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从余华的《活着》读懂了什么

【书】从余华的《活着》读懂了什么

看完《活着》,还久久沉寂在富贵的故事中,这是第一次一口气看完一本书,富贵的故事吸引着我看下去,这样的故事让人看着真实而沉重。

就像这一切是我亲眼所见,悲剧的接连发生让人感到压抑,故事的讲述方式让人看着轻松。

《活着》分为两个时空,一个是作者听富贵讲故事的时空,一个是富贵故事发生的时空。在两个时空里,现实与虚拟交错,真实与虚构互补。内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为富贵的悲惨命运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注定了富贵的不幸,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全文十多万字把富贵的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本是一位富家少爷,因沉迷于赌博,把家业全输光了,一下子从大宅子住到了茅屋,从少爷变成了贫民,他父亲因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去了,这是富贵第一位亲人离开。

也是从这里开始,富贵开始浪子回头的生活,租了五亩地,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他可以重振家业。

他记得父亲对他说过:徐家的老祖宗不过就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羊养大了变成了牛,徐家的家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他娘也常说: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这些都增加了富贵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而此时他的儿子有庆也出生了,本以为富贵的一生可以重新开始,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可哪知苦难才刚刚开始,

他被拉去当壮丁,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已经去世,六岁的女儿凤霞因发高烧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不认识他。但对富贵来说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文章到这里还不算悲。

继续看下去,富贵一直在用一种平静的方式讲述他不平静的一生。就像有人说的:整个《活着》的故事,永远是在悲剧中诞生希望,又在希望中衍生悲剧。

每次以为富贵的日子会好过些时,悲剧又来了,在一个个希望与悲剧的交错中,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还有他的朋友,他一直在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从他的讲述中,没有看到他对生活的抱怨,他只是用一种冷静而平静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就像作者在文中说的: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富贵是一个可以讲述自己故事的人,对自己苦难的过去,他能用一种坦然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用一种平和的状态静静地活着。

在富贵看来,他是幸福的,有天下最贤惠的妻子家珍,最懂事的女儿凤霞,最听话的儿子有庆,还有最好的女婿二喜,最可爱的外甥苦根···

想到这些他是笑着的,内心是满足的。即使最后这些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跟一头也叫“富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他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好好的活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已是一种境界。文章的结尾很平静,富贵的故事讲完了,作者看着他和那头老牛渐渐远去。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可富贵的故事却留在了人们心里,在传递着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

刚开始看到书名时,我还在想余华为什么要用活着作为书名,这意味着什么,又会讲些什么。

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里的活着已不是简单的活着,富贵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他成了一种精神象征,那是一种对苦难和挫折的坦然,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智慧,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了应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富贵的一生正应证了余华的那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