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有一次,孟子和告子辯論。

告子也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據說年輕的時候見過墨子。跟孟子見面那會兒,應該已經是老先生。至於是誰去見誰,則不清楚,總之是討論了人性問題。

這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

有意義是因為孔子不談人性。人性作為問題被提出來,是從這場辯論開始的。後來,人性是善還是惡,就成為一個問題。

他們的辯論,也很好玩。

告子說:

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生就是天生。

食就是吃飯。

色就是做愛。

因此告子的態度很明朗,觀點也很鮮明:

人性是存在的,也是天生的。

它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自然屬性。

作為自然屬性,無所謂善惡。

這種觀點叫什麼呢?

就叫:

人性無善惡論

對此,孟子不能同意。

於是,辯論在他們之間展開。

告子說:天生的就叫做本性。

孟子反問:好比白就叫白,是嗎?

告子說:正是。

孟子又問:因此,白羽毛的白就是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是白玉的白,是嗎?

告子又說:正是。

孟子再反問:既然如此,那麼請問,難道狗性就是牛性,牛性就是人性嗎?

告子怎麼回答?

沒有記錄。

其實,他們不妨繼續辯論。

比如,告子可以這樣反駁:牛吃草,狗吃肉,人吃熟食,怎麼會一樣?

當然孟子也能反問:狗也吃熟食,不一樣嗎? 不信給它熱狗,看它吃不吃?

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 胡永凱繪

但,孟子的意思卻很清楚。

首先,不要抽象地談什麼性質。抽象地談,白色的 羽毛、雪花和玉石沒有區別,都是白的。跟白馬、白羊 和白狗也沒區別,也都是白的。

那麼請問,這樣的性質有意義嗎?

其次,也不要談什麼人的天性。論天性,人與動物沒區別。比如吃東西和生孩子,動物也會也想,做得還不差。如果把諸如此類也看作人性,豈非“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

那該怎樣?

要麼別談人性,要談就談社會性。

請問,人的社會性,有善惡嗎?

孟子認為有,告子認為沒有。

告子說,天生的人性就像水一樣,東邊開了口子就往東流,西邊開口就往西流,哪有什麼善惡?

聽起來,這很有道理。

於是孟子接過了話頭。

孟子說,沒錯啊沒錯!要說水的流動,確實無所謂向東還是向西。但,難道也不分上下?

要分的吧!

水尚且要分上下,人就不分善惡?

也要分吧!

那麼請問,怎麼分?

水性向下,人性向善。

想想也是。水,有往高處流的嗎?

沒有。

那麼,人也應該沒有不向善的。

哈,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現在,諸位還有問題嗎?

有。

先請問:照此說來,人性本善嗎?

不,準確的說法是:

向善

正如水,不是原本就在下面,而是趨向低處。人也不是本來就善,是趨向善良。

所以孟子說:

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這就叫:

人性向善論

向善才是孟子的觀點,本善不是。

那麼,所有人都向善嗎?

是。這就叫:

易中天:人性就像水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人作惡?

環境和條件使然。同樣好比水,如果把它堵起來也會上山。但,能說這是水的本性嗎?

當然不能。

人也如此,向善也只是一種可能性,並不等於一定就善。你創造和提供善的環境和條件,他就善,反之則可能惡。性善,只是趨向於善

為什麼會趨向於善?

因為人性當中,原本就存在善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