一次孔子路遇一7岁神童,并向他学习了不少学问。唐朝韩愈在其文《师说》中说,孔子的老师有郯子、苌弘、师襄、老子。

但是,笔者认为前一种记载是不可靠的,一个7岁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学问呢?这不过是神话孔子的一种说法罢了。

韩愈作为唐朝儒学大师,提出了“道统”论,以改变唐朝佛教和道教凌驾于儒学之上的现象。韩愈对孔子的研究比较深,虽然其生活的时代离孔子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但是其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学问。

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根据《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30多岁时,学问已经很出名了,但是他仍然谦虚好学,听说老子的学问好,就决定去向老子请教。

当时老子住在周王都,即今天的河南洛阳,但孔子不辞路途遥远与辛苦,从老家从鲁国山东曲阜出发,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到了洛阳,并受到了老子的接待。

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见面中,孔子向老子阐发了自己继承、维护和传承周礼的思想,并正在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效果不理想,因此就谦恭称老子为老师,问老子自己的思想有何不足,如何做才能让各国诸侯采纳自己的思想?

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谁知老子劈头盖脸不客气的对孔子说:“你所坚持的周礼,制定和倡导它的人,早就死去了,只是目前还保留他的言论。但是,做人就要顺其自然,官运来了就去做官,官运走了就做回老百姓。就像善于经商的人会事先囤积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拿出来以高价卖出。君子做人应该向商人学习,虽然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也应该懂得隐藏起来,谦虚做人。像您这样带着骄气和欲望,周游列国传播已经过时的周礼,宣扬您远大的志向,这对您自身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所能告诉您的,也就是这些罢了,怎么敢当您的老师呢?”

从老子所说的话来看,他有点讽刺孔子更不上时代,在春秋时期,已经礼崩乐坏了,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孔子还仍然固守不合时宜的周礼思想,终究是要被时代淘汰的。而且孔子周游列国,想要被统治者重用,实际上是跑官的一种方式,所以老子有点瞧不上孔子的作为。

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那么,孔子听了老子这一番不顺耳的实话,是如何反应的呢?司马迁的《史记》并没有记载孔子如何回应,只是记载了孔子回家后对其学生说的一番话,孔子说:我知道鸟会飞,但可以用网捕获;我知道鱼会游泳,但可以用钩钓到;我知道兽能奔跑,但可以用箭去射它。但是,我不知道龙应该怎么对付,我见到的老子,应该就是龙了吧!”

从孔子的话可以看出,他对老子的学问佩服至极,觉得自己的学问和老子比较起来,显得很渺小。如此看来,在同时代的伟人中,能让孔子如此佩服的人,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老子了吧!

敢在学问上教训孔子的人,在同时代里恐怕也只有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