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最核心的是什么?

丿ZouJunWei丶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幼儿教育的核心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以素质教育作为核心。

现在的生活,人们都不缺乏物质的基础。,但是很少有人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比如说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生命之重、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模范认知等等这些重要的心理营养,正是它们才可以保证一个孩子长大之后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面对人际冲突解决的能力,有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孩子长大后有一个幸福快乐而且又有成就的人生。

这才是每一个家长最希望看到的自己孩子的状态。



小雨滴滴203


第一,看重同情心,而非会背多少唐诗宋词。婴幼儿教育时期,由于个性的差异,有的孩子背诵唐诗宋词比较多,如果你的孩子在数量上有点欠缺甚至有比较大的欠缺,都不要惊慌,因为同情心是一种与他人共情的考量,而不是学识的考量,只要孩子在感情上能够与你共鸣,比如你高兴他就高兴,你假装不高兴他真的不高兴等,在3岁之前就够了,应该沿着同情心的方向继续开发。

第二,看重同理心,而非会讲多少人文词汇。3岁之后,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标准虽然提高了,但还没有达到储备知识的严谨要求,侧重于同理心的培养,让他更多的懂得爱并传递爱,比如爸妈爷奶忙的时候他知道并提供帮助,小朋友之间能够友好有爱等,着重培养其对事物道理的认同,并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爱心,哪怕是一点点不起眼的小事,家长都应该放大、肯定,促使其重复相同的爱心行动。

第三,看重好奇心,而非会懂多少小学知识。孩子上大班的年龄,虽然为上学做准备了,但是幼教就是幼教,小学就是小学,应该为小学学习在生活、时间安排、规则秩序、学习兴趣、上学愿望等方面做好准备,但是没有必要在幼儿园大班就完成一年级的课程。看似孩子懂了学习会轻松一些,实则孩子懂了学习更没有味道。

仅供参考。谢谢阅读,关粉评赞转,必回。


稳评说说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幼儿教育最需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所有从事过幼教工作的老师都知道,每个学期教师们学习最多的就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个老师必须深入解读《指南》,并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在《指南》中指出,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很多家长会担心,那我的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呢?家长只想到让孩子赢,却没考虑超前教育会使孩子产生什么后果。

大学教授、社会学家郑也夫说过:在发达国家,人家是有立法的,幼儿园不准识字、不准教算数。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你的心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起来,不要给孩子压这么大的负担,而是要让他玩耍、让他自立。


而德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如果按照中国家长的说法,不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的知识,这些孩子的学习将会很糟糕,会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如此吗?

并非如此。德国的工业非常发达,艺术设计独具匠心。在德国有很多世界名人,如爱因斯坦、马克思、尼采、等等。在德国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多达102人。他们都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是巨大的。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放手不管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孩子3岁不到妈妈就急着想让孩子上幼儿园。他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会念很多古诗。”父母注重于教会孩子各种知识,但他们没有教孩子如何上厕所,如何穿衣服,如何与别人交往。孩子的心智却并不成熟。碰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有的孩子就是直接打回去。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是否除了学习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自己来处理,而由父母来解决?曾经有很多陪读的父母,帮读大学的孩子洗衣服,有的请保姆。这就是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吗?”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独立,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甚至遇到一些挫折就跳楼,具有“空心病”,这些孩子拿什么去赢呢?



幼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慢一点成长。我们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象是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当他们蹲下来在观察一只从未见过的天牛时,孩子们会很兴奋。父母不要催他们:快去写作业。让他们观察一会,因为你的催促会破坏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兴趣。幼儿园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幼儿园里唯一的工作就是肆无忌惮的玩。让孩子们“输一会吧!”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提出您的看法。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