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自然之美,美在湛藍的天空白色的行雲;自然之美,美在無盡的林海;自然之美,美在這天地之間自由的動物。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不僅僅是人類,更是無數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地方。現在自然環境不斷變化,有很多的生物瀕臨滅絕,溫室效應加重,極地氣溫上升。這些都在給我們敲醒警鐘,環境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自然之美——動物

記得是初中時候,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節目,介紹的是我那時候不知道的一種生物——白鰭豚。那時候節目講的是一隻人工飼養的雄性白鰭豚淇淇。這個節目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講的是白鰭豚淇淇的一生。淇淇是人工飼養下存活最久的一頭白鰭豚,最後在2002年自然死亡。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這個節目讓我瞭解到了白鰭豚,之後我就在網上了解了一下白鰭豚,2002年的時候白鰭豚估計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2007年公佈白鰭豚功能性滅絕。給我的感覺還是很震驚的,又一種生物在地球消失了。之後我又瞭解到了一種動物——渡渡鳥。渡渡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70年中,便由於獵殺等人類活動滅絕,“堪稱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為什麼動物會走向滅絕?其實很大程度上與人類活動有關。那麼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該怎樣為保護動物做出貢獻呢?其實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也是最簡單的就是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以及與此相關的活動。正所謂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試想存在於地球這麼久的生物為什麼會在短短的時間內急劇減少甚至滅亡?它們的滅亡難道對於人類沒有任何影響嗎?不要讓現在身邊的動物變成將來只能在書本中才能看到的動物。我想大家應該多多瞭解一下那些已經滅絕或者說瀕臨滅絕的,看完之後不會沒有感觸的。讓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地球上的每一個生靈。

自然之美——天空

天空,是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的風景。大概是我高中的時候霧霾這個詞開始廣為流傳。也差不多從那時開始不再有人說“外面好大的霧”而會說“外面好大的霧霾”。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汙染也成了一個副產品,空氣質量下降。但是令人很愉快的是經過國家這幾年的治理,空氣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那種非常嚴重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少了。這樣治理下去終有一天霧霾會徹底消失,天空會一直呈現湛藍色。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其實除了霧霾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隨著機動車越來越多,以及各種工廠的廢氣排放,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但是現在電動汽車越來越多,這確實是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很重要的方法。

自然之美——植物

保護森林,不亂砍濫伐,這個理念應該初中的學生都知道的。保護森林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對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家一直在致力於植樹造林,森林能阻擋沙塵,在山地能夠防止水土流失。

記得當初在路上看到了一句標語,感覺特別的好,叫做“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是創森辦的一個標語,當時看到這個標語能想象到那種意境,特別的美。想象一下,城市中到處都有樹木,處處都有林蔭道,陽光透過縫隙照在地上,波光粼粼的樣子多美。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自然之美——美在自然

自然之美,美在自然。都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實我們身邊的東西都是源於自然,我們所用的各種材料皆來於自然。每當看到白雲在湛藍的天空中游走,我都會用相機記錄下來,因為有些美麗的風景是一瞬間的,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是無處不在的。所以不要再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了,儘自己的一份力,為了大自然,為了自然的美好,為了我們拉以生存的家。

別再讓動物哭泣,別再讓地球悲傷,攜手守護我們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