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豆瓣評分8.8分的書,告訴我們道德懷疑論的三個觀點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我們今天繼續分享《道德哲學》,這本書比較冷門,在微信讀書上只有幾百個人閱讀,在豆瓣讀書上評分達到8.8分,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思想類著作。作者是當代一位哲學家,喬納森·沃爾夫,他是牛津大學政府學院公共政策教授,曾任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教授、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


這本書豆瓣評分8.8分的書,告訴我們道德懷疑論的三個觀點


前面兩篇文章,我們討論了道德判斷是否有普遍可靠的標準,道德判斷是否是具有客觀實在性,接下來。讓我們再更進一步,討論一個更核心的問題,真的存在道德這種東西嗎?秉持這種道德懷疑主義的有三種觀點:一個是道德虛無主義,一個是個人主觀主義,一個是錯誤論。

道德虛無主義

“道德虛無主義”認為根本就不存在道德這種東西,或者換種說法就是,沒有什麼是不道德的,這就是道德虛無主義,秉持這種觀點的人就是道德虛無主義者。

不過,道德虛無主義者們的行為仍然可能符合道德規範的要求,原因要麼是他們碰巧想按照他們所處社會的常規做法行事,要麼是不端行為通常會受到法律或者社會的懲罰。但道德虛無主義者的立場其實無關做什麼、不做什麼,道德虛無主義者只是不承認道德規範有任何根本性的正當理由。

你可能覺得這種觀點很極端,為什麼還有人反對道德,認為道德不存在呀,在我們道家思想中,老子《道德經》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沒有所謂的“仁”,把萬物都以“芻狗”看待,芻狗是一種古代祭祀用的稻草編制的祭祀品,用完了就沒什麼用了,這裡老子用芻狗來說,其實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沒有厚此被彼。而這裡的“仁”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道德規範,其實道家思想是非常反對儒家思想的“仁義”道德的,在《莊子》中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本書豆瓣評分8.8分的書,告訴我們道德懷疑論的三個觀點


所以,其實道德虛無主義者也很有道理,從大自然來看,顯然除了人之外,其他事物並不知道,也不認為有道德這種東西存在,雖然這種觀點咋一聽起來非常反直覺,感覺不可思議,但是細細想起來,是不是覺得還是有道理的。

道德個人主觀主義

關於道德是否存在的第二種觀點是道德個人主觀主義。主觀主義是相對於客觀主義而言的。基本問題在於:價值是等待我們去發現的客觀存在,還是在某種程度上由我們製造的主觀想象?如果確實是我們創造了價值,那麼價值是全人類的創造,是某個群體或文化的創造,還是我們每個獨立個人的創造?

在個人主觀主義者看來,道德只是個人主觀的一種喜好,或者說偏好。有一個例子。 兩個孩子在爭論哪種口味的冰激凌更好吃,是巧克力味的,還是香草味的。

一個說:“巧克力的要比香草的好吃。”

另一個說:“你胡說!香草的不知道要比巧克力的好吃多少。”

這本書豆瓣評分8.8分的書,告訴我們道德懷疑論的三個觀點


這看起來似乎是個爭論,但是你作為一個旁觀者(比如哥哥或者姐姐)可能會覺得,如果你有耐心,是有可能平息局面的。你或許會試著說服孩子們,實際上沒什麼好爭的。

第一個孩子說“巧克力的要比香草的好吃”時,你可以主張她說的是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冰激凌本身。換言之,她真正要表達的是“比起香草味的,我更喜歡巧克力味的”。

同樣,另一個孩子實際上是在說“比起巧克力味的,我更喜歡香草味的”。巧克力本身並沒有“好吃”或者“不好吃”的屬性,而這些屬性都是人賦予的,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那麼結論就不同,這就是道德個人主觀主義的觀點。在道德個人主觀主義中,又分為表達主義和情緒主義兩種,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這本書豆瓣評分8.8分的書,告訴我們道德懷疑論的三個觀點

錯誤論

還有一種道德懷疑論是錯誤論,這個思想是由哲學家麥凱在,1977年出版的《倫理學:發明對與錯》這本書裡面提出的。麥凱說,道德判斷是一種將客觀道德價值賦予給一個客觀事物的過程,而客觀道德價值是不存在的,或者說都有可能是假的。

麥凱認為道德客觀主義者在解釋道德相對性的存在時有問題,無法說明為什麼客觀道德價值存在時不同的人、群體和社群仍然有不同的思想。

比如某些文化中認為恥辱自己的家庭在道德上是可惡的,但認為告密行為是道德上可以被接受的;某些文化中的人認為強姦婦女和殺嬰是道德上可被接受的,但這些行為西方人是無法接受的。如果客觀的道德價值觀存在的話,怎樣解釋上面這樣的道德分歧存在呢?所以客觀的道德原則是存在的,或者說是錯誤的,這就是麥凱的“錯誤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後面將繼續分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