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那麼神,為什麼下場卻那麼慘?

菩薩我想對你說


明朝的開國功臣,也算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賢臣了。劉伯溫一生為朱元璋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但是他的一生並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得志,一生在宦海沉浮經歷無數爾虞我詐的他,也是活得辛苦。甚至連生命的結束,也成為政治鬥爭上的利劍。

跨時代“師兄弟”劉伯溫與諸葛亮

據傳說劉伯溫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有明朝諸葛亮之稱。這就說明了他的聰明才智。劉伯溫和諸葛亮給人的印象都是神機妙算,似乎古代的神機妙算都是與易經分不開的,無獨有偶這兩人都對易經情有獨鍾,有獨到見解。正是這樣的共同點讓兩人產生了跨越千年的緣分。這兩個跨時代的道家同門師兄弟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坊間傳劉伯溫為小諸葛,但是劉伯溫的心裡並不覺得自己比諸葛亮差,所以並不服氣,便來到諸葛亮的墓前令人挖開諸葛亮的墓想來探個究竟這,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走了不一會兒劉伯溫看到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句話意思是沒有人會來到這裡,劉伯溫見到哈哈大笑,心想諸葛亮也不過如此,我不是來到這裡了嗎。

說著就繼續走,不久又見到一塊石碑,但這時候劉伯溫卻再也不能冷靜了,因為石碑上寫的是隻有劉伯溫會來這裡。千年前諸葛亮便知千年後會有一個劉伯溫,而劉伯溫是自然不能預知千年後會有誰的,於是便心服口服自知不如諸葛。無論這個故事的真假,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劉伯溫確實是一個有才華與智慧的人。其實與諸葛之緣也為劉伯溫之死埋下了一個伏筆。

“官場對頭”劉伯溫與胡惟庸

劉伯溫與胡惟庸是同朝為官,但劉伯溫是開國老臣,而胡惟庸是後起之秀。這裡要介紹一下劉伯溫的官職。在開國後朱元璋封了劉伯溫伯爵,並且讓他重建御史臺,擔任開國後第一任御史。御史是秦朝以來便有的官職,可以彈劾任何一個在朝為官的官員的行為舉止,雖說聽著還不錯,但其實就相當於一個紀律委員,是個出力不討好還得罪人的差事。

劉伯溫呢,也既來之則安之,無論親疏或者官員大小,他一律一視同仁鐵面無私。這樣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盡職盡責在為國家清除了不少蛀蟲,得到了百姓的讚揚和朱元璋的看好。但是在劉伯溫得罪的人中有一個叫胡惟庸。胡惟庸是與劉伯溫在朝廷上死對頭開國宰相李善長一派的人。

雖說劉伯溫和李善長在朱元璋眼中是一個等級的重臣,但是御史的官職還是比宰相小很多的。那麼劉伯溫是如何得罪了胡惟庸的呢?原來,李善長年老即將退休,這樣一來丞相一職便會空缺。這時李善長便推選自己的同鄉胡惟庸任下一任宰相,但是胡惟庸這個人雖然有些才華但是為人過於強勢,又獨斷毒辣。

朱元璋在詢問劉伯溫下一任宰相應該是誰時,劉伯溫給了胡惟庸最差評價“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好像一匹車駕,胡惟庸就是一匹劣馬,必然會翻車壞事。但是最終朱元璋還是選擇了胡惟庸來當宰相。這個樑子已經結下,胡惟庸得勢必然不會放過劉伯溫,處處不讓其好過。而且胡惟庸本是李善長一派的人,更是要排除異己。

史傳最終在一次劉伯溫生病告假時胡惟庸藉機毒死了他。但是事情真的就那麼簡單嗎?這種顯而易見的“陰謀”會是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賊做出來的嗎?想要知道真相還要說一說劉伯溫和朱元璋的故事。

“虐心君臣”劉伯溫與朱元璋

說起朱元璋對劉伯溫的看法和做法在不同時期是有明顯的不同的。早期明朝剛剛建成時朱元璋實際上是不太待見劉伯溫的,原因有二。

第一,當時建國功臣們分為兩派,一派是以李善長為首的實力較大,朱元璋剛剛建國還沒有站穩腳跟比較依賴李善長一方的勢力,且朱元璋與李善長同為淮西集團所以更為親近,所以便對劉伯溫有所冷落。

原因之二就是劉伯溫十分賢能,有明代諸葛之稱,朱元璋怕過分重用他會讓此人驕傲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便有意打壓他。所以明朝建國初時劉伯溫只是被封為普通伯爵,得到了一個得罪人的差事,這與其開國的功勞是十分不符的。這也奠定了劉伯溫的仕途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劉伯溫在自己的職位上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終於讓朱元璋看到了他的好,開始願意相信他。

雖然官職仍不高但在朱元璋心中地位已經與李善長無異。但是世事總不如人心,後來胡惟庸上任宰相後,其跋扈、自大行為惹的朱元璋屢屢不爽,讓朱元璋動了廢除丞相的念頭。但一國之相背後勢力盤枝錯節,又師出無名,任意廢之談何容易。於是為了扳倒胡惟庸朱元璋需要下一盤棋,而這個美名在外的賢臣劉伯溫正好成為了朱元璋下的這盤棋中的重要棋子。

朱元璋想要扳倒胡惟庸就必須要讓他犯錯,還要犯大錯,這個大錯就是劉伯溫。前面說了劉伯溫和胡惟庸早有過節,胡惟庸又是個睚眥必報的人,殺人動機十分充足。而劉伯溫作為一代賢臣,美名在外,又是朝廷上與反對胡惟庸一派的頭頭,其朝廷地位也夠高。假如胡惟庸去殺劉伯溫於胡惟庸來說是有動機的,當然對朱元璋來說這個罪名也是夠扳倒胡惟庸的。就這樣劉伯溫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朱元璋的第一人選。

至於後來的劉伯溫生病告假後所喝的藥毒到底是誰下的。朱元璋或者是胡惟庸,真相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胡惟庸忌恨劉伯溫而毒殺朝廷重臣。無論劉伯溫的死是否與朱元璋有直接關係,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是利用了劉伯溫的。

可憐劉伯溫一生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盡心竭力,最終只是淪為朱元璋鞏固王權的一顆棋子。俗話說“沒有永遠的友情,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總是適用。


小竹葉青歷史


這個還得從洪武三年封誠意伯說起。江山已定開始論功行賞,劉伯溫理當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為長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和鄧愈。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隨朱元璋,征戰疆場的兄弟,儘管朱元璋對劉伯溫畢恭畢敬,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史列傳16》,但那是有所請教,是一種姿態而已。可能是出於一種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對文化人有一種內心的反感,儘管劉伯溫以及陶安、秦從龍、朱升、範常等文人對朱元璋平定天下起的重要作用絲毫不亞於廝殺戰場的武將。

劉伯溫心裡有點不平衡的感覺,人家都是公 我是確是老先生,朱元璋什麼人啊 社會人。要了那麼多年的飯肯定能看出來,為了補償劉伯溫  史料記載 為安撫劉伯溫,朱元璋下令青田不加賦稅,“令伯溫鄉里世世為美談也。”後來又“累欲進基爵,基固辭不受。《明史列傳16》。劉伯溫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被後人 稱其“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 什麼哲學家、謀略家、文學家、軍事理論家、易學家、天文學家等等,這頭銜絕對是一個大哥級別的,據我太爺爺說我們村上那個風水就是他破壞的,但是唯獨不是政治家 他也是一個政治上的文盲。說話過於直白,和朱元璋說話還是以前那樣沒輕沒重的,其實他心裡也明白,朱元璋變了。

江山已定朱元璋看著手下這幫人,個個都不順眼,怎麼辦?,這個殺人過程我就不詳細介紹了,但是朱元璋很搞笑,他讓劉伯溫出面準備幹掉李善長的,你去給那誰誰誰幹掉,我是皇上,我不方便出面, 史料記載 “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劉伯溫說的全是大道理,意思你不能卸磨殺驢,劉伯溫也不好意思對自己老戰友下手啊,沒辦法,劉伯溫辭官了,你這太危險了,萬一哪天你不高興殺我怎麼辦?但是問題是朱元璋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要飯的了,現在這個天下是他的,疑心越來越重了,劉伯溫看到了這一點,把自己兒子留在朱元璋身邊當官,就是讓朱元璋不懷疑他。

但是問題是你雖然把兒子留在這裡,朱元璋還是不放心。這個時候出來一個關鍵人物,胡惟庸 這個哥們是李善長的同鄉。李善長推薦胡做宰相,然後朱元璋徵求劉伯溫的意思,劉伯溫就反對胡惟庸做宰相,然後胡惟庸懷恨在心,這個樑子就結下了。可能胡做一個小官,胡惟庸在劉伯溫回家的時候朱元璋派胡去劉的家鄉視察,回來的時候胡惟庸為了報復劉伯溫,那個意思就說劉伯溫想造反。朱元璋一看機會來了,立馬叫劉伯溫回京接受調查,到了京城朱元璋又不提造反的事就是和他聊 你在家還好?身體怎麼樣啦,這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劉伯溫他心裡有事啊,皇上懷疑我。。。。。就這樣心裡憋屈在,然後生病了。在生病期間,胡惟庸去看望過劉伯溫,據說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除掉劉伯溫,但是這個無從考證了,後來這胡惟庸一大罪狀。就這樣一代奇人劉伯溫最終鬱悶而死。

問題是劉伯溫死了,其他人呢?五年後兩場屠殺,近五萬人全部處死,株連多少族。好了,謝謝大家,歡迎留言評論。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2020


首先回答一句,劉伯溫和朱元璋之間的關係,可以形容為人間悲劇。

劉基(1311年7月——1375年5月),字伯溫,浙江青田縣人,故稱為劉青田。他是明初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大明王朝的開國功勳。武宗正德九年時,追封為太師,諡號文成,後人也稱他為劉文成。

 後世好多人都認為,劉伯溫之於朱元璋,就好比張良之於劉邦,諸葛亮之於劉備。可惜!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朱元璋從來就沒有真正喜歡過、信任過劉伯溫。

在元末起兵之時,朱元璋主要依靠兩大派別,互相利用、互相制約。一派是李善長領頭的“淮西派”,另一派是劉伯溫領頭的“浙東派”,兩派是朱元璋得以問鼎天下的兩個支柱,甚至就是兩條腿,缺一不可。

由於朱元璋的草莽出身,所以對於浙東士族劉伯溫,朱元璋從來就不喜歡,發自肺腑的沒有親近感。

1359年,朱元璋的勢力已經非同小可,距離他最終一統天下已經是近在咫尺。這年的年底,朱元璋所部攻佔了浙江一帶,這裡是劉伯溫的老家。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溫連同另外的幾個當地名士,什麼葉琛、宋濂等人,一同投奔了朱元璋。所以說,劉伯溫當年投靠朱元璋,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無奈而已。對此,朱元璋很清楚,也一直都耿耿於懷。

  不管怎樣,當時的劉伯溫投靠朱元璋後,從此開始了自己運籌帷幄的嶄新生活,最終輔保朱元璋一統天下。

  1367年11月,朱元璋的北伐大軍,一路攻伐,逼近了元大都。面對這種大好的形勢,朱元璋的手下和他本人,都有點暈暈乎乎了,勸進聲音不斷,要求老朱趕緊登基稱帝。

而這位朱老大,雖然內心想得要死,但畢竟還得客氣客氣,謙讓一番。怎麼辦呢?請老天出來說話,這是最管用的招式了。

所以,在準備妥當後,朱元璋開始了祭天的表演。識字不多的朱元璋開始發佈祭文,核心意思就是,我老朱現在擁有的土地已經大得不要不要的啦,下面的弟兄們都推舉我當皇帝。我本人是不太想,已經再三再四的推託,可是!大家的盛情難卻,所以我就勉強答應了。但是呢,我還有些擔心,怕我的德望還不足以稱帝,要不老天爺您老人家給個明示,看我老朱究竟能不能稱帝?如果您老同意了,就在正月初四的當天,給我一個風和日麗、萬里晴空的好天氣。否則,我就不當了!

  而這個日子,正是劉伯溫幫他敲定的。因為劉伯溫精通天文地理,算得上是當時最牛的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他100%確定,正月初四一定是一個好天氣。果然,當了那天是晴空萬里,朱元璋很高興,文武群臣很高興,於是再次祭拜天地,追封老朱家的祖先後,在奉天殿正式登基成為皇帝。把朱元璋捧上了神壇,披上了龍袍,劉伯溫可謂是大功一件。

天下爭雄時,迫於無奈的朱元璋,必須依仗於劉伯溫的才智,對劉伯溫是禮賢下士,極盡拉攏之能。但此刻天下已定,老朱開始翻臉了。

  雖然劉伯溫和其他的開國功勳一樣,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封賞,被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爵位是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但這個級別並不算太高,與他“浙東領袖”的身份並不相符。可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限。

心思縝密的劉伯溫,已經隱隱感覺到了“兔死狗烹”的威脅,所以受封后的劉伯溫,請求朱元璋賜他歸家養老。希望能夠見好就收,離開朱元璋的視線,過兩天自在生活。

但是,老朱不同意!說劉先生有大功於江山社稷,現在百廢待興之時,怎能離開先生的輔佐。沒辦法,劉伯溫只得留在朝中繼續幹活,但卻有了消極怠工之嫌,更加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滿。看到老闆不滿意了,許多人跳出來表現,開始向劉伯溫找茬,而跳得最歡的,當屬野心家胡惟庸。

  洪武五年,劉伯溫回老家時,發現了一塊“吉壤”,想要留給自己以後使用。胡惟庸藉機開始發難,硬說劉伯溫選了一塊“頗具龍氣”的風水寶地。“頗具龍氣”這個罪名可就大了去了,尤其是對於朱元璋而言,更是不得了。

  劉伯溫深知這個後果的嚴重性,再也不敢在老家久居,趕緊啟程進京謝罪。雖然朱元璋表面上沒有處理他,但劉伯溫卻自此開始“乃留京,不敢歸”。

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劉伯溫的病情開始加重。甚至於,有傳聞說,在老朱的暗中默許下,胡惟庸帶了御醫去為劉伯溫治病後,他的病情非但沒有減緩,反而進一步加劇,不久後就與世長辭了。

  關於劉伯溫的準確死因,史上眾說紛紜,但很多人都質疑朱元璋與胡惟庸難脫干係。

  總結一下朱元璋和劉伯溫二人的君臣關係,由於出身不同,認識不同,使得兩人始終存在著隔閡。

朱元璋更願意把劉伯溫當作自己的屬下和謀臣;而頗有文人氣息的劉伯溫,更願意擔任朱元璋的朋友,或者純粹就做一個“儒士”。在這種迥然不同的認識下,兩人之間相互看不順眼也就很好理解了。

回答完畢!

《劉伯溫傳》






文史不假


劉伯溫是個厲害角色,這個沒有爭議。可是,貴架所說“下場卻那麼慘”不知是從何說起啊?朱元璋晚年誅殺功臣,劉伯溫並未被殺,怎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呢?這個鄙人非常不解。

按照史書的說法,劉伯溫是得了風寒,然後一直未見好轉,吃了胡惟庸帶來的御醫開的方子,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有加重的趨勢。劉伯溫抱病覲見了朱元璋,不久之後就告老還鄉了。回鄉之後,他不再吃藥,只是維持平日進食而已。當年的四月,劉伯溫正常病故於老家,享年六十五歲,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不知從哪裡可以看出劉伯溫下場很慘呢?還請賜教。


貓叔說歷史




劉伯溫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這與劉伯溫個人的才能是分不開的。

但劉伯溫雖然智謀過人、才能絕世無雙,但終究抵不過也是一個人。他沒有漢朝的張良睿智,張良因為看透了劉邦,所以選擇了退隱江湖。

劉伯溫卻對朱元璋抱有幻想,認為自己曾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肯定會以國士待之。明朝建立,百廢待興,正值用人之際,他認為自己可以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韓信在死前曾經說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當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范蠡功成身退而存,文種不願離去身死。



朱元璋從小草根起家,躬逢亂世,吃盡了不少苦頭。長期的血雨腥風培養了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身邊至親好友的背叛讓他有了不安全感。

當年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時,劉伯溫以為不可。從這次起,朱元璋就對劉伯溫產生了戒心。他認為劉伯溫敢勸自己向小明王下手,將來劉伯溫也有可能對自己下手。



為了牽制劉伯溫在朝中的勢力,朱元璋重用了自己的老鄉李善長。從此在明朝的中央政府中,以朱元璋淮右同鄉的徽黨與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黨就不可避免產生了政治鬥爭。

明朝是朱元璋的明朝,兩派鬥爭誰能夠勝出,取決於朱元璋支持誰。朱元璋本來不太信任劉伯溫,再加上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老鄉,這場鬥爭的結果早早就註定了。



任憑劉伯溫再聰明,做事情再高明。但人在河邊走,怎能不溼鞋。最終還是讓朱元璋和李善長抓住了劉伯溫的把柄,劉伯溫被迫辭官回鄉。

政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李善長不弄死劉伯溫絕不肯罷休。胡惟庸作為李善長的第一打手,自然會衝在前邊。|

胡惟庸向朱元璋舉報劉伯溫有謀反之心,朱元璋就命令帶病的劉伯溫到南京來養病,以便把他看管起來。

胡惟庸擔心劉伯溫東山再起,就用重金收買給劉伯溫看病的御醫,在藥中下了毒,不久劉伯溫就毒發身亡。

不久後,他的長子劉璉被胡惟庸派人推入井中淹死。次子劉璟被迫在獄中自殺。但後來劉伯溫的孫子還是繼承了他的爵位誠意伯,保全了自己的家族和香火。


新知傳習閣


料敵如神卻料不到自己


伊曼卡


關鍵原因是朱元璋為排除胡惟庸、鞏固王權,而利用劉伯溫與胡惟庸長期對立,以劉伯溫為棋子,達到排除胡惟庸。


厚德載物厚


正常,當老大覺得能力不如你,智商壓不住你的時候你就危險了,哪個朝代都一樣


青山綠水大紅袍



cwq2013


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打江山,確實有一定作用,但並不十分重要,比不了漢初三傑。就說在明初功臣裡,他不是十分出色,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大破陳友諒,是朱元璋親自指揮的,劉雖有所籌劃,但具體作戰計劃和臨陣對敵,沒他什麼事;

洪都保衛戰,是朱文正指揮的;

北伐大都,是徐達、常遇春指揮的;

平甘肅,取四川、下雲貴是傅友德指揮的;

攻克大寧、高州,斬魯王,是李文忠指揮的;

深入塞北,掃蕩殘元勢力,取得巨大勝利的是藍玉;

掌管後勤,保障前線兵源、糧餉是李善長負責的。

看到了吧?重要戰役沒他什麼事,上述諸人的功勞都比他大!所以論功行賞時,他們都封公封侯,劉伯溫只封了一個三等誠意伯。劉被說成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實際上他沒那麼神!

後來,他捲入政治鬥爭,據說被胡惟庸毒死,我認為:劉畢竟也是開國功臣,封了伯爵的,除非老朱授意,胡是不敢下毒的。說慘吧,也慘;但朱洪武決心大殺功臣,他也很難倖免。若與其他功臣相比,如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涉案被殺達好幾萬人,他又不算太慘,而且子孫還能承襲伯爵,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