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威伍。

有句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讲的就是,人们会为自己喜好的东西,不惜付出千金。

那么,喜好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呢?

我们先来看一副很有意思的漫画,这幅漫画是关于小白兔钓鱼的故事。

话说第一天,小白兔带着胡萝卜,去河边钓鱼,结果什么也没钓到。

第二天,小白兔又不死心,接着带着胡萝卜去钓鱼,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第三天,小白兔又带着胡萝卜去钓鱼,结果依然一无所获,正当小白兔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一条大鱼跳出水面,对着小白兔怒吼:你呀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拍死你。

这个漫画告诉我们:如果你不知道鱼喜欢吃什么,盲目去钓鱼,不仅钓不到鱼,而且还会惹鱼生气。

同样的,在我们营销过程中,如果我们不知道客户喜好是什么,盲目传播与推广,也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那如何抓住人们的喜好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人性心理的:喜好效应。

“喜好效应”是指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或自己喜好的东西更感兴趣,更愿意接受自己喜欢或与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喜好,都是人们满足自己,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往往会带给人一种会上瘾的快乐。

而投其所好,常常能够与客户产生心理共振,这种心理共振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在营销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喜好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追星族。

狂热的追星族可以做到日夜不眠不休地在机场等候自己喜欢的明星。人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出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在营销中,如果你能抓住客户的喜好,推送与他们喜好相关的产品,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转化率。

比如:2018年世界杯,百威中国推出了限量世界杯 主题国家瓶。百威利用了腾讯和阿里提供的大数据服务,根据消费者搜索记录及购买行为,通过大数据进行抓取与分类,了解用户是哪一个国家队的球迷,从而精准向消费者推送他所喜好的国旗罐,从而实现销量大增。

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有很多的用户数据,当然,你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来读懂消费者,精准分析客户的喜好。

但如果我们只是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做大数据分析,该怎么办?

一是抓住共同喜好社群,投其所好!

既然小公司无法做到精准分析每个用户的喜好,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哪一群共同喜好的人群,是我的客户?

比如:你是卖篮球鞋的,想了解每个客户的喜好,就需要数据分析客户的各种行为,这个非常麻烦。那,如果想吸引科比的粉丝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呢?

那就简单多了。因为你知道,他们都喜欢科比嘛。这一群共同喜欢科比的人,是精准客户啊。

此时,你可以写一篇文案,标题是:如何学会科比那销魂的后仰跳投姿势?

你也可以用与科比有关的赠品来吸引人,比如,帮科比的粉丝设计手机屏保图。

我们无法做到匹配每个客户的精准喜好,但是可以去寻找到已经存在、一群拥有共同喜好的客户,通过喜好社群,针对性地传播相关的信息,激发客户兴趣。

而且,分析每个人的精准喜好,需要用到大数据,分析一个社群的喜好,你只需要找到这群人所在的贴吧、论坛、QQ群等,观察他们在讨论什么,感兴趣什么,从他们讨论的话题中找到这群人的喜好。

比如:台湾某个茶业公司,只针对最喜欢紫砂壶的狂热爱好者,推出了一年四季茶叶定制服务。他们聘请了10位茶叶大师,在全国各地到处挑选最好的茶叶,经过制茶大师的纯手工制作,给这些茶叶爱好者提供最好的茶。

所以,当我们无法精细到每个人的喜好,那就去找到一群人的喜好,然后去满足它。

二是运用小众意见领袖,引导所好

每一个喜好,都会有一个引领者,也就是这个喜好社群的意见领袖。喜好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自己认可、自己喜欢的人,当然也更相信这些意见领袖的推广。这也是各大品牌找明星代言的目的啊。

找明星代言,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大品牌,对于小公司,更合适的方法是:寻找那些小细分社群的意见领袖,通过这些意见领袖,引导受众的喜好。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比如:DW手表。

DW是一个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手表品牌,它完全绕过传统营销,专注于小微KOL营销。该品牌不选择知名大V,而将自家的手表交给不太知名的小V。反过来,这些小V在社交网站上po出自己戴着手表的照片,同时给自己的粉丝发放减价优惠码。

这些戴着手表的美照,传达了一种美好产品配合美好生活的概念。在Ins上有超过130万的帖子使用#danielwellingto的话题标签,而该品牌也吸引了超过320万的粉丝。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小众的意见领袖,去影响那些精准受众群体,引导他们的消费喜好,吸引属于我们的粉丝。

三是结合流行文化,迎合其好

流行的东西特征:有一大群人喜欢它,同时还有一大群人围观它。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找到用户的喜好,那就运用流行元素。

比如:统一公司推出的小茗同学茶饮。

统一集团旗下的“小茗同学”冷泡茶推出以来,俘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心。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从产品命名再到非常醒目的时尚包装,无不体现出讨好95后的意图。

但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其搞笑、逗逼、呆萌的形象,以及营销中极带“娱乐性”的推广方式。

早在2015年11月,小茗同学就推出微信表情包,一系列的95后喜闻乐见的动画表情,如“帅醒”、“少装逼多读书”、“忙成狗”等等,都激发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自发的传播和创造。

此外,小茗同学还与“天天P图”跨界合作,推出了全新专属表情包,在线上线下,营造出与粉丝“一言不合就斗图”的欢乐盛况。

在营销中,通过结合流行元素,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喜好,小茗同学轻松成为茶饮料中的网红品牌。

四是最简单粗暴的喜好:异性相吸

最简单粗暴的喜好是什么?当然是君子爱美人,美女爱鲜肉啊。

很多企业品牌都在运用“异性相吸”原理,满足客户的基本喜好。

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同一款汽车打广告,一个广告里有性感的女模特,另一个广告里没有性感的女模特。

男性普遍觉得有性感女模特广告里的那辆车速度更快、更讨人喜欢、显得更名贵、设计更精致。可事后问起他们,男人们拒不相信漂亮姑娘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力。

这就是喜好原理的强大威力,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展成为了“胸展”。越来越多游戏展会成了“妹子展”。通过美女吸引人气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通过喜好原理,把对美女的喜好转移到对产品的喜好上。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喜好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我们再来看看:小红书的“鲜肉快递员”。

小红书上购物的基本上为年轻女性,而这群从85后到90后的用户中最流行的词,就是鲜肉。

小红书选了10个国外的男模,在上海当“鲜肉快递员”,给那些购买了产品的用户,递送产品。

国外小鲜肉当快递,引发了很多用户在朋友圈传播,也激发了年轻女性用户的兴趣。一周内,小红书的百度指数在两周内飙升30倍,App Store排名在三天内攀升到总榜第4、生活类第2,超越了电商领域的巨头京东、唯品会等。

除了“鲜肉快递员”以外:美女开宝马车送龙虾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噱头,里面更重要的是运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喜好:异性相吸。

所以,当我们找不到哪一种喜好去影响客户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异性相吸”的原理,把人们对异性的喜好,转化成对我们产品与品牌的喜好。

OK,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