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家角度“毀三觀”從道家角度“毀三觀”

MINI創業營打開了一個奇妙的大門,從傳統到顛覆式創新、產品型社群、精益創業到自組織,內容極其有趣和好玩,幾乎涉及了人類文明的方位和視角:從硬盤的迭代、量子力學、科學、數學、宗教等,從宏觀到微觀,從具象到抽象,由唯物到唯心進行了精闢的分析,打通了思維無限的空間。

但今天,想說的是被我們忽略的道家玄學,它的思想跟創業營某些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道家的思想更加超前!歷史上出現過的道家人物:老子、莊子、呂不韋、陸賈、劉安、李約瑟、胡適、梁啟超、章太炎、湯川秀樹、卡普拉等,而現代新道家人物有紅塵、王東嶽等,那麼,他們都是以什麼成為道家的呢?

從道家角度“毀三觀”從道家角度“毀三觀”

一、奇書《道德經》和奇點、物性

600多年前,英國邏輯學家奧卡姆的威廉宣傳唯名論,被稱為“奧卡姆剃刀定律”。它的四個原則:“避重趨輕、避繁逐簡、以簡御繁、避虛就實。”剃刀常用於兩種假說的取捨上:如果對於同一現象有兩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採取比較簡單的那一種。

而道家在2000年前已經亮劍,老子《道德經》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知識學問要不斷求知進取,但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學海無涯,吾生有涯,學得完麼?需要學完了才去開創麼?

所以,知識需要不斷擴張和追求,但也要明白人的限制,到了適當之時,就該簡單利落,將知識減損得乾淨明瞭,如此的“大道至簡”,正是道家治學的理念,其中“尊道貴生、以弱勝強、無為而治、天人合一”也是諸多傳統道家、新道家依據的原則。

有人會問:道是什麼?德是什麼?

這就是要追溯到宇宙起源,宇宙起源於奇點,沒有時間和空間,是道家所說的“無”的狀態,老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所以《道德經》裡說:“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所以,

道即“奇點”。而德並不是倫理道德,而遵循“道”的特性,德即是萬物特性的總稱,即物性,這點,在王東嶽教授在《物演通論》中也提出過。

同時,道家認為,道性柔弱,弱代表著極為接近天道和本質,有著強大的生存度,相反那些來勢洶洶,武裝到牙齒的強者往往是最為脆弱、短命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弱者。以弱勝強,象女性一樣以柔制剛,以無事得天下。(《道德經》中的“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在道德經中常提到有為和無為,又是什麼意思?

“有為”不是我們認識的有所作為,道家認為,在不懂得什麼是規律的時候就賣弄地去作為,便是人為的“巧偽”,而不是“有為”。有為對應的便是“無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天道而行,一切已經很好,不需要再去人為地做什麼,可以理解為“無違”天道,也許大家會反駁,人是多麼聰明,難道什麼都不去做麼?

恰恰是人類的自作聰明,做什麼事都是想當然,其實,這是一條很危險的路,人類很容易忽略外部環境,主觀意識構造出來的容易被客觀力量所打敗,當所有人都如此的時候,整個系統很容易快速崩潰。(看似穩定的,實則動盪,越危險,越不穩定。)所以作為領袖,最理想的是什麼都不做。

前面提了道、德、弱強、無為有為,但道家還提出天人合一的原則,這又是什麼意思?天即天道,人即人道,一是指萬物整體的唯一性,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人、地都是以天的法則運行的,而天是以自然法則運行,天地人都是以自然法則運行。

說到這裡,我們會想,如此玄之又玄的理論是用來幹什麼的?這就要從老子寫這部書的動機說起。老子身處亂世,兵災戰禍,人是一片一片地死,人類陷入了各種危機,他夢想著一個理想國度,一個以生命延續為方向的寡民小國……毫無疑問,道德經是一本“救世之書”。

而歷史上眾多道家前仆後繼想要實現的也是這個方向,那麼,讓他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國度究竟是什麼形態?

從道家角度“毀三觀”從道家角度“毀三觀”

二、理想國度與自組織、生命社群

在說理想國度之前,有必要說一下道家的自我否定,道家反對一切真理,甚至可以說,道家推翻一些看似合理的,直到一個“生”字無法推翻,於是,生命力成為道家信仰,求存,重生,護生,成為道家使命。

而理想國是是圍繞著“生命”為本質核心建立的,很天真,也很可愛,老子說:“小國寡人,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雖然“老死不相往來”被人取笑,但除此之外,老子描寫的其實就是一個現代的城市生態圈,是一個非常高級的社會模式,不同的是,這是以人生命的簡單需求的建立社群,並不需要下命令的領袖(蟻群智慧),呂不韋《呂氏春秋》曾建議推行君主禪讓制,頗有新道家的風骨,而這一切,是否有點“

自組織”的意味了?

問題來了:如此理想的高級模式——生命社群,人心嚮往之,莊子做夢也想要的國度,但為什麼實現就那麼難呢?老子《道德經》的Bug點在哪裡?一切都要從“人性之惡”和王東嶽教授提出的“遞弱代償”說起。

三、人性之惡和遞弱代償

王東嶽教授著作《物演通論》中提出了“遞弱代償”的概念,以及挑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教授認為宇宙萬物生滅迭疊,由簡單到繁瑣,都是由於物質存在度不可逆轉地遞減衰弱,從而要求相應的形式的代償造成的,精神文化現象和社會形態都是屬於代償的產物。

這是一個幾乎令人絕望的結果,生命的出現和存在只是天道殘化的結果和遞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為了提高生存度而不斷藉助外部工具,破壞生存環境,加速了惡性循環,進入了越補越弱,越弱越補,越補越遭的狀態。

現代人更將快速弱化表現得淋漓盡致,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沒有錢沒有網絡沒有電腦手機,沒有遊戲和網絡社交,都會覺得無法生活,甚至是無法生存下去,而這些,本來就是與生存度無關的東西。

這對生命來說,其實是退化的。王教授說出了“人性之惡”到底來自何處,也解決了天道人道分離的問題,到了這裡,也就明白為什麼老子的理想國實現那麼難,因為連他也沒想明白,人性之惡哪裡來。

另一方面,按照王教授的理論,人類自兩性分離,以血緣為基礎,產生了氏族,到後面的邦國……從血緣到血緣外的依存,到現代社會的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可以說,一切都是“虛、危”的依靠,人類下一步最有可能發生的是國家的消失,血緣關係的瓦解,進入個體與個體的大聯合。也就是說,一切將分崩離析,那麼,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可怕的未來:個體幹掉自組織

從哲學角度來講,未來是悲觀的。天道賦予我們不斷殘化的特質,看起越來越強大的我們,其實是越來越危險,毫不誇張的說,等待人類的是一條死亡之路,人類進化方向就是詭異的死亡之路。

如果說邦國的存在顛覆了氏族,國家顛覆了邦國……自組織顛覆了傳統模式,那麼,當條件成熟的時候,個體(聯合體的高級階段)也將幹掉自組織。從長遠看,生命的終極殘化是身體的消失,而消滅個體的也將是個體自身,精神永恆的那刻就是身體的消亡之時。——難道我們要等死嗎?

四、新道家和移動互聯網

前文說到,道家以求存、重生、護生為使命,是不可能等死的(人類本質求生),現代新道家更是將這些做到了極致,創新也是新道家的一大特質,為了使命,他們向死亡之路宣戰,並設計了新生活(理想國),重建生命價值觀、萬物唯一整體觀、人生觀等等,以小力量力挽狂瀾。

當然,這些都是新道家在做的,也符合這個時代,迴歸到mini創業營正題,道家強調:弱即是強,以弱勝強,這也給了我們啟發,越是微不足道的越可能改變未來,任何一個精益的小團體都是很強大的,有著無限的潛力,這點,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也證明了,如微信之初。

互聯網的特性就是快速,能讓產品勢能無限化,不管是什麼和互聯網網絡掛鉤,就會掛上快的特性,而移動互聯網更甚,在手機不離身的今天,人們能更快速、簡便的獲取想要的信息,這一切,也讓成本降低,小玩意、小力量、小產品就能影響甚至是聯合整個網絡社群,如uber等。

實際上,太長遠的我們看不到,就目前的時代來說,精益創業、自組織、產品社群、生態圈確實是比較符合的,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壞的時代(外部工具越牛逼,弱化越快),同時,又是一個好的時代(機會)。

從道家角度“毀三觀”從道家角度“毀三觀”

五、創業思路

“心為生命之禍患”,精神稱之為心,精神活動為智,而這不過是生命實體最高級的代償形式,行為越動盪越虛化,則越危及基礎生命,心可以產生殺生力,對成功、對物質的變態追求,是具危機和險情的。所以道德經裡也說,要絕聖棄智,不要追求那麼多得不到的名與利,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心可以為禍患,那麼,也可以成為創造美好未來的開端。

六、勇氣和夢想

其實,要講道家,十萬字都講不完,但做卻是很簡單的事。這篇課後筆記,形而上學的理論比較多,到了這裡,也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道家教民“借假修真”,用外部手段去讓人明白本質核心,而我竟然在講玄學?

人總應該做點什麼,更要有勇氣去為夢想、為新生活積極努力,朝著強名為“天真美好”的理想國度的方向而不斷前進——做一名為人生、為夢想而戰鬥的戰士。

附:歷史上實現過的“理想國”

張魯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孫子,也是東漢末年漢中地區的諸侯,那時中原地區兵災戰亂,民不聊生,但是張魯在漢中以道教治國,近三十年治理,民風淳樸,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競共事之,真是現在看了都羨慕的一方淨土啊。(但很可惜,張魯投降曹操之後,理想國度破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