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日报|比亚迪半导体拟独立上市;泰坦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科创日报|比亚迪半导体拟独立上市;泰坦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政策走向

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通过政策引导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形势政策网发文指出,将引导企业扩大智能产品、绿色食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引导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培育拓展线上消费,鼓励支持便民利民的新消费。着眼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用工、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

安徽省政府出台《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纲要》提出,安徽到2022年5G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等高沪苏浙,建成5G基站超4.5万个,密度处于全国第一方阵。5G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实现5G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5G应用深入推进,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成100个5G行业支撑平台,实现省级(含)以上产业园区的5G信号高质量覆盖,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5G应用生态。

央行副行长:加快金融科技监管的数据加持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金融》上撰文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做好统筹与协同,强化监管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共同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将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建设数字监管报告平台(DRR),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强化监管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加快金融科技监管的数据加持、科技武装。

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36氪获悉,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

项目动态

截至发稿前,科创板申报企业238家;进入“已问询”阶段企业51家;进入“提交注册”阶段企业19家;“注册结果”企业106家。

明星公司

比亚迪半导体拟未来寻求独立上市

比亚迪公告,公司近期通过下属子公司间的股权转让、业务划转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已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内部重组。通过内部重组,比亚迪微电子受让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广东比亚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收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光电、LED光源和LED应用相关业务。比亚迪半导体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未来,比亚迪半导体将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

津膜科技:控股股东拟引进“华润系”战略投资者,可能涉及控制权变更

津膜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天津工业大学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拟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增资并取得其不低于51%的股权,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战略投资者为华润集团下属企业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或华润环保指定的旗下投资平台。

中信建投回应与中信证券合并传闻:未得到有关的书面或口头信息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澄清公告称,截至目前,本公司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合并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本公司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此前有消息称中信证券正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合并。

美股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特斯拉涨9.05%

美股收盘大幅走高,科技股普遍上涨,其中苹果涨5.05%,微软涨4.95%,亚马逊涨5.28%,谷歌涨4.53%,Facebook涨1.93%,特斯拉涨9.05%。

中兴通讯:中标中国移动5G SA核心网商用网络

近日,中国移动2020年5G SA核心网新建设备集中采购结果公示,面向大众的To C网络,中兴通讯中标6个大区12个省份;面向行业应用的To B网络,中兴通讯中标全国31个省份共35%份额。该项目建成后将成全球最大的5G SA核心网商用网络。

泰坦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拟募集资金5.35亿元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泰坦科技拟通过科创板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35亿元,用于销售网络及物流网络建设项目、工艺开发中心新建项目、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及研发分析技术中心扩建项目。

康方生物-B拟发行1.59亿股,预期4月24日上市

方生物-B公布,该公司将于2020年4月14日至2020年4月17日招股,拟发行约1.59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股份14.88港元-16.18港元,股份将以每手1000股股份进行买卖,预期股份将于2020年4月24日于联交所开始买卖。

科大讯飞:一季度预亏1.25–1.35亿元

科大讯飞4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25–1.35亿元。公司上年同期盈利1.02亿元。公司表示,本次新冠疫情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一季度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因此也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

科技前瞻

中核集团交付首批“人造太阳”安全部件

中核集团近日交付了首批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安全部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即“人造太阳”,本次交付的为“人造太阳”的核安全部件之一——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

据悉,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对等离子体的点燃、维持和控制,以及真空容器壁清洁有着重要作用。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拥有极高的要求与制造难度,目前已经启运前往法国。

资料显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

科技部:已获得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科研攻关组还在积极推动新一轮项目的部署和研究进程。单克隆抗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早期科研攻关已经部署了国内多支团队瞄准单克隆抗体来开展相应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后续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