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本期嘉賓:天鵝羽 33歲

嘉賓身份:腫瘤臨床與科研高級顧問

主播/ 北辰 後期/ 北辰

插畫師:Kuangfen

本期音頻微信公眾號首發

本期可登錄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搜狐號、百家號、一點號、UC號、知乎、網易雲音樂電臺、豆瓣播客小站、蜻蜓FM、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

搜索“兔兔暖心窩”獲取同步內容

兔兔暖心窩,記錄癌友真實故事,癌友抱團取暖地。

本文由癌屬天鵝羽口述,兔兔記錄成稿。


很多人說:

你們醫護工作者見慣了生死,所以都很“冷漠”。

通常我們是把“冷漠”兩個字拆開看的,

“冷”是冷靜,“漠”是漠然。

當遇見有生的機會的時候,你需要冷靜應對;

當遇見無力迴天的時候,你必須要漠然,

因為還有其他病人需要你幫助他們面對生死。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01媽媽一把抱起了被泡在水裡的孩子,託舉著把他救上了岸

我覺得“救人”就是我的使命。

它不是與生俱來的,畢竟我也不是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它是存在於我的潛意識當中的,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家人把拯救生命的精神烙進了我的心裡。

1998年4月的東北,越來越暖和的氣溫,正在趕走最後一波積雪,天氣依舊寒冷。那時我12歲,媽媽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回家。路過一個排水溝的時候,媽媽被路旁一個4、5歲的孩子叫住了,孩子叫得很急,說“阿姨,阿姨,有人掉到水溝裡去了。”媽媽趕忙停好了車,直接跨進冰冷的水溝裡,齊腰深的水幾乎把那孩子淹沒了,媽媽一把抱起了被泡在水裡的孩子,託舉著把他救上了岸。

孩童的我在那一刻,由媽媽給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02治病救人,與我們而言既是工作,也是使命

在我選擇進入醫科大學學習,在我決定進入國內某頂尖醫院,拜在某知名專家名下擔當科研和臨床助手,在我從業以來的這些年,腦海裡常常閃現的,都是當年那場雪,那個快要窒息的孩子的臉,那個果敢的媽媽毫不猶豫救人的場景。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數千個日出日落,我堅持每天早晨6點就出門,8點準時到達診室,協助導師開啟一天的忙碌模式。午飯是很少準時吃的,因為上午按時結束門診幾乎不可能。每一本遞過來的病歷本,每一張寫滿信任的臉龐,每一個充滿期望的眼神,讓我們總是忍不住多解釋一句,多勸慰一句,辛苦一點沒關係,治病救人,與我們而言,即是工作,也是使命。

家裡住的離醫院很遠,晚班車上的夜歸人很多,帝都這座城,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與希望。結束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常常已是晚上九十點,出門的時候孩子還沒起床,回家的時候孩子早已睡下。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工作讓我對家人少了一些陪伴,而也是工作,讓我對病人,更多了一些幫助。時間的天平總是難以平衡,慶幸有家人的理解與體諒賦予我前行的力量。


03大家來到醫院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都說醫院能看盡生活百態,人生無常。

這麼多年,見過砸鍋賣鐵的,也見過放棄治療的,見過聞癌變色的,也見過自學成才的,見過妻離子散的,也見過白髮蒼蒼不離不棄的,古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疾病,真的是個非常考驗人性的課題。而更多的人,選擇堅強的面對,因為,大家來到醫院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2011年,一位從新疆遠道而來的阿姨被人推進了診療室。50歲出頭的年紀,卻因為肺癌伴隨多發性骨轉,只能藉助輪椅代步,她的預估生存期並不樂觀【+預計不治療的自然生存期將不超過3個月

】。而就是這樣一位本該被病痛摧殘不堪的病人,雖然虛弱,卻每一句話裡仍充滿了希望。

化療時,因為順鉑的副作用,她嘔吐特別嚴重,當時的止吐藥不多,也不像現在有眾多強效止吐的藥物可選,阿姨硬是生生的扛了過來,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她說:“就算是吐,我也得玩兒命的吃,我吃進去三口吐出來兩口,不也還留了一口嗎?這樣我也能有體力繼續堅持後面的化療啊。

再一次見到她是三個月後在門診外的通道上,那是一條窄長的通道,當我路過的時候,坐在候診椅上的阿姨突然站起身,向我高高的舉起了右手。我心底一剎那的恍惚在看到她臉上的笑容後變得明朗,清脆的擊掌聲在這個人來人往的通道里格外響亮,這是醫患之間的默契配合,更是我們一起對生命發出的挑戰。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04天下沒有不想病人好的醫生

都說醫療這個行業不好做,醫患關係緊張,工作壓力超負荷的大,這話既對,也不對。臨床工作接觸病人多,也不少被誤解被質疑,論誰都有過委屈,不甘,想過放棄,不管,但支撐我們堅持走下來的,是對每一個生命的敬重。

那天門診,來了位肺癌病人的家屬。他提交病例簡單陳述病情後,要求我們開具止咳及鎮痛的緩解藥物,出於醫生的職責,我們必須提醒他,病人這些症狀的根源都來自於腫瘤本身,若非施行有效的抗腫瘤方案,其他藥物都只是治標不治本。讓人意外的是,他說,我準備了易瑞沙在家裡,但我不想現在給她吃。這個藥,要等到最後,實在不行了,再用上。

我花了些時間和這位家屬溝通,因為我知道,現在吃上靶向藥,才是病人的最佳獲益時間。我也知道,很多誤解都是源於絕大多數人對疾病的不瞭解

。我們有時也會遇見拿著百度來詢問治療方案的家屬,網上也會看到諸如“化療越化人走的越快”之類的說法,而我想告訴他們的是:“病人和家屬決定的是該不該治,對應領域的專業醫生決定的才是該怎麼治。”因為,天下沒有不想病人好的醫生,請相信,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05如果你選擇來醫院接受科學治療,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去與疾病抗爭

人們常常盼望奇蹟,尤其是病人。為了追求奇蹟,有些病人選擇相信“偏方”,求生的慾望讓人病急亂投醫,這事兒情理通不通不好說,但道理肯定不通。最簡單的一個邏輯問題:如果偏方能成為主流,那它為什麼是偏方?如果主流沒有效果,那麼為什麼國際上的治療選擇主流?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相比刻意追求任何狀態下產生的奇蹟,我寧願期望所有的醫學科技的進步都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的,穩步提升。

如果你選擇來醫院接受科學治療,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去與疾病抗爭,這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但如果你主動選擇放棄治療,或者寄希望於通過一些“偏方捷徑”來替代治療,坦白說,我除了遺憾與痛心,也無能為力,因為,我們無法主宰病人的決定。


06儘可能的去幫助每一位有求生欲的病人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

醫院裡時常有患者離去,病痛、死亡、恐懼,這些畫面常常出現,可是我們來不及驚愕、悲傷、猶豫。為此,有人說我們冷漠,我選擇把“冷漠”兩個字拆開來看:“冷”是要冷靜的面對生的可能,“漠”是要漠然面對無力迴天,畢竟還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們的救治。這也許就是醫生這個職業比別的職業更容易找到存在的意義吧。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從“救人”到“救死扶傷”,是我人生信念的昇華,也是人生理想的具象化。作為一名腫瘤臨床與科研高級顧問,近十年來,我接觸了不計其數的病患:

癌症各不同,沒有什麼是最可怕的

有些坑,是可以儘量避免的:比如偽科學的方法、心態崩潰;

有些問題,是需要謹慎待之的:比如關鍵節點的選擇錯誤、副反應的耐受能力極差、基礎病造成的治療障礙;

還有些問題,是無能為力的:比如經濟負擔無法承受、太明顯的壞運氣。

我們都不是超級英雄,沒有無所不能的超能力,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行醫這條修行之路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儘可能的去幫助每一位有求生欲的病人。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

嘉賓自述

下圖為嘉賓天鵝羽提供的,他下班回家路上隨手一拍的照片。

他總是早出晚歸,回家已是深夜。希望我們能給醫護人員多一些諒解和信任,因為他們很努力的想救好每一位病人。抗癌路上,我們在一起。


生死,人性,癌症,命運...真實記錄一位腫瘤醫生的故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