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語文的學習,是我們從小到大都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讀寫聽說,都是我們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但遺憾的是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許多人都沒能夠真正地去捕捉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文心》一書,只看書名還誤認為這是一本說教式的作品,翻開之後發現,作者都是用最生動、樸實的故事將抽象的國文知識包裝好,深入淺出地講解,絕無說教之意。生動又有趣味,值得每個熱愛文字的人來讀一讀。


本書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教育大師所合著的,將國文的知識融入到32個故事之中,結合了個人和社會的大小事。字裡行間都是作者對國文的愛,以及對文化的傳承。


本書本意是寫給初中階段的學生看,只想能夠看到這本書的初中生真的太幸福。從小就能接受到如此優質的國文教育,能夠奠定一個好的根基。


雖是民國時期的作品,但是放到如今在看,書中對讀書與寫作的種種見解,依然不會過時並依然能夠給以人啟發。


01 不知道為什麼要寫作

說起寫作,那可是讀書時期最頭痛的事情,每逢老師一佈置寫作的作業,都忍不住嗷嗷叫,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其實倒也不是真的討厭寫作,小時候還會專門找個本子來寫東寫西。可能只是自己想寫的,與老師佈置的差別實在太大了,而再好的事情如果是被逼著做的,興趣都會驟然下降。


但在作文之外,反倒有很多人願意花時間去寫作,去記錄自己的生活,寫作其實是一個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正如書中所說的:

有時我們心裡歡喜,有時我們心裡愁苦,就想提起筆來寫幾句,寫了之後,歡喜好像更歡喜了,愁苦卻似乎減淡了。

這其實是說寫作的療愈功能,用寫作來表達內心。

《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書中說寫作更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規定時間的寫作只是為了幫助我們形成一種習慣。但遺憾的是,這個道理我到現在才懂得。


不必為了寫作而寫作,因為沒有了思想與感情,文章就會成了詞語的堆砌罷了。


02 寫作找不到素材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寫文章時總感覺自己語言貧乏,沒有什麼內涵。


其實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苦於找不到素材,是因為我們生活中缺少“觸發”。


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這是就讀書說的。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寫作素材從何而得,第一種方法是就是讀書,第二中方法是讀文字以外的書。


《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2.1 讀書

讀書,當然是我們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來源。讀書怎麼讀,書中的一些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首先在讀書的選擇方面,“能課外讀書,原是好事。但亂讀是不但無益而且有害的。············故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讀書也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如今有很多的人都標榜著一年讀數百本書,草草地翻閱,像一個走馬觀花只為到此一遊的旅行者。


讀書若是沒有自己的思考,又怎麼能將其中的內容內化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想形成“觸發”更是無從談起。


想要幫助更好地記錄下我們的“觸發”,做讀書筆記是個好的方法。很多人做讀書筆記都是復刻作者的內容,幫作者去做歸納總結,這算是筆記,而非真正的讀書筆記。


書中介紹了好些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例如歸納一些字詞的多種用法,發現好詞好句的優點,歸納不同類型文章所具有的特點,總結開頭結尾的多種寫法,又或者是對於作者的話存在懷疑,這些都是做讀書筆記的材料。


這些材料的記錄,都是經過我們的深入思考所得的,這樣的讀書筆記,就是我們寫作靈感的源泉。


2.2 讀文字之外的書

寫作的最大的素材,其實是我們的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每天在街上行走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和事件,就算是平日刷手機、看新聞,我們內心都會產生起各種各樣的觸動,把握好這些觸動,就是我們的文章來源了。


一般人文思泉湧的時刻會出現在哪裡?通常是在寫日記,且不論寫的質量如何,但是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洋洋灑灑地寫下來一段文字,難度是較低的。


且將我們的各個感覺器官放大,留心各種能讓我們產生“觸發”的信息。反過來,通過寫作,我們對周圍的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會更強。

《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不知道文章如何組織的問題


在我平時的寫作中,雖然有時候有想法,但是當提筆是總覺得困難。想要把話寫出來,卻不知道是怎麼說才好,還有,想把東西說明白也真是感覺到不容易。


在說到組織文章的時候,書中提出了三項原則,“秩序、聯絡、統一”。


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適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至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榫的處所,這是‘聯絡’;通體維持著一致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


《文心》:讀書寫作沒思路?不如看看這本暢銷80餘年的經典作品


但實際的操作,我們就得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展開,首先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寫這一篇文章?我們寫作的中心意旨是從何而來?用什麼樣的素材可以加強中心意旨的說服力?


用這幾個問題,明確我們寫作的中心,選擇素材時便根據我們的中心意旨進行篩選,將我們的“觸發”聯繫起來,便可以比較順利地組織一篇文章。


文章寫成之後,必須得進行再次修改,判斷文章的好壞,我們可從三方面來觀察,一是看用詞是否得當,二是看有無文章語法語病的錯誤,三是文章的思想是否統一、恰當。


04 結語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想求得“新”,就得用“心”。無論讀書還是寫作,《文心》這一本書都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發。

即使當今社會給讀書與寫作增添了許多功利的成分,但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對於讀書與寫作,不必給自己過大的壓力,重要的是通過讀書與寫作給我們帶來的體驗與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