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紅樓系列(四):《紅樓夢》為何與《金玉緣》故事雷同?

袁于令(1592--約1674),明末清初戲曲作家。原名晉,後改名於令,又名韞玉,字令昭,號鳧公,籜庵,白賓,幔亭仙史,幔亭歌峰者,吉衣道人等,江蘇吳縣人。明末膺歲貢,入國子監讀書。清兵入關後即降清,任工虞衡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等職,曾為蘇州士紳代寫降表進呈,因此升任荊州知府。清順治十年(1653)因得罪上司遭罷官,其原因是上司問之曰:“聞貴府有三聲:棋聲、曲聲、牌聲。”袁答曰:“聞公署中亦有三聲:算盤聲、天平聲、板子聲。”

袁于令為人耿直如同裡戲劇家尤侗,不肯屈就,曾對經常遊於達官貴人之門,察顏觀色的"東方莎士比亞"李漁大罵:“其行甚穢,真士林所不齒也。”“餘雖一過,後遂避之。”

袁于令一生交遊甚廣,曾從葉憲祖學曲,與馮夢龍、吳偉業、李玉等戲曲家交往甚密。晚年僑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指導青年洪昇戲劇創作,也許就在這時候洪昇從袁于令那裡看到了梅村的<>,而青年的洪昇,正做著青雲直上的做官夢與戲劇夢。

有傳奇九種,合稱《劍嘯閣傳奇》,其中《西樓記》當時最為流行,時稱"西樓居士",寫的是自己與一麻臉歌女的狂戀!

蘇州紅樓系列(四):《紅樓夢》為何與《金玉緣》故事雷同?

<>劇照

一則傳聞說:袁于令初訪與梅村牧齋齊名在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合肥,合肥入清後官拜尚書,人望至隆。合肥久久不出,並傳語:平生未相識,不便接見。於令大憤,便拂袖而出。此時合肥施施然出來,長揖而言﹕從來不認得於宿夜。合肥一語,舉坐歡騰!

原來此語出自《西樓記》:"錯夢"一節裡於宿夜訪穆姬,侍女擋架道﹕俺姐姐從來不認得於宿夜。

賓主未見,但作品已經當中介,可見袁于令《西樓記》風行天下!

還有一則故事,無錫寄暢園秦松齡也蓄有昆伶家班,秦瀛在《梁溪雜詠》中曾記有袁于令到秦家觀演崑曲《西園記》,當時有“船過樑溪莫唱曲”的傳說。而秦松齡也經常到梅村的梅園小住,可見江南文人的舒適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