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營銷大師隱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威伍。

有句話說:“千金難買心頭好”,講的就是,人們會為自己喜好的東西,不惜付出千金。

那麼,喜好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呢?

我們先來看一副很有意思的漫畫,這幅漫畫是關於小白兔釣魚的故事。

話說第一天,小白兔帶著胡蘿蔔,去河邊釣魚,結果什麼也沒釣到。

第二天,小白兔又不死心,接著帶著胡蘿蔔去釣魚,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第三天,小白兔又帶著胡蘿蔔去釣魚,結果依然一無所獲,正當小白兔失望地準備離開時,一條大魚跳出水面,對著小白兔怒吼:你呀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拍死你。

這個漫畫告訴我們:如果你不知道魚喜歡吃什麼,盲目去釣魚,不僅釣不到魚,而且還會惹魚生氣。

同樣的,在我們營銷過程中,如果我們不知道客戶喜好是什麼,盲目傳播與推廣,也只會引起客戶的反感。

一直被營銷大師隱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那如何抓住人們的喜好呢?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人性心理的:喜好效應。

“喜好效應”是指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人或自己喜好的東西更感興趣,更願意接受自己喜歡或與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

心理學家認為:任何一種喜好,都是人們滿足自己,獎勵自己的一種方式,往往會帶給人一種會上癮的快樂。

而投其所好,常常能夠與客戶產生心理共振,這種心理共振能夠拉近雙方的距離,在營銷上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喜好效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追星族。

狂熱的追星族可以做到日夜不眠不休地在機場等候自己喜歡的明星。人們願意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付出更多的金錢與精力。

在營銷中,如果你能抓住客戶的喜好,推送與他們喜好相關的產品,那麼就可以大大提高產品轉化率。

比如:2018年世界盃,百威中國推出了限量世界盃 主題國家瓶。百威利用了騰訊和阿里提供的大數據服務,根據消費者搜索記錄及購買行為,通過大數據進行抓取與分類,瞭解用戶是哪一個國家隊的球迷,從而精準向消費者推送他所喜好的國旗罐,從而實現銷量大增。

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有很多的用戶數據,當然,你可以通過數據模型來讀懂消費者,精準分析客戶的喜好。

但如果我們只是初創企業,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做大數據分析,該怎麼辦?

一是抓住共同喜好社群,投其所好!

既然小公司無法做到精準分析每個用戶的喜好,那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哪一群共同喜好的人群,是我的客戶?

比如:你是賣籃球鞋的,想了解每個客戶的喜好,就需要數據分析客戶的各種行為,這個非常麻煩。那,如果想吸引科比的粉絲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呢?

那就簡單多了。因為你知道,他們都喜歡科比嘛。這一群共同喜歡科比的人,是精準客戶啊。

此時,你可以寫一篇文案,標題是:如何學會科比那銷魂的後仰跳投姿勢?

你也可以用與科比有關的贈品來吸引人,比如,幫科比的粉絲設計手機屏保圖。

我們無法做到匹配每個客戶的精準喜好,但是可以去尋找到已經存在、一群擁有共同喜好的客戶,通過喜好社群,針對性地傳播相關的信息,激發客戶興趣。

而且,分析每個人的精準喜好,需要用到大數據,分析一個社群的喜好,你只需要找到這群人所在的貼吧、論壇、QQ群等,觀察他們在討論什麼,感興趣什麼,從他們討論的話題中找到這群人的喜好。

比如:臺灣某個茶業公司,只針對最喜歡紫砂壺的狂熱愛好者,推出了一年四季茶葉定製服務。他們聘請了10位茶葉大師,在全國各地到處挑選最好的茶葉,經過製茶大師的純手工製作,給這些茶葉愛好者提供最好的茶。

所以,當我們無法精細到每個人的喜好,那就去找到一群人的喜好,然後去滿足它。

二是運用小眾意見領袖,引導所好

每一個喜好,都會有一個引領者,也就是這個喜好社群的意見領袖。喜好效應告訴我們: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自己認可、自己喜歡的人,當然也更相信這些意見領袖的推廣。這也是各大品牌找明星代言的目的啊。

找明星代言,是面向大眾市場的大品牌,對於小公司,更合適的方法是:尋找那些小細分社群的意見領袖,通過這些意見領袖,引導受眾的喜好。

一直被營銷大師隱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比如:DW手錶。

DW是一個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手錶品牌,它完全繞過傳統營銷,專注於小微KOL營銷。該品牌不選擇知名大V,而將自家的手錶交給不太知名的小V。反過來,這些小V在社交網站上po出自己戴著手錶的照片,同時給自己的粉絲髮放減價優惠碼。

這些戴著手錶的美照,傳達了一種美好產品配合美好生活的概念。在Ins上有超過130萬的帖子使用#danielwellingto的話題標籤,而該品牌也吸引了超過320萬的粉絲。

所以,我們可以運用小眾的意見領袖,去影響那些精準受眾群體,引導他們的消費喜好,吸引屬於我們的粉絲。

三是結合流行文化,迎合其好

流行的東西特徵:有一大群人喜歡它,同時還有一大群人圍觀它。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找到用戶的喜好,那就運用流行元素。

比如:統一公司推出的小茗同學茶飲。

統一集團旗下的“小茗同學”冷泡茶推出以來,俘獲了大量年輕人的心。


一直被營銷大師隱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從產品命名再到非常醒目的時尚包裝,無不體現出討好95後的意圖。

但真正吸引消費者的,是其搞笑、逗逼、呆萌的形象,以及營銷中極帶“娛樂性”的推廣方式。

早在2015年11月,小茗同學就推出微信表情包,一系列的95後喜聞樂見的動畫表情,如“帥醒”、“少裝逼多讀書”、“忙成狗”等等,都激發了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自發的傳播和創造。

此外,小茗同學還與“天天P圖”跨界合作,推出了全新專屬表情包,在線上線下,營造出與粉絲“一言不合就鬥圖”的歡樂盛況。

在營銷中,通過結合流行元素,迎合年輕人的消費喜好,小茗同學輕鬆成為茶飲料中的網紅品牌。

四是最簡單粗暴的喜好:異性相吸

最簡單粗暴的喜好是什麼?當然是君子愛美人,美女愛鮮肉啊。

很多企業品牌都在運用“異性相吸”原理,滿足客戶的基本喜好。

有一項研究是這樣的:同一款汽車打廣告,一個廣告裡有性感的女模特,另一個廣告裡沒有性感的女模特。

男性普遍覺得有性感女模特廣告裡的那輛車速度更快、更討人喜歡、顯得更名貴、設計更精緻。可事後問起他們,男人們拒不相信漂亮姑娘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力。

這就是喜好原理的強大威力,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展成為了“胸展”。越來越多遊戲展會成了“妹子展”。通過美女吸引人氣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通過喜好原理,把對美女的喜好轉移到對產品的喜好上。

一直被營銷大師隱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我們再來看看:小紅書的“鮮肉快遞員”。

小紅書上購物的基本上為年輕女性,而這群從85後到90後的用戶中最流行的詞,就是鮮肉。

小紅書選了10個國外的男模,在上海當“鮮肉快遞員”,給那些購買了產品的用戶,遞送產品。

國外小鮮肉當快遞,引發了很多用戶在朋友圈傳播,也激發了年輕女性用戶的興趣。一週內,小紅書的百度指數在兩週內飆升30倍,App Store排名在三天內攀升到總榜第4、生活類第2,超越了電商領域的巨頭京東、唯品會等。

除了“鮮肉快遞員”以外:美女開寶馬車送龍蝦等等,這些不僅僅是噱頭,裡面更重要的是運用了最簡單粗暴的喜好:異性相吸。

所以,當我們找不到哪一種喜好去影響客戶時,我們就可以運用“異性相吸”的原理,把人們對異性的喜好,轉化成對我們產品與品牌的喜好。

OK,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