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是什麼下場?

用戶3222727529


奪門之變,就是一場宮廷政變,一晚上的事,木堡之變朱祁鎮成了太上皇,弟弟朱祁鈺當了皇帝,但1457年時,朱祁鈺得了場大病,眼看著不行了,誰接掌皇位還沒著落,當時以王文臣、于謙為首的一派大臣準備進勸朱祁鈺立襄王的兒子為太子,還有人建議重立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為太子,而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為首的人認為立東宮還不如請太上皇復位,此事一成,將是萬世之功,眾人附議。

圖為孫太后,朱祁鎮的生母,奪門之變時,孫太后在後宮積極響應。

石亨在土木堡之變時,領兵擊潰瓦刺,保衛京師有功,封為武清侯,掌大將軍印,是朱祁鈺身邊紅人,他是親眼見過朱祁鈺病況的,他也是奪門之變的發起者;曹吉祥,本就是朱祁鎮時期的老太監,復立太上皇,他舉雙手響應,宮中聯絡是他,搞定孫太后的也是他;徐有貞當時是左副都御史,這人在土木堡之變時,主張都城南遷得罪朱祁鈺,雖有于謙推薦,但朱祁鈺仍不待見他,復立太上皇,是他翻身的一個機會。

圖為永安宮,後更名為永和宮,朱祁鈺囚禁於此。

一個武將、一個文臣、一個太監組成的復辟團伙,兵不血刃的就把朱祁鎮扶上位了,僅花了一晚上,動作之快讓對手咂舌,這次還位石亨立首功,封忠國公,此後朱祁鎮對他言聽計從,曹吉祥封昭武伯,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徐有貞封武功伯,入內閣,不久擔任內閣首輔,三人都飛黃騰達,而朱祁鈺降為郕王,沒幾天就死了,朱祁鎮下令以親王禮下葬,他的妃子全被賜死。

朱祁鎮復位後,執政有所改觀,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

獲得皇帝親睞的石亨和曹吉祥逐漸飛揚跋扈,朝內外賣官鬻爵,拉朋建黨,石亨和曹吉祥兩人互相看不順眼,開始明爭暗鬥,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1460年石亨因監視朝廷被錦衣衛查出來,最後以圖謀不軌處斬,子侄皆斬,婦女充軍;緊接著1461年曹吉祥參與謀反,被朱祁鎮下令凌遲處死,曹家被滅;在石亨與曹吉祥爭鬥時,徐有貞也摻和其中,經常向朱祁鎮參奏他倆不法行為,被曹石二人聯合構陷後貶為庶民,流放雲南,曹石二人死後,徐有貞獲自由,回鄉養老,1472年去世。


圖文繪歷史


奪門之變原本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雖然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於南宮8年,也廢了他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但是朱祁鈺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第二年就死了。朱祁鈺也沒有別的子嗣,他身體又不好,這個皇帝位子遲早還是要還給朱祁鎮的。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這三個奸人卻在朱祁鈺陷入喪子之痛、病重時看到了政治機會,發動了奪門之變。挑起了皇族鬥爭,傷害了國家利益。朱祁鈺對待哥哥是不夠好,但是朱祁鎮更狠,不但命太監用白綾秘密處死了已經快要痊癒的朱祁鈺,還清算了曾經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江山的那幫人。首當其衝的就是拯救了明朝的大忠臣于謙。

所謂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奪門之變後雖然當時這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政治利益,但是因為他們的為人品性和行為習慣,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石亨因為驕橫跋扈,居功自傲,加上他那因奪門之功被封為堂侄定遠侯的石彪涉嫌謀反被下獄,朱祁鎮算是找到了下手的口子,把石亨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以奪門的名義冒功提拔起來的所有門生故舊、親戚舅子一體革除了。

並且罷免了石亨朝參的資格,次年正月,錦衣衛上奏稱石亨與侄孫石後等人妖言惑眾,蓄養無賴,圖謀不軌。大臣也上書彈劾,朱祁鎮下詔把石亨下獄,準備以謀反罪處斬並抄沒家產。一個月後,石亨在獄中病死。隨後石彪、石後也被處死。

曹吉祥本是太監,入宮後依附王振。景泰年間他掌管京營,因此可以與石亨聯手率兵迎朱祁鎮復位。此後,他升為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他的家族也多有獲封,門下冒功的也有上千人,朝中大臣多依附於他,權勢與石亨相當,當時人們並稱為“曹石”。

石亨被處置後,曹吉祥因為害怕而心生異志,犒賞達官,金錢、谷帛任人來取,達官們擔心曹吉祥敗露後自己也遭廢黜,只好表示盡力效死。曹吉祥的倒黴跟石亨有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因為嗣子曹欽,他問門客馮益歷史上有沒有宦官子弟當皇帝的,馮益說您家魏武帝曹操。

這傢伙就開始飄了,也想當曹操。後來他因為私事拷打家人曹福來被彈劾,原本朱祁鎮已經醒過味來,因為你幾個想掌權,卻讓我來擔奪門之變的罵名。已經後悔對弟弟以及於謙的處置,盯上參與奪門之變這幫人了。既然送上門來立即令錦衣衛調查,下敕通告群臣。曹欽嚇壞了,上次下敕逮捕石亨,石亨就被收拾了。這次下敕,看來要收拾我了。剛好邊關告急,朱祁鎮命孫鏜西征,曹欽想趁機兵變。

這種事情原本應該秘而不宣,偏偏曹欽以為勝算在握。誰知達官馬亮悄悄逃出告密。朱祁鎮連夜封閉九門抓捕,曹欽雖然困獸猶鬥,還是全家被滅。曹吉祥因此受到株連,被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徐有貞,原名叫徐埕,是讀過書的科班出身,天文地理,樣樣精通,反正懂得挺多的。在土木堡之變後,以天象有異的說辭主張南遷,被兵部侍郎于謙痛斥“可以斬首”而破功。朱祁鈺即位後,徐埕因南遷建議被大臣嘲笑,你說的天象有異,結果不還是打退了瓦剌,保住了京城?

從此他的天文地理沒人相信了,也無法得到升遷,於是他把這口怨氣出在了于謙身上。

但是于謙還是大度的, 于謙升任少保後,執掌朝廷用人權,還向景泰帝推薦過他,但被景泰帝拒絕說就是那個想要南逃的徐埕?人性狡詐,會帶壞官場風氣。

因為沒有被啟用,徐埕認為于謙沒有推薦他,更加記恨于謙。因為總得不到升遷,懂一點命理學的徐埕改名叫徐有貞。

奪門之變的次日,徐有貞就進入內閣,加授兵部尚書,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管文淵閣事務,世襲錦衣指揮使。徐有貞上位後,立即清算景泰帝舊臣並慫恿英宗殺了于謙。

徐有貞得勢後發現朱祁鎮開始討厭並疏遠曹吉祥、石亨,就趕忙落井下石說這兩人個貪婪橫暴。

他開始陷入跟石曹的權力鬥爭,曹吉祥讓手下的小太監偷聽徐有貞和英宗的密談,然後故意洩露給英宗,說是徐有貞說的,曹石二人又讓人寫匿名信責問朱祁鎮,說是徐有貞門客馬士權所寫,朱祁鎮大怒,囚禁徐有貞,馬士權被下獄嚴刑拷打。剛好趕上承天門火災,朱祁鎮沒心思收拾他們,二人都被赦免。石亨、曹吉祥再次上書:“徐有貞在皇帝頒發的武功伯誥券上寫有‘纘禹成功’”。並說禹受禪讓成為皇帝,武功是曹操受封處,可見徐有貞有異志。

朱祁鎮令人找來武功伯誥券,發現確有其事,大臣們因此上書稱“應當斬首”。朱祁鎮最終下詔將徐有貞遷徙到金齒為平民。石曹事敗後,朱祁鎮感覺冤枉了徐有貞,允許他回鄉養老,他天天夜觀天象,測算認為自己還能出山,卻終身再無機會,鬱鬱而終。


謝金澎


奪門之變主要參與者:石亨、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徐有貞等6人

奪門之變後6人官爵的變動是:

石亨,進封忠國公;

曹吉祥,封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

張軏,封太平侯,食祿二千石;

楊善,策劃的謀主,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後兼禮部尚書;

許斌,禮部侍郎;

徐有貞,兼任學士,併入內閣,參與機務,加封兵部尚書,後又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管文淵閣,食祿一千一百石,世襲錦衣指揮使,給浩券;

此外還有4000多人因為奪門之變得以升官。

石亨、曹吉祥等人的結局

石亨:

石亨最大的問題是天天去煩明英宗,即便明英宗不召見,必定找其他事情來見,讓明英宗實在不能忍:

“亨無日不進見,數預政事。所請或不從,艴然見於辭色。即不召,必假事以入,出則張大其勢,市權利”“閣臣有事,須燕見。彼武臣,何故頻見?”

最後不得不禁止石亨進入宮門:

“遂敕左順門,非宣召毋得納總兵官。亨自此稀燕見。”

奪門之變時,石亨家族有50多人冒功得以成為錦衣衛,部下有4000多人得以升官。

石亨因為在被明英宗不進入覲見後依然張狂,後因為石彪案,在1459年,被明英宗下令在家養病;

1460年,石亨被錦衣指揮逯杲奏報意圖不軌,被下詔獄,被判謀反罪;一個月後,石亨在獄中死去,石表、堂孫石後被處死。


曹吉祥:

1460年,因為石亨下獄死,曹吉祥擔心自己就是下一個,命令侄子曹欽暗中蓄養大量死士,意圖誅殺明英宗、另立新帝以穩固自己地位。

1461年7月,總督京營太監曹吉祥和昭武伯曹欽,因為馬亮叛變提前發動叛亂,殺死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左都御史寇深、恭順侯吳謹等,最後被懷寧伯孫鏜率兵擊敗。

事敗後,曹欽頭巾自殺,曹吉祥被判千刀萬剮,族滅。

1461年7月曹吉祥叛亂,也成為曹石之變——主導者是曹吉祥,石亨堂孫石後有參與。


張軏:張軏在1458年去世,爵位由兒子張瑾繼承,1465年明英宗革除奪門之變功爵時奪取侯爵,被授指揮使。

楊善:楊善在1458年去世,爵位由兒子楊宗繼承,1465年明英宗革除奪門之變功爵時被奪爵,降為金吾指揮使,楊善孫子楊增娶公主做駙馬。

許彬:奪門之變後和石亨交惡,被貶為陝西參政,1469年,石亨敗亡時,被官復原職:禮部侍郎,不久去世。

徐有貞:奪門之變後和李賢一起被石亨、曹吉祥視為對手,並一度和李賢下獄,後被誣奏謀反,明英宗將徐有貞流放到金齒衛(雲南保山一帶)為平民,曹石之變後,明英宗釋放徐有貞回家鄉,之後徐有貞一直都是隱居生活十幾年才死。

綜述

奪門之變中的石亨、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徐有貞等人,除了石亨太過於囉唆繁瑣之外,明英宗對其他人並無冷遇的意思。

從明英宗對待張軏、徐有貞二人和楊善、許彬後代來看,即便明英宗為了日後合法性問題而革除奪門之變的功爵,但也並非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人。

石亨若不是涉嫌曹吉祥的叛變,也不會被下獄——之前不管朝臣如何彈劾,明英宗也只是給讓石亨在家休養的處罰。

徐有貞即便是揹負謀反罪名,也只是被流放為平民。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奪門之變,因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人俘虜,其弟朱祁鈺接掌皇位,後朱祁鎮被贖回,朱祁鈺不願交出皇位,將其囚禁於南宮,經過八年,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合力發動政變,擁護朱祁鎮復位。之後,奪門之變的三大功臣下場也是各有不同,石亨死於獄中,徐有貞貶官,曹吉祥凌遲處死。

(石亨)

首先是石亨,在英宗第一次在位期間,石亨是鎮守大同防範瓦剌的將領,頗有將才,屢建功勳。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監國,打響抵抗瓦剌入侵的北京保衛戰,石亨受于謙推薦入京率軍抵抗瓦剌,立下大功,獲封侯爵,朱祁鈺即位後加官太子太師,手握兵權,頗受信任。景泰八年,朱祁鈺出巡途中病發,命石亨代為祭祀,石亨發現有機可乘,率軍回京擁護朱祁鎮復位,被推為首功,加封忠國公。奪門之變後,石亨居功自傲,逐漸目中無人,把持朝政。將數百親信僕從都授予高官,收受賄賂賣官鬻爵。陷害殺死與自己不和的于謙等忠良。將京中和各地文武要職全部換上自己的親信武將,府邸規模超過王府,連英宗朱祁鎮也不放在眼裡,引發英宗不滿。


(于謙)

最終,石亨作繭自縛。由於其侄,獲封定遠侯的石彪貪心不足,意圖鎮守大同,引發英宗對其謀反的懷疑,將石彪逮捕,發現私有繡蟒龍衣、擁有違反禮法的寢床等違反國法之事,坐實謀反之罪。英宗將石亨貶為庶人,一干黨羽盡數罷黜。失去了官位的石亨很快遭到報復,次年,錦衣衛指揮使逯杲彈劾石亨與其侄孫石後心懷叵測,肆行無忌。朝中屢受石亨欺壓的大臣紛紛要求嚴懲,最終石亨以謀反罪背叛處斬,死於獄中,石彪、石後等人全部處斬。

(徐有貞)

然後是徐有貞。徐有貞原名徐珵,在朱祁鎮第一次在位時不過是一個五品翰林院侍講。土木堡之變後,徐珵進言請求遷都南京以避瓦剌鋒芒,受到于謙等人的痛斥。朱祁鈺即位後,于謙掌權,徐珵因曾建議南遷而被朱祁鈺不齒,不能晉升,而徐有貞以為于謙從中作梗,心中深恨。此後徐珵改名徐有貞,因而終於獲得外放資格,由於治河有功晉升左副都御史。奪門之變中,石亨等人聯絡徐有貞為內應,擁立英宗復位。此後,徐有貞步步高昇,成為內閣首輔,深受英宗信任。曾在英宗猶豫是否要殺于謙時進言促使英宗殺于謙。

徐有貞的失敗源於其與石亨、曹吉祥的紛爭。奪門之變後,徐有貞與二人漸行漸遠,矛盾日益凸顯,徐有貞多次指使或是贊同言官御史對石曹二人的彈劾,由此被二人深恨。曹吉祥利用宮中宦官偷聽英宗與徐有貞的秘密談話,再放出去聲稱是徐有貞洩露,使其失寵。石曹再哭訴徐有貞指使官員彈劾自己,引發英宗震怒,將徐有貞貶官,又被石亨陷害,下獄,最終流放。石亨敗亡後,英宗認為徐有貞是被石亨誣陷,赦免其還鄉。英宗朱祁鎮死後,朱見深即位,恢復徐有貞官員身份,但始終未再起用,最終死於家鄉。

(曹吉祥)

最後是曹吉祥。曹吉祥是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王振門下,早年也多次擔任監軍參與作戰,在此期間收養了不少蕃將士卒為己所用。英宗土木堡之變被擒,代宗朱祁鈺即位後,曹吉祥繼續在宮中任職。石亨發現朱祁鈺病重後,與曹吉祥商議,利用他在宮中的便利傳遞消息,最終成功擁立英宗復位。曹吉祥執掌司禮監,成為宮中宦官之主。甚至還獲封昭武伯,執掌京城三大營,控制了京中宿衛。其嗣子曹欽及幾個從子都手握兵權。曹吉祥藉此收受賄賂,任用親信,排除異己,賣官鬻爵。與石亨一起把超政搞得烏煙瘴氣。

但是,隨著徐有貞倒臺,新任首輔李賢告訴英宗,奪門之變並無必要,因為代宗朱祁鈺病重而其幾個兒子都已死,一旦去世必然是英宗復位,由此,英宗恍然大悟,開始疏遠曹吉祥,並革除了許多因奪門之變獲封的官員。石亨敗亡後,曹吉祥等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命運,此前其從子曹欽甚至已起了謀反的心思,問門客自古有沒有宦官的子嗣做天子的,門客說曹操就是,曹欽大為欣喜。後來曹欽因為對家人濫用私刑被彈劾,處理此事的正是將石亨送上絕路的錦衣衛指揮使逯杲。曹欽遂起反心,約定某日凌晨叛亂,由曹吉祥在宮中打開城門,曹欽率眾殺入,取英宗性命,自立為帝。但是其中一個蕃將馬亮後悔,暗通消息與當晚在朝房值夜的恭順侯吳瑾,於是宮門加強戒備,曹吉祥被擒。曹欽攻城不成,砍傷李賢,殺死逯杲、吳瑾,退回家中,最後被追上的陝西總兵官孫鏜追殺,曹欽跳井而死,眾黨羽被殺,曹吉祥幾天後被凌遲處死。


伊耆角木


在經過了“明英宗復位”“冤殺于謙”等一系列醜陋操作後,作為這場“奪門之變”的“策劃人”,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三人的下場,可謂是小人枉做了小人。

首先說說三人裡倒黴最早,下場也最“幸運”的一位: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徐有貞。

其實,在謀劃這場醜劇前,名聲早已狼藉的徐有貞,也曾有機會做個名垂青史的良臣:作為明代書畫大師祝枝山的親姥爺,原名“徐珵”的徐有貞,少年起就以博學著稱,從兵法韜略到天文地理,樣樣都有獨家造詣。明英宗早年登基時,也正是徐有貞慷慨進言,怒斥明朝軍政弊病,句句戳中要害。從此名聲鵲起。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聲名狼藉的徐有貞,卻還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水箱放水實驗”,首開人類物理學先河,領先歐美同類實驗四百多年。他以此為理論基礎創造的新型治水方法,幫助明朝在之後百年裡,完成多項利國利民的重大工程。不誇張的說,在潘季馴之前,他就是明朝最傑出的水利工程學家,沒有之一。

但土木堡之戰的噩耗,卻叫身負奇才且胸懷大志的徐有貞,瞬間現了眼。面對瓦剌囂張刀兵,徐有貞嚇得腿發軟,在朝堂上高呼“南遷”謬論,差點帶節奏叫明朝變南宋。然後被大英雄于謙一頓怒斥後,才算灰溜溜閉嘴。隨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先前高呼“南遷”的徐有貞,也成了眾人恥笑的對象。雖說于謙不計前嫌,對他極力提拔,但朝堂眾臣對他厭惡已深。如此一來,滿腦袋升官夢的徐有貞,當然仕途斷送。

於是,這位權力慾上腦的“奇才”,也就徹底扔掉了僅有的廉恥心,硬是趁著明代宗病重機會,拉下臉皮上下串聯,策動出所謂“奪門之變”。忽悠著本可合理合法接班的“太上皇”明英宗鋌而走險搞政變,然後又羅織罪名,以“意欲謀反”的無恥理由,致使有救國大功的于謙含冤被殺。終於憑著一系列無恥操作,坐上了文官集團“第一人”的位置。

但屁股還沒坐熱的徐有貞萬沒想到,自己拿著明英宗當槍使,可另兩位“老戰友”曹吉祥與石亨,早朝他舉起了黑槍。先是作為太監的曹吉祥,發揮“職業優勢”,授意宮裡的太監散佈徐有貞壞話,把徐有貞坑到廣東做參政。然後在徐有貞上任路上,做武將的石亨又兇狠補刀,派人到處散發關於徐有貞的匿名信,果然氣的明英宗再下嚴旨,乾脆把徐有貞流放雲南,受了多年活罪。

不過也正因倒黴過快,這小人也因禍得福,躲過了接下來北京城的那幾場血雨腥風,幾年後被放歸蘇州家鄉,算是撿了條命。

接下來,就是三人裡最兇悍的一位:“忠國公”石亨。

如果說利慾薰心的徐有貞,也曾做過“英雄夢”。那麼在“奪門之變”前,石亨卻是大明上下公認的沙場英雄。相貌酷似三國名將關羽(小說裡的)的他,常年以一身武勇著稱。“土木堡之變”後的北京保衛戰裡,也正是他與于謙密切配合,北京城下戰至流血凝肘卻不退。終於以騎兵對沖的熱血方式,殺出大明鐵騎長出惡氣的一勝。

但這以後,為了自家權位利益。石亨這個兇悍武夫,卻對昔日恩人于謙(于謙對石亨有知遇之恩)下了狠手。“奪門之變”後,位高權重的石亨,更是徹底放飛自我。先把不久前的“戰友”徐有貞往死裡坑,然後又和太監曹吉祥互掐,各種不消停。

可最觸犯明英宗忌諱的是,作為執掌兵權的武將,石亨大肆濫封親信,僅在錦衣衛裡,他就塞進了五十多個自家親戚,邊關各地的守將官員,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羅織罪名坑掉。最囂張的時候,他經常不經宣詔,就擅自竄進後宮溜達,有時還和明英宗撞個滿懷,把這做過戰俘的皇上都嚇一跳。儼然曹操王莽附身的模樣。

可問題是,大明不是東漢,決不許有曹操這樣牛逼的人存在。石亨沒有曹操的本事,卻擺曹操的譜,結局也可以想:天順四年,石亨被錦衣衛下獄。身經百戰的他,卻沒抗住錦衣衛的酷刑,經過一系列嚴刑拷打後,啥都沒招出來,就給活活打死在獄中。侄兒石彪隨後以謀反罪被斬。囂張一時的石亨家族,就此完蛋。

最後就是三人裡下場最慘,也最作死的一位: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吉祥。

石亨的倒臺過程,堪稱步步作死。但曹吉祥接下來的表現,才證明啥叫花樣作死。

由於死對頭石亨死的太快,兔死狐悲的曹吉祥,竟生出造反的念頭。他為何會有這麼爆棚的信心?因為曹吉祥乾兒子曹欽找人諮詢:歷史上有姓曹的做皇帝嗎?結果人家回答:“您本家曹操家就是啊”。這下打了強心針。

當然,以明王朝的中央集權,曹吉祥也知道造反成功幾率很低,所以他也很認真的準備,還專門找欽天監的親信看天像,挑中了天順五年七月的一個黃道吉日,真就在這“吉日”起兵了。誰知一開打就傻了眼:這天懷寧侯孫鏜率領的西征軍,恰好正在待命,這下正撞刀口上。曹吉祥的“親兵”們,經一夜惡戰悉數被殺。一敗塗地的曹吉祥,也在三天後被拉上法場,以“凌遲酷刑”了結一生。

至此,當年扶持明英宗“復辟”的三位“忠臣”,都先後以可恥的方式倒臺。對於號稱“是個好人”的明英宗來說,著實啪啪打臉!

從當年的王振,到這時的三位“忠臣”,這位“仁厚”皇帝的看人眼光,多年如一日的歪。大明朝,也真是被坑得不輕。


歷史風雲錄


朱祁鎮“北狩”大漠後回到北京,被已登上皇位的弟弟朱祁鈺軟禁南宮8年。終於,在朱祁鈺病重之際,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突襲,擁戴朱祁鎮復位,這個事件史稱“奪門之變”。

不過,因為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的動機不純,最終三人各得其所。那麼,這三人的下場是什麼呢?

1、石亨以擁戴之功自傲,身破名裂

奪門之變後石亨被評為首功,進封忠國公,家族中的50多人冒領功賞入職錦衣衛,手下人、親戚、朋友4000多人,通過改名換姓獲“奪門”之功。石亨還因私怨斬殺于謙、範廣等人,拘押一眾大臣,從而實現大權獨攬。此後,每天入宮朝見朱祁鎮,干預政事。

如朱祁鎮不同意他的政見,石亨就大為不滿,以擁戴之功自居,朱祁鎮實在忍受不了,對大臣李賢傾述。李賢說:“必須下決斷了。”朱祁鎮說:“閣臣有事,必須召見才入宮。他作為武臣隨時頻繁入宮怎麼行?”就下令左順門,不經宣召石亨不得入宮。

石亨得勢後還想讓祖先沾點兒光,要求在祖墓立碑,工部不敢拒絕,只好答應,這是明永樂年後為功臣祖宗立碑的首例。石亨還建造府第,氣勢超朱祁鎮的規定。史載,石亨權比君主,堂侄石彪被封為定遠侯,叔侄蓄養猛士數萬,朝中將帥半數出其門下。

最終,覆滅的導火索由石亨的堂侄石彪點燃:他要鎮守邊關大同,讓千戶楊斌等人保奏。朱祁鎮察覺有詐,把楊斌逮捕,拷問後獲知實情,下詔把石彪下獄。石亨前往請罪,請求削除弟弟、堂侄的官職放歸故鄉,朱祁鎮沒有答應。

審訊石彪後,得知他私藏繡蟒龍衣等事,於是抄家。大臣要求把石亨治罪,朱祁鎮擱置不問。再審石彪,得知石彪當大同遊擊將軍時,曾認為自己有功於代王,讓代王跪謝等,以凌辱親王罪當死。大臣再次彈劾,稱他曾與術士講解天文,妄談吉凶。

朱祁鎮下令把石彪下獄,罷免石亨朝參的資格,革除因“奪門”之功上位的石亨黨羽。次年正月,錦衣衛上奏稱石亨與侄孫石後等人妖言惑眾,蓄養無賴,圖謀不軌。大臣也上書彈劾,朱祁鎮下詔把石亨下獄,準備以謀反罪處斬並抄沒家產。一個月後,石亨在獄中病死,石彪、石後則被處死。

2、曹吉祥因嗣子造反被凌遲

曹吉祥本是太監,入宮後依附王振。景泰年間他掌管京營,因此可以與石亨聯手率兵迎朱祁鎮復位。此後,他升為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他的家族也多有獲封,門下冒功的也有上千人,朝中大臣多依附於他,權勢與石亨相當,當時人們並稱為“曹石”。

曹石二人氣焰熏天,與他們做對的或被下獄或被治罪、革職。石亨事敗後,曹吉祥心生異志,犒賞達官,金錢、谷帛任人來取,達官們擔心曹吉祥敗露後遭廢黜,表示盡力效死。曹吉祥覆沒導火索源自嗣子曹欽,他問門客馮益:“歷史上有宦官子弟做天才的嗎?”馮益說:“您家魏武帝曹操就是。”

後來,曹欽因私事拷打家人曹福來被彈劾。朱祁鎮令錦衣衛調查,下敕通告群臣。曹欽大驚:“上次下敕逮捕石亨。這次又這樣,完了!”因為邊關告急,朱祁鎮命孫鏜西征,曹吉祥趁機命執掌欽天監的湯序計劃庚子黎明起事,曹欽擁兵入城。

計劃已定,曹欽召達官晚上喝酒。當晚,孫鏜等人在朝房過夜,達官馬亮悄悄逃出告密。朱祁鎮急令拘捕曹吉祥,下令把皇城、京城九門關閉。曹欽得知馬亮逃跑,率人奔往錦衣衛指揮使逯杲家裡,殺逯杲,在東朝房砍傷李賢,拿出逯杲的頭說:“這是逯杲激怒我。”又在西朝房殺都御史寇深。

因為東西長安門攻打不下,便放火焚燒。孫鏜派兩個兒子召來西征軍,在東長安門抵抗曹欽。曹欽攻打東長安門不下,再次放火,宮門被燒燬,但因為火裡的木柴太多,火勢太旺,誰也無法出入。

天亮後,曹欽的黨羽漸漸散去。孫鏜領兵追殺曹欽,斬殺曹氏族人,孫鏜的兒子砍傷曹欽的胳膊。曹欽又率人攻打安定門,但沒有成功,只好逃回家中繼續對抗。恰逢大雨如注,孫鏜率軍大呼而入,曹欽投井死,盡殺其家人。

3天后,曹吉祥被押往鬧市凌遲肢解。湯序、馮益等曹氏黨羽全被誅殺。馬亮因告發造反有功,被授予都督之職。史書評論此事稱,朱祁鎮最初信任王振,又信任曹吉祥,兩人都帶來了禍亂。

3、徐有貞的改名、殺于謙留下惡名

徐有貞,本名徐理,是宣德八年的進士。矮小精悍,有智謀,好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沒有不熟習的。在土木堡之變後,因為力主南遷,被兵部侍郎于謙痛斥“可以斬首”。景帝即位後,徐理因南遷建議被大臣嘲笑,無法得到升遷。

後來徐理得到太保陳循的賞識,噹噹時的用人權在少保于謙手中,于謙就為他求官,但是被景泰帝拒絕:“就是那個建議南遷的徐理?人太狡詐,會帶壞官場風氣。”因為沒有被啟用,徐理認為于謙沒有推薦他,從此更加記恨于謙。因為總得不到升遷,徐理後來改名徐有貞。

奪門之變的次日,徐有貞就進入內閣,加授兵部尚書,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管文淵閣事務,世襲錦衣指揮使。徐有貞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誣陷少保于謙、大學士王文,並殺了他們,景泰諸臣盡被排斥驅逐。而且有恩於他的陳循,也在被驅逐之列。

徐有貞得勢後,發現朱祁鎮對曹吉祥、石亨有厭惡之色,就暗示說這兩人個貪婪橫暴。因為朱祁鎮垂愛徐有貞,常屏退他人和他密語,曹吉祥令小宦官偷聽談話內容,故意洩露給朱祁鎮。朱祁鎮驚問:“你怎麼聽到的?”小宦官說:“徐有貞說的,皇帝你和他談的事,外面沒有人不知道。”

後來,曹石二人讓人寫匿名信責問朱祁鎮,說是徐有貞門客馬士權所寫,於是囚禁徐有貞,馬士權被下獄,嚴刑拷打。正趕上承天門火災,二人都被赦免。石亨、曹吉祥再次上書:“徐有貞在皇帝頒發的武功伯誥券上寫有‘纘禹成功’”。並說禹受禪讓成為皇帝,武功是曹操受封處,可見徐有貞有異志。

朱祁鎮令人找來武功伯誥券,發現確有其事,大臣們因此上書稱“應當斬首”。朱祁鎮最終下詔將徐有貞遷徙到金齒為平民。石亨事敗後,朱祁鎮感覺冤枉了徐有貞,準其回鄉養老。徐有貞回到家鄉後,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常觀望天象,稱“將星在昊”等。

徐有貞剛出獄時,曾撫著馬士權的背說:“你是義士,保全了我,將來我把女兒嫁給你。”放歸金齒後馬士權常去看他,徐有貞卻不再提婚事。馬士權就此離去,終身不問此事。

徐有貞在家中常持一把鐵鞭,隨鞭起舞,希望重回官場一展宏圖。但最終無法再次得到皇帝信息,放縱于山水之間而死去。

關於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的動機,歷來是有爭議的。目前多數人認為,他們的此舉純粹是一種政治投機,因為當時朱祁鈺已病入膏肓,而且朝廷上下已形成共識,準備擁立朱祁鎮的兒子即位……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三人多此一舉的政變,除了用政治投機解釋,實在別無他解。


  


指動濟南


公元1449年10月,大明王朝和瓦剌的第二場較量——北京保衛戰打響!



同年11月,瓦剌軍隊被明軍擊敗,退出塞外,大明王朝一雪“土木堡之變”之恥,再度恢復往日欣欣向榮的景象。次年,朱祁鈺改元“景泰”,北狩塞外的“太上皇”朱祁鎮被也先釋放,回到北京。



被幽禁在南宮的朱祁鎮並不受此時名望達到頂峰的景泰帝朱祁鈺的歡迎,所以活得很不舒心——最基本的吃穿都成了問題!幸得朱祁鎮的原配錢皇后自立自強,親手做些女紅,託人賣出以貼補生活。為徹底斷了朱祁鎮的念想,景泰帝還下令將南宮所有的樹木砍伐掉,防止朱祁鎮的親信隱匿於此。

景泰三年,朱祁鈺廢掉朱祁鎮之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次年,朱見濟幼年夭折,心強命不強的朱祁鈺痛失獨子,皇儲之位空置下來。

景泰八年,景泰帝身染重病,奄奄一息的他再無力控制朝臣,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改元“天順”。

朱祁鎮復位後,聽從石亨等人的建議,將挽救大明於水火之中的名臣于謙下獄冤殺,于謙的親信也受到牽連。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三人擁立有功,被加官進爵:石亨受封忠國公;曹吉祥上位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徐有貞進入內閣,坐上了兵部尚書之位!

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石、曹、徐三人沆瀣一氣,陷害忠義之士,志得意滿,但最終也沒落什麼好下場:

一、石亨:

石亨是武將出身,有勇有謀,“土木堡之變”後,石亨單騎逃回,被降職贖罪。國難之時,得兵部尚書于謙舉薦,成為捍衛京師軍隊的高級將領。石亨勇猛善戰,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並因功封侯!



“南宮復辟”後,朱祁鎮加封石亨為“忠國公”。權傾朝野的石亨驕橫跋扈,不斷請求皇帝為自己的子侄朋黨加官進爵。與此同時,石亨大力排除異己,殘害忠良,將朝野上下弄得烏煙瘴氣!

石亨的侄子,定遠侯石彪品性與石亨如出一轍,叔侄二人掌握有數萬私人武裝,引起了朝廷的不滿!天順三年,石彪謀反,於次年被朝廷斬首。石亨受侄子牽連,被貶為庶民,朝中親信朋黨均遭到罷黜!

賦閒在家的石亨與侄孫石後大肆蓄養家奴,擴充勢力,並妖言惑眾,圖謀不軌,最終被朱祁鎮下令抄家,石亨病死獄中,石後被處死!

二、曹吉祥:

曹吉祥是個太監,早年曾在王振門下做事。

景泰帝病重時,石亨、徐有貞欲迎立朱祁鎮復位。曹吉祥作為宮中太監,出入便利,所以成為了聯絡員。

“奪門之變”中,曹吉祥作為內應,擁立有功。朱祁鎮重登大寶後,將曹吉祥封為司禮監,掌管京師三大營,曹吉祥成為了實權派!



曹吉祥囂張跋扈,貪得無厭,和石亨狼狽為奸,任人唯親,殘害異己,引起了朱祁鎮和朝中大臣的不滿。

石亨失勢後,曹吉祥萌生異志,其嗣子曹欽與門客馮益多次失言反動,被錦衣衛報給皇帝,一不做二不休的曹欽索性下定謀反決心!曹吉祥、曹欽等人制定了周密的叛亂計劃,卻遭同黨馬亮舉報。朱祁鎮隨即下令逮捕了曹吉祥,並封閉皇城和京師九門。

曹欽所率領的叛軍遭到孫鏜勤王之師的猛攻,只好退守府中。後孫鏜率軍攻入曹家,曹欽投井自殺,家中老小都被殺死。事後,曹吉祥被凌遲處死!

三、徐有貞:

原名徐珵,是個全才,對占卜、星象、兵法、天文、地理等無不涉獵!

“土木堡之變”後,徐珵振振有詞地聲稱根據夜觀天象,明朝應該南遷都城,被于謙痛斥。從此,徐有貞不斷遭到群臣的譏諷,名聲完全臭掉。

石亨等人密謀迎朱祁鎮復辟時,已改名為徐有貞的徐珵為追求名利,參與其中。

“英宗復辟”後,徐有貞被提拔為兵部尚書。為報當年于謙駁斥之仇,徐有貞以“意欲”之名,蠱惑朱祁鎮除掉了忠貞之士于謙。



原先與石亨等人一丘之貉的徐有貞上位後,自恃謀略出眾,交惡石亨和曹吉祥。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輪番誣告下,徐有貞被流放雲南。石亨等人失勢後,徐有貞得以返回家鄉。

喜歡名利的徐有貞期望再次回京做官,但始終不得啟用,遂將精力投於遊歷、著書,十餘年後病逝,著有《武功集》,成為三人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一生為你畫眉


要說投機倒把的本事兒,這哥仨兒算得上是明朝最強組合

作為英宗還鄉團的中堅力量,武功擔當是為大將石亨,智囊魁首是為徐有貞,監聽打探是為曹吉祥;可以說這三人絕對不是什麼烏合之眾組成的團伙,而是非常有戰鬥力且組織嚴密的團隊

如不出意外,三人將永葆榮華富貴,縱使是犯下大錯,也會因其立下的不世之功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奈何他們錯殺一人,再加上自掘墳墓,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當然,比起這個人的死,這三人的下場根本不值一提


正所謂炸金花和拖拉機的區別,就是一個規則問題,三人玩的賊溜

大家都知道,同花和順子誰大誰小,取決於玩的是炸金花還是拖拉機;那麼就像還鄉團的這次奪門之變,究竟是奪門有功還是謀逆有罪,取決於英宗本人。可問題是三人早早的就想好了對策,將英宗矇在鼓裡,典型的給人賣了還幫人數錢,似乎有點對不起他超高的情商

要說起奪門之變,實際上就是一次投機行為,此時的代宗朱祁鈺已然病重,且其子早已夭折,不說是否有心腹支持,無後就是最致命的問題。那麼代宗死後誰會來當皇帝?這是一個單選題,也是一個送分題;因為選項只有一個——朱祁鎮父子

朱見深是前太子,朱祁鎮是前皇帝,誰繼位有影響嗎?反正天下都是這爺倆的,愛誰誰唄?既然牌面已經攤開了,那麼適時的押一手,好像也不為過吧?於是乎賭徒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三人自導自演了一出奪門之變,幫助尚在南宮打醬油的太上皇朱祁鎮“攻破”皇城,“奪”回了皇位,讓還在病床上的朱祁鈺當了把看客

邏輯很清晰,朱祁鎮本來就可以復出,只不過要等到弟弟掛掉;現在有人搶先一步,又是造勢又是嚇唬的,讓繼位變得驚心動魄不說,還給自己臉上好一個貼金

奪門之後,就該奪權了——畢竟是押對了寶,是得好好賺一筆

先是大將石亨,很是得英宗的寵信,原本就在京城保衛戰中大放異彩的石大將軍,這一波直接連跳三級,獲封忠國公。而徐有貞也成功入閣,身兼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職,一時間也是風光無二;太監曹吉祥,雖然不能像兩位夥伴一樣良田美宅嬌妻美妾,卻也是飛黃騰達,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為群監之首

可以說,這一波奪門,讓三個人的人生軌跡發生重大變化,由綠皮火車直接變身和諧號,在榮華富貴的道路上極速前進。奈何三人終歸不是一丘之貉,並沒有很好的團結在一起,而是各懷鬼胎,最終導致分崩離析,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當然了,在他們各自走向人生盡頭之前,他們十分麻利的就解決掉了一個人,而此人的冤死也成為明朝歷史上的汙點——于謙,一個堪稱是明朝第一人的千古忠臣,就這樣被三人陷害致死,而原因竟然是于謙太過於剛正不阿,兩袖清風;曾得罪石亨、徐有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三人痛下殺手,著實令人憤懣

也正是扳倒了于謙,給了三個人更加囂張的勇氣,也正是如此,還鄉團開始走向覆滅

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正義有時會遲到,但是卻從不會缺席!

還鄉團開始內訌了,徐有貞作為知識分子,也看不慣石亨和曹吉祥這種暴發戶的表現,逐漸開始疏遠二人,而石亨二人也很明白,臭知識分子始終跟自己玩不到一塊,不如給他一腳!於是,在二人的陷害之下,徐有貞被罷官流放。越發囂張的石亨,提拔親信、違規僭越,總之是囂張的連皇帝都有點不放在眼裡了,甚至其兒子也沒事兒就搞點什麼蟒袍之類的穿著裝13,忍無可忍的英宗立刻就收拾了石亨,投入大獄;除了他本人病死獄中,其餘黨羽全部誅殺

然後是曹吉祥,這個貨也是奇葩,眼見石亨倒臺,自知命不久矣,竟然慫恿自己的侄子搞謀反的把戲,結局也很明瞭。曹吉祥因謀反之罪被判凌遲處死,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太監,竟然能和大太監劉瑾一個下場,也算是死得其所,死的光榮了

最後是徐有貞,作為還鄉團最有文化的一個人,也算是頗有能力,卻因為其拙劣的行徑和謀害於謙的罪行,落得了一個為官來講最痛苦的下場——政治生涯的終結。先後被流放罷免的徐有貞,成化年間雖然重新復職,卻一生再未得重用,也算是罪有應得

多行不義必自斃,如果說石亨和曹吉祥的下場,是因為其玩火自焚,那麼徐有貞的下場則是報應

時間拉回到那個人心惶惶的下午,當一個叫徐珵的官員提出南遷避難的想法後,千古忠臣于謙站了出來,痛斥徐珵的懦弱,並號召所有人共同守衛京城,而他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孤身一人攜老弱殘兵保全了大明江山,避免了重蹈北宋滅國的覆轍

所有人驚歎于謙的魄力,頌揚少保的功績,留給那個叫徐珵的無一不是白眼和唾棄,絕望中的徐珵默默的離開了京城,多年以後他捲土重來,改名徐有貞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曹吉祥,永平灤州(今河北灤縣)人,宦官。早年依附於大太監王振,參加過麓川之役、徵兀良哈、討伐鄧茂才和葉宗留等,立有軍功。奪門之變後,被提升為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權勢熏天。石亨敗亡後,曹吉祥擔心遭到皇帝清算,於是,就和他的侄子曹欽秘密蓄養了一批死士,決定於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發動政變。曹欽曾向門客馮益問道:“自古有宦官子弟為天子者乎?”馮益回答道:“君家魏武(曹操)其人也。”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事發前夜,同黨馬亮畏罪告發。曹吉祥和曹欽知道事情敗露,決定提前起事,殺死了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等人。但在圍攻皇宮時,遭到失敗。曹欽逃回家中投井而亡,曹吉祥則被凌遲處死。

徐有貞,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奪門之變後,因功被授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爵武功伯,入閣輔政,後升為內閣首輔。徐有貞跟石亨和曹吉祥在“奪門之變”時雖然結為死黨,但奪門之後,他卻與二人漸行漸遠。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有多高尚,看不起石亨和曹吉祥招權納賄,而是擔心他們二人的所作所為連累到自己,於是“自異於曹、石”,以取得明英宗和朝臣們的好感。明英宗也對石亨和曹吉祥不時流露出不滿之意,徐有貞就乘機上給皇帝打小報告,說他們二人貪汙不法。

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御史楊瑄、張鵬、周斌等上疏彈劾曹吉祥、石亨二人奪佔民田,冒功濫職等。明英宗向徐有貞詢問此事,徐有貞的回答跟御史們一模一樣。這樣一來,更加激化了他與曹、石二人的矛盾。曹吉祥對石亨說道:“內閣專權,欲除我輩。”於是,二人就聯合起來,一起扳倒徐有貞。當時,明英宗非常信任徐有貞,經常召他到宮中談到深夜。曹吉祥就命皇帝身邊的太監把二人談話記下來轉告給他,並故意在和明英宗談話時洩露出來。明英宗就問曹吉祥這些話從哪聽來的,曹吉祥說是徐有貞告訴他的。君臣談話本就屬於天機,曹吉祥這樣一來,搞得徐有貞在明英宗那越來越被疏遠。不久,曹吉祥和石亨又唆使親信言官彈劾徐有貞“圖擅威權,排斥勳舊”,徐有貞被逮捕下獄,之後被謫戍金齒(今雲南境內),直到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才被釋放回來。


歷史的小學生




還是那句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鈺病重,有沒有兒子。這樣一個有機可乘的微妙形勢下,大將軍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組織了3000多人撞開南宮大門,將被軟禁了6年多的太上皇朱祁鎮迎接出來重新登上皇位,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對這幾個有功之臣自然是大加封賞,但是結局又如何呢?

第一位:曹吉祥。河北灤州人,曾是大太監王振的手下。長期出任監軍等職務,參與分管京營。英宗復辟後,被明英宗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做到了太監的最高位置,並且總督三大營,是當時風光無兩的人物。曹吉祥是太監之首,雖然看起來與石亨勢均力敵,但當時人們把他倆稱為“曹石”,畢竟太監曹吉祥天天在皇帝身邊,威力更大。天順五年(1461年),曹吉祥父子謀反,英宗下令將曹吉祥凌遲,抄家,沒收全部財產,比于謙還慘。若是當年不動歪心思搞什麼奪門之變,也不至於會落到這般結局。



第二位:石亨。陝西渭南人,是武將。這個人在土木堡之變後的北京保衛戰以及後續的防衛蒙古人入侵的軍事行動中,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可圈可點,但不怎麼受兵部尚書于謙待見。朱祁鎮復辟後,封他為忠國公,世襲,而且發給免死鐵券,俸祿一加再加,1500石、2000石、3000石等等。在英宗復辟的初年,石亨,權傾朝野,一時風光無三。明朝到這時,只有兩個皇帝封過公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封開國功臣,另一是明成祖封靖難功臣,這些公爵都是把腦袋綁在褲腰帶上幹出來的。其他情況下,明朝到此時沒有封過公爵,而朱祁鎮給“奪門之變”的人封公爵,過分了。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黨羽,把老好人朱祁鎮氣得忍無可忍,為此將其殺頭、抄家。3年前,這人陷害於謙,于謙被明英宗朱祁鎮殺頭、抄家;3年後,石亨被殺頭、抄家,于謙永垂青史,石亨卻遺臭萬年。



第三位:徐有貞。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這三人中,只有徐有貞是進。土木堡之變後,曾建議將首都遷回南京,遭到于謙大罵,並說誰在說遷都就砍了誰。但景泰帝朱祁鈺不記仇,徐有貞在景泰年間因為治理黃河有功,升任督察院副都御史,進入部級幹部行列。明英宗復辟後,被任命為內閣首輔,只做了兩個月。“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這句話,就是徐有貞告訴朱祁鎮的,導致于謙被殺。

後來,徐有貞因與曹吉祥、石亨“狗咬狗”,結果被曹吉祥、石亨等網羅罪名,貶到廣東做個小官,後又被流放到雲南,還真沒怎麼風光。石亨死後,徐有貞被放回蘇州老家。朱祁鎮對他還是有感情的,後來想起用他,結果遭到大臣們強烈反對而作罷,所以,此後徐有貞再也沒有當過官。1472年(成化八年),徐有貞在家中去世,享年65歲,真是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



復辟後的朱祁鎮終於有一天憋不住,於是問內閣首輔李賢,到底該怎樣看待“奪門之變”這事?李賢說:“當時郕王朱祁鈺已經病的很重,他自己沒有兒子,他死了,大臣們肯定會恭請您君臨天下,這些人搞奪門之變,無非就是想邀功請賞。”

糊里糊塗的朱祁鎮這才基本弄清“斗門之變”的基本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