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顏真卿是我國唐朝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他的作品數不勝數,尤其是《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最具有代表性,是除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以外的大多數人認為最好的行書作品。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家喻戶曉,但是顏真卿的《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也是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和學習者必須掌握的古代著名字帖。

那麼顏真卿的這幅《祭侄文稿》究竟美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祭侄文稿》的創作背景,《祭侄文稿》顧名思義就是顏真卿追祭他的侄子顏季明的一篇草稿。時逢安史之亂,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誓死抵抗,顏氏一門三十餘口皆被殘害,而這篇《祭侄文稿》就是顏真卿在尋回侄子顏季明屍骨時,悲憤交加所寫下的。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知道了《祭侄文稿》的創作背景,再次欣賞時,就會抱著完全不一樣的心態了,並且手稿作品不加修飾,具有非常強的帶入感,從書法創作上來說,顏真卿在書寫這幅手稿的時候,並沒有事先安排他的章法,而是信筆拈來,由濃墨到枯筆都是非常的自然,枯筆處的飛白也是點睛之筆。

一幅作品在沒有事先謀篇佈局的情況下,能達到如此的境界,也可以看出顏真卿的書法水平之高,天下第二行書並非浪得虛名,同時也體現出了書法作品創作時的一個必要因素——自然美。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從《祭侄文稿》的整篇欣賞下來,就會發現顏真卿在創作時的心態,就和《祭侄文稿》中的字跡是一樣在起伏的,從濃墨重筆到行雲流水,再到結尾部分的厚重,就是他當時懷念親人時的心情的最好的寫照,也讓欣賞的我們,不自覺的悲中從來,這也是藝術獨有的形式,能把人帶入到作品中去感受創作者的情感。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雖是草稿,沒有謀篇佈局,但是整體依然先後呼應,這是作為一名書法家刻在骨子裡的東西,雖然沒有刻意去創作,但依舊做到了意前筆後的極高境界,這就是為什麼顏真卿能自成一派的原因。

而他的書法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唐楷一路,也算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創新,讓很多人從新定義了書法的表達方式,從那以後大家的眼界又變得寬廣了許多,對後人也產生了不可改變的影響。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又一個新篇章。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美在哪裡?“天下第二行書”的獨到之處

當我們瞭解了《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這篇手稿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對自己書法的從新認識,從中我們也能學到書法其實還有很多表達方式,尤其是美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而且顏真卿不僅僅是書法家,也是愛國之人,他的情感不僅僅是內心的表達,更多的流露在他的書法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