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認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才是你的真傲慢

總認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才是你的真傲慢

“傲慢”一詞常指對別人的不屑、輕視、不尊重,甚至是歧視的態度。“你怎麼說話的呢?”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有兩種情況你會這麼問或者被別人問到這句話:一種情況是你總覺得別人說話的方式(表達)不對,另外一種情況是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徹底激怒了你。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情況也就是常發生在家庭“內部”,你總覺得對方說話的的表達方式“不對勁”,從起初的你覺得“無傷大雅”,到後來的慢慢“小吵小鬧”,再到最後的指責對方,你把你們之間的溝通問題,歸結為“原生態”家庭問題。人們常說一對情侶的相遇總是多麼不易,從茫茫人海中千萬億分之一的概率中相識相知,然而更不易的卻在後頭兩人日夜的磨合,因為彼此來自兩個完全不相同的“原生態”家庭。

除了肢體上的行為習慣有別外,體現你“原生態”家庭“精髓”的最直接因素就是你說話的表達方式。

“你怎麼說話的啊,怎麼和你爸你媽說話方式一個樣,就是愛嘲諷人、說反話,你好好說話會死嗎?你為什麼就偏不這樣(那樣)說……?你這原生態家庭帶來的,真是難,太難了”

“我說話就這樣,我打小就這樣說,我們家庭的語言習慣就是這樣,你愛咋咋地!”

以上就是我們常聽見的小兩口子因為所謂的“原生態”家庭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而彼此抱怨起對方為何“死不悔改”,都不讓步,雙方都在“爭奪”著自己原生態家庭的優越感,到最後總是“不歡而散”,直到下次又是因為同樣的問題而吵得不可開交。

所謂原生態家庭的“語言”習慣,就是指你在你父母“耳濡目染”下,以及你父母們按照他們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長年累月下而形成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或者說是一種溝通模式。比如:“你給我走(起)開,你怎麼就這麼笨,你怎麼就這麼個窩囊”等等這些詞彙。“水滴石穿非一日”的道理你不是不懂,要讓你突然的去改變你的原生態家庭所帶來的、“刻骨銘心”、深入你“骨髓”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甚至是比“登天”還難。而且有時候,你還會因為對方的強勢和“強詞奪理”而感到有傷你的自尊,雖然你知道你說話的表達方式的確是“欠妥”,但是你“莫須有”的自尊心,因為原生態家庭的因素,“引領”著你要和對方“抗爭”到底。結果就是互相地指責對方的“原生態”以及傲慢的態度。

與原生態家庭對應的,就是人們常說的你的“三觀”。我在以前的文章《說教他人三觀,最是你的愚蠢》中說過,“三觀”是一個很寬泛而又很難講清楚的、完全因人而異的東西。人們習慣動不動就去“說教”對方“三觀”問題,彷彿自己就是個“聖人”。對於對方的“三觀”問題,“合則聚,不合則散”是很多秉持的人生信條。他們很難去看到你“三觀”背後的“精神”、“思想”,更多還是通過你最直接的語言習慣也就是你說話的表達方式來判斷你的“三觀”是否和他們自己的“吻合”。

說到底,你對對方的“原生態家庭”和“三觀”問題的本質是:你總是傲慢的認為對方說話的表達方式的不對,你總是試圖想要以你一己之力(不自量力)去改變對方十幾二十年形成下來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去實現你的“扭轉乾坤”,讓對方達到你想要的“樣子”。

照我說,這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沒有任何區別。

總認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才是你的真傲慢

我們再來談談那些發生在家庭“外部”的情況,也就是你被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所激怒,甚至雙方為此而“大打出手”。現如今不像以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或大多數的二三線大中城市中都能用普通話來無障礙地交流,但即便這樣,人們還是會受各自方言習慣的影響,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普通話的表達方式的不同,由此給人的感覺就有所不同。

“你怎麼說話呢?”

“你怎麼說話的!?”

“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你那叫好好說話了嗎?”

由此爭吵開始了,因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的問題,誰也不讓著誰。在家庭“外部”,就沒有家裡人的那種“客氣”、“隱忍”和“退讓”了,對於一些人來說,那就是由最初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到後來的“拳腳相加”。

都說出門在外,我們要禮讓三分,對人好好說話。很多的所謂“矛盾”和“糾紛”,刨根問底兒的卻是因為互相都覺得對方說話的表達方式有問題,當然那直接“罵娘”、“罵大爺”、“罵街”的人身攻擊更是“導火索”了。

對於別人無端的語言詆譭和冒犯,我們理應抵制和制止,但若總是糾結並糾纏於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出門在外的時候,純粹就是自找沒趣。你除了向別人體現出了你的傲慢,你究竟能獲得點什麼呢?你希望別人對你的“認知”和“三觀”五體投地?你希望自己是那個令人仰慕的“意見領袖”?又或者你就是想表現出你的高素質?不。你在別人面前根本就做不到這些,因為別人和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憑什麼要聽你的呢?

每個人所經歷的、身處的環境、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都不盡相同,如果你看待事情總是從人們真正說話的方式角度來看,那你極有可能就別人指責態度傲慢,因為別人和你不一樣也沒有必要和你都一樣。同樣,別人同樣的一句話,有人覺得無所謂,但你就覺得有所謂,別人覺得是玩笑,你覺得就是傷人自尊。

所以,禮讓三分和好好說話的前提是,你對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的不同持開放態度,不要去傲慢地強迫別人都要和你一樣。

總認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才是你的真傲慢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成為別人口中的那個“傲慢君”呢?畢竟人和人之間都需要的那種“安全距離”和“關係”,本質上就是你怎麼努力讓彼此之間更“舒服”的面對和相處。

一、適度的包容能為你省下不少的時間和事情;

包容也是需要有“度”和“底線”的,如果沒有,那不叫包容,那叫做縱容,無論對別人還是你自己都一樣。對於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的認可與否,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包容,因為你根本就無從知道別人是從什麼樣的“環境”中來,你也根本沒有必要去給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下定論,你也無權這麼做。

好比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發每一篇文章都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噴子”,甭管你說的什麼,他們都能找到你文章的“噴點”。後來我寫好文章後,都儘量在早上很早的時候發要麼就在晚上很晚的時候發,確切的說就是在他們的睡眠時間發,因為覺得“噴子”們一般都是很懶惰的。果然效果很好,不過再後來我乾脆就不理網上的那些評論,甭管他們說什麼,我就當做他們是在說他們自己罷了。不過,講真,也還真是少了些許的“熱鬧”。

二、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人;

你永遠也不要試圖可以去改變他人。我以前說過這事。你也再想想,別人的父母包括別人自己,都十幾二十年了都沒能改變他過來,你又“何德何能”能去改變他?

你總認為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對,其實打心眼裡你就希望別人說話的表達方式能和你保持同步。憑什麼啊?你這不是傲慢又是什麼呢?

三、學會閉嘴。

很多人的傲慢就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這張嘴,不說出來他們就真的很難受。不要去把你的“口無遮攔”當成個性,也不要把你的“固執”就當成了是道理。人總是這樣,往往很容易“嚴以待人而寬於律己”對別人的這不是、那不是、這不對、那不對的要求很多、頭頭是道,對自己卻怎麼樣都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過分的去強調自己去“說”的能力,卻對自己要去“聽”的能力極少顧及。在沒有了解事實情況之前,你更應該去“擴大”自己的耳朵聽,比如去了解他人為什麼要那麼說,他來自哪個省份或區域,他的背景是什麼,你有沒有對對方有一個“通識”的感覺?而不是閉著眼睛,張口就來。一個會傾聽者比一個能說會道者,更容易讓人接近和感到溫馨,不是嗎?

學會閉嘴說到底就是你要有同理心,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的“標新立異”必然會遭人唾棄。

讓自己“死”在了說話上面實屬可惜,在你對別人指指點點的同時,不要忘記多看看自己。

請別讓你的傲慢,讓人拒你於千里之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