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珍尊享交流(2020.04.04):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是以時間化空間

董寶珍尊享交流(2020.04.04):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是以時間化空間

朱先生:

巴菲特賣了航空股說明巴菲特還有認錯的勇氣,而且很快就體現出來了,這個能力一般人不具備,第六感是有天賦的,需要絕對的安全。反正我是覺得中國的房地產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泡沫之一,現在美股沒有泡沫了,那麼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應該是由銀行承擔吧?是泡沫總歸要消化,銀行需要承擔多少?董老師一直不提這個問題,希望也能夠考慮進去。大家都知道中國銀行兩大問題,一個是製造業零售業壞賬,感覺消化的差不多了,另外一個就是房地產泡沫,銀行是以新換舊企業,要處理房地產壞賬,就要有新的賺錢動能,感覺這個動能找不到啊?也許國家都不知道怎麼辦?再次說明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不是一點點大的問題。

董寶珍:

如果房地產泡沫崩潰了,中國還有和平嗎?房地產是有泡沫,但是它有自己特殊的體制和國情,它一定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就像銀行出現不良資產一定是走的以時間換空間的路一模一樣,要了解國情以後你就會發現同樣的泡沫問題,東方西方它的解決手段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這一次疫情過程中同樣的病毒,中國和歐美國家的防控戰略完全不一樣,結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定要考慮國情文化體制的根本性差異,否則你會被現象所誤導的。

我們在看待同一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到這個問題背後所依託的那些深層的社會的因素,文化的因素,體制的因素,把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到那個具體的事物中,這樣才能形成判斷和結論。

如果你認為中國的銀行和美國的銀行,他們當然都是銀行,所以就是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兩國所依託的體制文化不同,所以兩個銀行的經營特點是有重大差異的,比如在美國一旦出現疫情和經濟危機,銀行立即提高貸款的利率以求自保,並且快速從企業身上抽貸。這種現象在美國那種純資本主義背景下,他們就認為每一個個人每一個私營企業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他不要求不主張任何一個個人或者企業組織過度的承擔社會責任,所以在歐美國家救助企業的過程中,就不能通過大規模讓銀行放貸來實現,不得不通過政府注資的方式來救助企業。

因為銀行是私營的,你不能要求他救助實體經濟,於是這種情況下,在歐美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銀行自保的過程中,實際是放大了實體經營者的困難,也同時給自己的經營增加了困難,所以在歐美的經濟危機過程中就會規律性的發生超越了正常幅度的大波動,這種超越正常幅度的大波動。主要就是銀行不顧社會利益,在危機面前加高貸款利息並主動抽貸所導致的。

而在中國銀行業遇到社會危機的時候,政府一聲令下就會一方面不會抽貸,另一方面還會加大貸款的投放,這種操作是以國情文化歷史為背景的,這種操作下其實是非常有利於對抗危機的,因為危機是一種整體性挑戰必須大家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共同應對。中國是可以出現這種效果的,房地產泡沫為什麼能形成呢,這麼多年來,全世界的首富很少有房地產起家的,但是中國的最有錢的人總是有房地產開發商們,佔據若干個席位,中國的房地產是畸形的是有問題的,但是這種問題的形成有特殊的原因,這種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形成了房地產泡沫,另一方面在房地產泡沫消化化解的過程中,它保證了路徑絕對不是崩潰式的,一定是時間換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