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監管加強,代償業務或遭遇“攔腰斬”,“降額”是真是假?

2月2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對12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2380名銀行家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93.2%的銀行家認為對信用風險管控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家銀行發展戰略中的重點環節。而面對目前高速增長的信用卡業務及幾乎空白的信用卡監管,部分受訪銀行家也做出了正面回答,表示將針對存在風險的用卡行為加強監管力度。

信用卡監管加強,代償業務或遭遇“攔腰斬”,“降額”是真是假?

此處不得不提的是1月份消費者熱議的關於信用卡下調取現額度的問題(前文有詳解,可作參考),再結合本次調查報告的內容來看,不得不說,信用卡嚴監管已經悄然拉開序幕,早在2017年3月份就發佈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加強信用卡預借現金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雖然通知已經下發近兩年的時間,但各家銀行執行的情況不一,而由於2018年銀保監會對銀行機構的業務監管日趨嚴格,相信信用卡的嚴監管時期已經到來,各位持卡人,您準備好了嗎?

那麼,前面提到的“存在風險的用卡行為”該怎麼解讀呢?無可厚非,自然是信用卡代償,由於目前國家法律針對信用卡代償的監管仍處於空白,而這種操作實際上是鑽了銀行分控體系的漏洞,一旦被銀行監管,輕者降額、凍結卡片,重者將影響個人徵信。

信用卡監管加強,代償業務或遭遇“攔腰斬”,“降額”是真是假?

由於信用卡代償原理是通過墊付用戶欠款,再從信用卡有效額度中套現歸還墊付資金,實際上是一種借貸關係,如此一來,結合現階段對信貸監管的持續高壓,前面所傳的信用卡降額的傳聞也就坐實了。

信用卡監管加強,代償業務或遭遇“攔腰斬”,“降額”是真是假?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150餘家備案的代償平臺,甚至騰訊也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代償業務“微樂分”,截止2017年底,信用卡代償市場餘額規模已發展到870億元的規模。而早在1月6日,銀聯就發佈了對未報備、未經人民銀行許可違規開展收單業務的的376家銀聯卡支付應用軟件的整改通知。

近年來,我國信用卡增長出現井噴式增長,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我國信用卡髮卡量已經達到了6.59億張,人均持卡量也達到了0.47張,甚至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一數據已經達到了1.5張/人,並在向三四線城市迅速蔓延。

信用卡監管加強,代償業務或遭遇“攔腰斬”,“降額”是真是假?

面對這樣的發展勢頭,監管力度的加強,也是合理的,且據公開資料顯示,已有包含廣發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的多家信用卡用戶的額度遭到不同程度的下調,甚至收到銀行的規範用卡警告,還請各位持卡人引起高度重視,避免“被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