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上皇帝后,是如何對待自己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的?

東風談感悟


劉邦的父親叫劉煓,人稱劉太公。劉邦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劉邦早年遊手好閒,不喜好農業生產,劉太公經常斥責他,說劉邦比不上他二哥。劉邦的父親這樣不喜愛他,那劉邦稱帝后,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老父親劉太公的呢?

劉太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農民,早年一直在老家沛縣從事農業生產,直到楚漢之爭時,劉邦才派人前往老家去接劉太公,可惜此時老家已被項羽控制,劉邦沒能接到老父親。公元前205年,劉邦和項羽相持不下,項羽決定以劉太公為人質要挾劉邦投降,不投降的話就煮了劉太公,沒想到此時劉邦竟耍起了無賴,他告訴項羽,他和項羽二人為結義兄弟,所以,劉太公也是項羽的父親,如果項羽硬是要煮劉太公,別忘了給他劉邦留碗湯。(不知道劉太公當時聽到劉邦的這戲話內心是不是拔涼拔涼的),項羽氣得想立馬殺了劉太公,幸得項伯相勸,劉太公才免於被殺。

劉邦稱帝后,其實對劉太公還是不錯的,剛稱帝不久那會兒,劉邦每五天都會到劉太公的住處給劉太公請安,後來有人對劉太公說,你兒子劉邦貴為皇帝,你雖然是他的老爹,但同時也是他的臣子,因而你不能讓他拜見你。不久,劉邦又來向太公請安,只見太公恭恭敬敬地在門口迎接他,劉邦大驚,弄清緣由後才明白太公為何如此,但劉邦又不想讓老父親跪拜自己,於是封太公為太上皇,這樣就能避免尷尬了,而劉太公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登基稱帝的太上皇。

正史上關於劉太公的記載極少,晉人葛洪在其著作《西京雜記》曾提到過劉太公的晚年生活,但其真實性無法考究,故事是這樣說的,話說劉邦稱帝后,便把老父親接入京城好吃好喝供著,傭人伺候著,老爺子剛開始還是每天熱呵呵的,沒成想沒過多久便每天悶悶不樂,劉邦問老父親,老爺子啊,你現在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還有啥不高興的啊,劉太公說,他也不知道,就是感覺渾身不得勁,後來從劉老太公下人口中才得知,太公每天都叨嘮著在老家的日子,此時,劉邦才終於知道他爹需要什麼,於是,劉邦便立馬下令按照老家豐邑的樣子在長安城外築了座一模一樣城,取名加“新豐城”,並把老家人都遷了過來,劉太公來到新豐城後,感覺就像回到了老家,這回劉太公臉上終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公元前197年,劉太公逝世。總得來說,劉邦還算是個大孝子,對他老爹還是不錯的。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聰慧,我是混沌聊史,歡迎【關注】

混沌聊史


劉太公,不是一般人,戴“綠帽子”不介意,事後還要幫人養兒子。

事情是這樣的,某年某月某天,劉太公外出做農活,不巧看到妻子躺在大澤坡上,奇怪的是她身上趴著一條黑龍,正在做羞羞的事。

事後誕生一子,取名叫劉季,用現代化話講就是劉四。伯仲叔季嘛,現在他們家已經有了劉伯、劉仲,也不知道劉太公為什麼不把第三個兒子取名叫劉叔,可能有什麼特殊寓意。

這個劉季很爭氣,逛妓院調戲女子,遊手好閒。但見過他的人,都說此人儀表非凡,定有一番大作為。而他自己大概通過狐朋狗友的關係,當上了亭長一職,官位大致相當於現代的鄉長,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鄉”。那時他做過最自豪的事情,不過是出差咸陽,看到秦始皇的車隊浩浩蕩蕩,心生羨慕,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此!”,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史官,當場記下這句話。

然後各種打怪搶地盤,最終擊敗大boss項羽,締造了漢王朝。作為皇帝,“劉季”這個名字實在太土,於是改成劉邦。

作為他的“養父”劉太公,當然在家享清福。有次皇帝劉邦下鄉省親,路過自家茅草屋,免不了要去拜拜父親劉太公,太公雖然沒讀多少書,但很會講話。他嚴肅地對這個“養子”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上雖為人子,但即為天下之主,我雖然是你的父親,但是你的臣子,只有這樣,臣民才會尊重你!”

後來,太公聽說劉邦途徑南郡華陽縣(今湖南嶽陽華容縣),當即出門去迎接他,看到白髮蒼蒼的父親,劉邦大驚,急忙下車去扶太公。

太公說“帝,天下之主,不能因為我亂天下之法”。於是劉邦封太公為太上皇,賜金五百斤。


本草百曉生


史無前例的尷尬

漢高帝四年,西曆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漢王劉邦即皇帝位,建立漢朝。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發現了一件史無前例的尷尬事兒:那就是自己當皇帝了,但是,自己的老父親劉太公,還在人世,這種情況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

因為如果按照君臣的禮節:劉太公需要朝拜劉邦,但如果按照父子禮節,劉邦要給自己這個一輩子沒見過啥世面的父親請安。


這就尷尬了:到底誰該去朝拜誰?

之前的夏商周秦四個朝代,對劉邦來說沒有任何借鑑性:因為夏的創立人啟來自禹的傳位,而禹來自舜的禪讓——這和劉邦的情況,一點可比性都沒有。

而至於商湯和周武王,以及秦始皇,人家的老爸本來就是諸侯,也和劉邦這種情況沒有可比性。

劉太公的短淺

劉太公住進長安的皇宮以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根據正史,劉邦本來叫劉季,劉邦的父母,分別被史書上記載為劉太公和劉媼,從這段記錄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真相:那就是劉家人地位非常低,在戰國末期——秦朝,就是最普通的農民,因為他們連名字都沒有。

因為劉季,說白了就是劉老三——劉老三成了名字,這說明什麼?


而劉太公,說白了就是劉老頭,劉媼說白了就是劉老太婆——至於現在說什麼劉邦他爹叫劉執嘉,他媽叫王含始的,這個說法是晉朝有個叫皇甫謐的書生說的,來源依據可以理解成皇甫謐跳大神得到劉老頭、劉老太的託夢而來。

劉太公夫婦活了一輩子,如果不是因為劉邦的關係,多半一輩子連他們村的地界都沒走出過,在他們的世界觀裡,世界就他們村那麼大,而他們的世界裡,有出息的人,都是一等一的莊稼把式——樂意好好種莊稼、幹農活的那種人。

而劉邦非但不願意當莊稼把式,還看不上這種工作,甚至還曾經在戰國時代在外遊歷,並且,結交一些劉太公眼裡不三不四的朋友,以及談論一些劉太公覺得沒啥用的話題。

總之,劉太公眼裡,劉邦是一個另類,而且特別沒出息、特別不務正業的兒子,而劉邦內心深處,對這個沒有啥見識的老父親,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太上皇劉太公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本著衣錦還鄉的心態,把劉太公夫婦接到皇宮,不過劉邦不是出於什麼孝心(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劉邦的成長經歷受到太多劉太公的白眼,心理陰影總是有的),而是出於炫耀。

因此,劉邦再給劉太公請了幾次安以後,就打法劉太公宮裡的主管帶話給劉太公,告訴劉太公:這皇帝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人,而你劉太公還只是個平民,平民怎麼能接受皇帝的請安呢?

劉太公沒見識,但是不傻,知道這話什麼意思,於是,當劉邦再來假惺惺的請安以後,劉太公急忙表示自己是劉邦的臣民,不能接受皇帝的請安。


而劉邦雖然達到目的,但是突然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自己是皇帝,自己的私生子、侄兒也都封了爵位,可劉太公還是個白丁,這也太彆扭了?

這時候有人給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可以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讓他有個與眾不同的稱號。

劉邦於是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

不過劉太公這個太上皇當的很不舒服,因為劉邦的心理陰影經常發作,他經常當眾調侃、揶揄劉太公:你以前總覺得我沒有出息,那麼你跟我說說,你以前認為有出息的人,現在都在幹嘛?是不是都在沛縣(劉邦老家)種地呢?


藤樹先生


劉邦對待自己的老爹算是比較傳奇了,劉邦的老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劉邦對待自己的老爹也算比較傳奇。

劉太公真名叫劉煓,字執嘉,號顯初,劉邦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在劉邦出生的時候前面已經有兩個兒子了,第三個兒子出生劉太公給他取名為劉季。這個老三確實不討劉太公的喜歡,曾經劉太公還送他去讀書,讓以後當一個小吏,但是這個傢伙的根本不想讀書,劉太公也沒有辦法,不讀書就去種地吧,都是農民,種地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這劉季卻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主,頁不想幹農活,整日裡惹事生非。

劉季整日裡糾結一幫子人,沒事的時候就不幹好事,偷雞摸狗,反正只要是好事他們就不去幹,整日都有人去向劉太公告狀,劉太公對自己的這個三兒子也十分的不滿,不過自己也無可奈何,自己總不能殺了這個混小子吧。

有一日劉邦又在惹禍了,被人家追到了家門口,向劉太公告狀,劉太公一聽頓時捶足頓胸,大罵劉邦是無賴。也許這是有記載的劉太公第一次大罵他為無賴吧。劉邦也夠記仇的,當了皇帝之後也向劉太公炫耀,問他自己的這一份家業怎麼樣?既有炫耀,也有對他爹不滿吧!讓你看看當初的無賴現在成了皇帝,富有天下了。

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之後劉太公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他雖然是一介平民,但是他的兒子當上了皇帝,他的地位也就變了。特別是劉邦,他自己打下來的天下,成了皇帝,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可是他有父親,劉邦每五天來拜見一下劉太公,用的當是平民父子之間的禮節,劉太公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妥。可是照顧劉太公的一個管家告訴劉太公:老爺子,這不行呀,正所謂天無二日,您老雖然貴為皇帝之父,可也是人臣呀,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呀。”

這個管家的一番話讓劉太公恍然大悟,劉邦雖然是自己的兒子,可也是皇帝呀,這樣做對皇帝的威信確實有損害,這劉太公也是一個聰明人,後來劉邦再來拜見這樣劉邦再給太公行禮也就名正言順了。

在《大風歌》中有這麼一個片段,劉太公帶著一隻雞去和樊噲鬥雞,其實劉太公到底喜不喜歡鬥雞歷史沒有記載,但是劉太公喜歡種菜,劉邦命人在御花園的空地給父親種植蔬菜。

前197年太公在櫟陽宮去世,後來葬於萬年,可以說劉太公在劉邦稱帝之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劉邦對這個父親縱使有再多的不滿。但是孝順是一定的,劉太公也想不到自己能成為太上皇。


天楓說


依《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起於細微”的劉邦本身就是個二流子,這傢伙會騙吃騙喝。早期沒有工作,又不事稼穡。成天東遊西逛,與一幫狐朋狗友撩雞逗狗,不務正業,為人所不齒。如此,還喜歡喝酒吃肉,時常腆著臉去酒樓大吃大喝,吃完了然後賒賬。酒樓老闆知道他有一幫小弟(樊噲、周勃等),也不敢不賒。但他無信用,從來不還賬。他老子也奈何不了他。

村裡面有個姓曹的寡婦,劉邦時常半夜三更去敲她的門,然後行男女苟且之事(後來生下了兒子劉肥)。久而久之,如此下作行為被左鄰右舍熟知,都鄙夷他,也把他老子劉太公直接氣成了高血壓。

他還喜歡吹大話,呂雉的父親呂公請客時,劉邦本身無分文。但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 下,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高聲喊出自己的禮是“賀一萬”,這地痞顯然是要吃白食的!不想這幹雲之豪氣,感染了呂公,他覺得這是英雄氣!還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呂雉嫁給了他。他有了美女呂雉,又忘了寡婦曹氏。唉,高祖早期還真沒有個人樣。也因此遭受了父親不少的斥責與辱罵。

但,就是這位低賤草民,標準的流氓,卻順應秦末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的大勢當上了皇帝。他還破天荒地首開“布衣將相之局”,打破了世襲制的舊有格局,成為了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後代譽之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他也的的確確對漢族的發展和中國的統一作出過突出的貢獻。

劉邦當上皇帝后,是如何對待自己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的?

說到父子關係,在中國自古都是父尊子卑,劉邦以前在父親面前是卑微的。縱使劉太公罵他無賴,他也不敢還嘴。可今非昔比,這個好吃懶做的兒子現在做了皇帝,劉太公就成了天子劉邦治下的子民。貴為天子的劉邦,當然不能像以前那樣在老爹低三下四,唯唯諾諾的了。

劉太公呢,一時轉不過彎來,動輒還擺出皇帝老子的架子。劉邦為了恪守忠孝禮義之道,為天下人做出好榜樣,也屁顛屁顛地放下高貴身段,對老爹“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禮”。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夏五月的一天,劉邦照例去朝拜自己的老子劉太公,心裡自是老大的不情願。快到劉太公的宮門前,這老傢伙一改往日模樣:手握一柄笤帚,畢恭畢敬地佇立在大門口。見劉邦一行到來,立刻一邊掃地一邊後退。劉邦懂得老爹現在和普通臣民一樣,用接待帝王的禮儀在恭迎自己了。於是立即去攙扶劉太公,劉太公卻依舊禮讓,口中還唸唸有詞道:皇帝是天下的主宰,怎能因為我而亂了國家的法度呢?

劉邦見老爹“開竅”了,就任由老爹“擁慧(掃帚)卻(退步)行”。 劉邦為他老子的進步而心花怒放。但他覺得劉太公此舉肯定受了高人的指點,否則,這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是不會有如此覺悟的。 一追問,才知道是太公府家令(屬官)開導了老爺子道:“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史記》”。劉邦感到欣慰,太公府家令道 出了他一直想說又難以啟齒的話,喜出望外之餘,劉邦賞給家令五百斤黃金。

劉邦雖是流氓加文盲,但他身邊早就聚集了一大批儒生(陸賈、隋何、叔孫通等)。在這些飽學之士的建議下,劉邦尊劉老太公為“太上皇”。對照自己沒有發跡時,老爸對自己的態度, 劉邦對老爹真是仁至義盡了。劉太公也成為中華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劉太公被封為太上皇后,悠哉遊哉了一段日子,可不久又悶悶不樂了。劉邦一探究竟。原來老爸臉朝黃土背朝天了一輩子,如今養尊處優了,卻積習難改,忘不了家鄉的一幫種田耕地的窮哥們。 劉邦明白了意思後。立即下令仿照故鄉沛縣豐邑“城寺街裡”的樣貌,在櫟陽宮旁的酈邑進行復制建造。還把老爸昔日的街坊鄰居、三朋四友都搬了過來,以解老爸思鄉之苦。老太公終於見到了故人,又聽到了鄉音,自然快樂不已。

劉邦為人豁達大度,對自己的老爸不計前嫌,對劉太公的關照真正做到了無微不至,堪稱後代典範。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高祖劉邦起點比較低,創業比較晚,五十歲才當上皇帝,在二千多年的西漢初,五十歲那已經算是高齡了,但是劉邦他爹劉太公卻還健在,這就比較尷尬了,自己兒子當皇帝了,自己不是皇帝,這事怎麼處理啊?

別看劉邦當上了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但是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是吊兒郎當,他家境雖然不是很好,但他也是一個老紈絝子弟,他家裡種地地也不種,就每天和一幫我朋狗友到處溜達,到處惹是生非,大哥大嫂看不起他,有一次他帶他那幫朋友去大嫂家裡吃飯,讓大嫂拿著鍋鏟把他們都打了出來,這件事在劉邦當了皇帝后的很長時間,依舊不能釋懷。

雖然劉邦有點兒不務正業,但是這個人比較聰明,有頭腦,而且又喜歡交朋友,人緣超好,於是他靠著自己的這些優點給自己打下了一座江山,我最喜歡劉邦說的那句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和,被劉邦運用的遊刃有餘。



劉邦在沒當皇帝之前,他老爹是極其看不上他的,有人去他家裡告狀,他老爹拿著笤帚,把他打扮滿街跑,即便是劉邦當皇帝之後,他老爹依舊,非打即罵,劉邦越想越覺得不合適,還有老爹見了他,他自己是皇帝,老爹跪不貴,如果跪的話,那確實有失體統,後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效仿秦始皇,封老爹為“太上皇”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


劉太公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沒當過皇帝而被封為太上皇的人,漢高祖劉邦確實是一個有大智慧大韜略的人,雖然他讀書少,但不代表人就沒有能力,漢朝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的大統一的王朝。


佳寧姐姐說歷史


劉邦,從一介布衣,屌絲逆襲,成為九五之尊,一手開創了赫赫的大漢王朝。


作為西漢之開皇始祖,高皇帝在漢代地位之崇高,自然無人企及,而劉邦還在世的老父親劉太公,這一下就十分尷尬了!

兒子是開國皇帝,老子卻還活著,地位和名分該怎麼安排?

1、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世太上皇

劉太公,名劉煓(前283年—前197年),字執嘉,秦末漢初沛郡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史載,劉太公有四子,分別為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劉伯早亡,劉仲一名劉喜,劉季則是後來的劉邦。

說到底,劉太公就是一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就不看好遊手好閒、還吃懶做的劉季(劉邦發跡前的名字),還經常追趕打罵劉季。

劉太公其他幾個兒子都耕作生產,夫妻小日子都過得有模有樣,而唯獨劉邦不但不幹農活,四處晃盪,還經常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去哥嫂家蹭吃蹭喝,橫行鄉里。

劉邦,屢教不改,已經皮了,劉太公失望透頂,差點對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放棄治療”了。但又於心不忍,只能任由其胡作非為,無可奈何。

時間久了,劉季不僅遭到家裡人的各種嫌棄,而且四鄰也各種嫌棄,閒言碎語,飛短流長。不過劉父和四鄰說的,大多也基本是實情,並沒有多麼冤枉劉季。

而且劉季一般年紀了,卻一直連個老婆都沒有,娶呂雉那是後來才有的事兒了。

縱然說劉季臉皮厚,經年累月,心裡也總會有痕跡的。誰曾嫌棄他、罵過他乃至虐待過他,受過哪些人的白眼,劉季不會不清楚。

2、中國歷史上第一尷尬太上皇

因此,面對當初最不看好的兒子,如今成為大漢皇帝,劉太公心裡是什麼滋味?情感上的尷尬,可想而知。就算劉邦什麼也不說,當作啥事沒發生,恐怕劉太公也不自在。

而且劉邦和劉太公,不僅要面臨來自父子情感上的尷尬,還要面對倫理綱常上的尷尬。

父子情感上的尷尬,自不必說了,很好理解。而倫理綱常上的尷尬,則讓尷尬更上一層樓。

按儒家綱常,劉邦是君,劉太公是臣。

劉邦將劉太公接入宮中後,隔三差五就去給劉太公請安。而當時有人就對劉太公說:“皇帝是天子,天子不能輕易給人下跪,皇帝雖然是你的兒子,但您更是他的臣子。”

劉太公每次見到兒子,都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給兒子下跪,有時甚至行三跪九叩大禮。

後來,這事連劉邦自己也覺得甚為彆扭,感覺總不是那麼回事,一場前所未有的尷尬感,撲面而來。怎麼辦?(關注“峰子奇觀”,看頭條歷史!)

畢竟,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第一位是秦始皇,第二位是秦二世,他根本沒有先例可借鑑,不像後來的皇帝,可以心安理得的依循先例。

按儒家倫理,劉邦是子,劉太公是父。


父恩大於天,兒子應該給老子下跪,更要伏低孝順侍奉老子,怎麼可以讓老子給兒子下跪?按當時思想,這是大逆不道,要遭天打五雷轟的。父就算再怎麼樣,始終也還是父親。

於是,為了避免尷尬,劉邦就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大漢太上皇,只是一個巨大的榮譽頭銜,並無實權,目的只是為了體現和昭告劉太公的象徵地位——皇帝的老子。

這樣一來,大漢天子劉邦每次看望老父親劉太公,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給“太上皇”父親下跪了。無論於國於家,於公於私,總算合乎禮制了。

3、“農民太上皇”的晚年生活

劉太公,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君王后來成為太上皇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當然,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尷尬太上皇”。因為在此之前,從沒遇到這種情況!

圖:劉太公行樂圖

劉邦稱帝后,接老父親如長安,給劉太公建了一棟豪華宮殿,從此以後劉太公過上了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

劉太公喜歡種菜,劉邦就命人在御花園的空地給父親種植蔬菜。劉太公喜歡“鬥雞蹴踘”,喜歡和村裡老鄰居吹牛喝酒,於是“高祖乃作新豐(新豐城),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不過對於當了大半輩子農民的劉太公來說,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劉太公在享受的同時,心裡始終帶有一絲忐忑不安。

公元前197年,“農民太上皇”劉太公去世,高壽86歲。

關注“峰子奇觀”,看頭條歷史!


峰子奇觀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劉邦?好吧這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一輩子幹過的職業不老少,其中乾的最出彩的職業就是造反,順帶還給自己弄了一個終生職業,不帶退休的那種——皇帝。

但是作為劉邦的老爹——劉太公,卻有點不顯。一般人要是不注意,還真把他當個小人物給忘了。

那麼今天就藉著題主的這一畝三分地,把劉太公的事,和大傢伙掰扯掰扯,順道咱就把題主的問題給解決了。

劉太公其人

劉太公具體叫啥名?這還真沒人知道,雖然是劉邦的老爹,但畢竟是小人物,在正史當中壓根就沒有記錄。

那麼在其他的史料中記載叫劉煓,字執嘉。但俺感覺這當不得真,為嘛呢?

因為劉太公說穿了本身就是一農民(俺沒有一點蔑視農民伯伯的意思,畢竟沒農民伯伯,俺就得去吃土不是,也活不到現在,咱不能忘本不是?)

在過去農民啥名字不名字,張三李四王小明的,有那個意思就成了,而劉太公居然還帶著字,這就有點虛了,算不得數。

就算是有,真正的名字應該不是劉煓,畢竟他給自己的娃起名字,也看不出來有多出彩的,他的名字應該不怎麼好,所以正史中沒有提,只說叫劉太公也是有道理的。

沛郡豐邑人,擱現在就是江蘇徐州豐縣人,這輩子就生了五個娃,四個大小子,外加一個閨女。

本來劉太公職業農民,所以一家大小都跟著老爹務農。

家裡頭老大劉伯走的早,就剩下一對孤兒寡母的,老二劉仲,天生種地的好手,就在老三劉季揹著手四處晃盪的時候,人家已經積攢了不少的家業。

老頭子對這老二是最放心的,讓他最操心的就是老三劉季,也就是後來的劉邦。

好好的農活不幹,腰裡插一把大劍,天天的晃盪,你沒幾個糟錢,還天天的酒館裡賒賬,充冤大頭。還時不時的跑倆嫂嫂家裡混吃混喝的。

氣的劉太公瞅見了劉邦天天的罵:“你個混蛋,又給俺闖禍了!”

得咧,劉太公雖然罵,但這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擦屁股的事也沒少幹。咋說呢?誰讓他生了這麼一個不真氣的兒子呢?

而這老四劉交是劉邦的異母弟弟,這人要比他的哥哥瞅起來要好很多,喜歡讀書不說,還多才多藝。

好了家口介紹完了,咱繼續說劉邦和他老爹的事。

劉邦和他老爹

話說劉邦做亭長的時候,押著一干人犯擱驪山去服苦力,這老天爺啊,就是找劉邦的麻煩,這目的地還沒到,犯人到跑了不老少。

就這麼去了,弄不好劉邦的腦袋瓜子也不用擱脖子上了,就算是弄好了,驪山的苦力絕對會有他一份。

所以劉邦乾脆這就反了,這不後來劉邦就把各路豪傑全打趴下了,把皇帝的帽子就戴到了自己的頭上。

好吧,劉邦家裡的祖墳絕對是冒青煙了,這劉太公一傢伙就成了皇帝的老子了,這份殊榮全天下獨此一份啊。

而劉邦順道也把劉太公接到長安居住,可長安這地在戰火中都打成廢墟了,面臨著一個維修的問題。

所以劉邦就勉為其難的把老爹擱在櫟陽附近,因為這個時間點上櫟陽是臨時的首都。

當然劉邦已經是皇帝了,自己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伺候,那麼老爹這塊他也不能落下不是,所以也安排了一大波人來伺候。

大傢伙也知道,大漢是以孝道治天下,劉邦這人小時候是不行,但這孝道在心裡邊是有的,所以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劉太公。

話說那場面也宏大,劉太公蹲在地頭,接受拜見,抬眼望去全不認識,兒子來了當然高興。

但時間久了,這下邊的人感覺這有點彆扭,彆扭在哪裡呢?

皇帝嗎?全天下獨一份,所有人見了那都得跪下,劉太公卻不用,反而劉邦得給劉太公行禮,這不合禮法,一個王朝沒有禮法這還了得。

所以就有人提醒劉太公,這劉邦說道根子上是你兒子,但咋說那也是天下的皇帝。這論到皇帝的身份,您充其量就是個臣子,他給您行禮,這不合適,這要是讓一些個小人給你叨叨兩句,這劉邦他咋統治天下?

劉太公一琢磨,確實是這麼個事,自己兒子那是經歷多大的磨難才走到這位置上,咱不能給人家道上添堵不是。

所以劉邦下次再來的時候,劉太公拿了一把掃地的掃把,到門口迎接。

這劉邦挺驚訝的,馬上把自己個老爹扶起來:“幹嘛呢?咋回事?”

“你現在是皇帝,全天下就這麼一個,不能因為俺把這天下的禮法給搞亂了不是,畢竟說道根子上俺也是個臣不是!”

劉邦聽了,覺得是這麼回事,但他知道就憑他老子劉太公壓根就不會想到這茬,回頭調查了一下,知道是有人給出的主意,所以回頭劉邦就給出主意的人賞了五百金。

但劉邦一琢磨,這天下是他劉邦打下來的,他是皇帝,全天下應該向他行禮,可劉太公別的沒幹,就是打下他一個劉邦,這份殊榮您不能因為是皇帝就抹殺了不是,這不和孝道。

所以琢磨了幾天之後,劉邦就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

也就是說,俺劉邦是皇帝,那做為劉邦的老爹,這就比皇帝高一點是太上皇。

但這太上皇就是個虛的,有這麼個號,不參與朝政。

所以劉太公這就成為了第一個還活著的時候,被推上太上皇位置的人。

回頭再說這劉太公,話說劉太公這人務農務了一輩子了,他也閒不住。天天的擱僕人堆裡,拿一把大掃把掃地,幹樂乎還挑水,沒事蹲地頭上和僕人聊大天。

壓根就不喜歡和那幫子皇親國戚玩,就算偶爾玩一次,他也玩不到一塊去。

“哎呦俺個了去!您就不能歇歇嗎?讓他們幹不成嗎?”

“不成!俺憋的慌!”在這個問題上劉太公沒有任何可以讓步的可能,其實老頭也掘!畢竟劉邦的倔脾氣,還不就遺傳劉太公的嗎?

“那您到底想幹啥?”

“俺想家裡的老夥計,老鄰居,老哥們,俺想和他們一起聊天打屁!”

“這能有多難辦啊!好說!”

回頭劉邦就給劉太公擱豐邑建了一個和家鄉一模一樣的城池,接著把劉太公的鄰居,耕牛,看門的狗,一股腦全遷了過來。

好吧,劉邦找的這幫子匠人就是牛,這人一遷移過來,你還別說,不管是人還是阿貓阿狗都能找到原來的家,那真叫個一模一樣啊!

好吧,劉太公表示很開心,又過上了以前的日子。

直到公元前197年,擱櫟陽宮去世,被劉邦埋在了萬年縣。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起於細微”的低賤草民劉邦,被秦末風起雲湧的天下大勢推上了皇帝寶座。天地翻覆,秩序顛倒,劉邦破天荒首開西漢初期“布衣將相之局”,打破了世卿世祿的舊有格局,一切都須重新審視、重新對待了。比如父子關係,自古都是父尊子卑,可如今卻不同了,劉邦之父劉老太公一向瞧不起好吃懶做、不事產業的三兒子阿季,居然魚化為龍,做了皇帝。劉太公雖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但此時又成了天子治下的子民。劉邦貴為天子,自然不能抑或不願像從前那樣對老爹低三下四,即便被唾罵成“無賴”也不敢還嘴。劉太公卻和過去一樣,大咧咧地擺著皇帝老子的架子,劉邦為了恪守忠、孝、節、義之道,同時給普天之民做個孝子賢孫的表率,也不得不放下九五之尊的高貴身段,對老爹“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禮”。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史載,漢六年(公元前201年)夏五月,在西漢最早的國都櫟陽,劉邦已經稱帝一年多了。這天,劉邦照慣例去朝拜劉太公,心裡還有些老大不情願。快到劉太公居住的宮門前時,只見老爹一改舊習,手握一把笤帚(掃把),畢恭畢敬地恭候在大門口,見劉邦到來,立刻一邊掃地一邊倒退而行。劉邦一愣,很快又明白過來——老爹和普通臣民一樣,用接待帝王的禮儀在恭迎朕大駕光臨呢。他心中大喜,但為人子的孝道還得遵守,於是趕忙下車去攙扶老太公,意思是老爸您行如此大禮,兒子我可不敢當啊。劉太公卻硬要如此,口裡還唸唸有詞道:“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大意是:您是皇帝,是天下所有臣民的共主,怎能因為我這個鄉下糟老頭子而亂了國家法度呢?劉邦見老爹突然“開竅”,不再堅持,遂順水推舟,任由老爹“擁慧(掃帚)卻(退)行”。

劉邦心裡很清楚,老爹在鄉下面朝黃土背朝天,操持了一輩子農活,哪有如此智商?更不會知曉這標準經典的禮儀做派,他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一追問,果然有幕後高人點化並導演了這出精彩異常的好戲,原來是太公府家令(屬官)指點老爺子道:“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史記》”。太公家令一席話,正搔著了劉邦癢處,也是他一直想說又難以啟齒的,如今太公家令替自己說了,豈不快哉。劉邦喜出望外,一高興就賞給家令五百斤黃金(古人以銅為金)。

鄉下老農被尊為“太上皇”

司馬遷給劉邦定性是“流氓加文盲”。他雖缺文少墨,對那套繁瑣複雜的周禮更是一竅不通,但他身邊早就聚集了一大批儒生,比如陸賈、隋何以及被罵作“儒狗”的叔孫通,這些飽學之士為他引經據典,制定禮儀,以供參考,只要劉邦需要,啥錦囊奇計都立等可取。

劉太公“擁慧而行” 恭迎兒子的諧劇上演不久,劉邦特地頒了道聖旨,尊劉老太公為太上皇。史載,詔書是這樣寫的:“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方前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如今,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劉太公從此被尊為“太上皇”。


劉邦對老爹很夠意思,給足了面子,榮耀無比。他謙遜的以為,自己之所以能得天下,全賴太公教子有方;兒子登基稱帝,老子的名號也應該在皇帝之上,所以尊老爹為“太上皇”。當然,太上皇是虛位,也即榮譽職位,無論如何尊貴,都不可能凌駕於皇帝之上,一分實權皆無,更不能治國理政。據記載,劉太公是中華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把沛縣豐邑的老哥們全搬到櫟陽 ,以取悅太上皇

據《漢書·高帝紀》記載,劉太公被兒子封為太上皇后,著實高興了一段時間,可不久就悒悒不樂了。劉邦找服侍老爹的人來詢問:“太上皇因何悽愴不樂”?原來劉太公世代務農,做升斗小民慣了,如今雖然身居高位,既富且貴,卻積習難改,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家鄉沛縣豐邑中陽裡的一草一木與一幫交好的窮哥們。侍者對高祖說:太上皇“所好皆屠販少年,沽酒賣餅,鬥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不樂......且世居南方,不便北方風物習俗,頗思東歸”。 劉邦恍然大悟。他命有司仿照故鄉沛縣豐邑“城寺街裡”的樣子,在櫟陽宮旁的酈邑複製修建,並“徙諸故人實之”,把太上皇昔日的街坊鄰居都搬過來,以解老爹思鄉之苦。“太上皇乃悅” ,老太公見到故人,耳聽鄉音,果然大樂。

漢高祖十年(前197)七月,太上皇殯天,劉邦哀傷之餘,乾脆把酈邑改名為“新豐(劉氏故里彭城(徐州)沛縣豐邑,新豐意思是“新豐邑”)”。這新豐,還真是沛縣豐邑在關中櫟陽的翻版,街市房舍和豐邑幾乎一模一樣。在街上游來蕩去的人都操一口沛縣話,俱是“無賴” 之輩,無“衣冠子弟”,這都是劉老太公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可見劉邦為哄老爹開心,也真是盡心盡力了。

劉邦將太上皇厚葬於萬年 (今陝西臨潼境內),墓上立太上皇廟。兒子劉邦是史上第一位草根出身的帝王,老子劉太公是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劉氏父子創造了兩個史上“第一” ,也算兩破天荒吧。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劉邦表面上做的還是比較孝順的,自己做了皇帝后還不忘給自己的父親接過來,還封他的父親為太上皇。

為啥說劉邦還算比較孝順呢?下面我就簡單的描述一下劉邦沒起事,沒做皇帝時他的生活是怎樣的,他的父親是如何對待他的!

劉邦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剛開始他的一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常百姓。劉太公與他老婆生了四個孩子,劉邦排名第三。但是呢,劉邦的性格是四個孩子當中最怪異的,最令他父親頭疼的。 因為劉邦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劉太公看不慣更看不起這個兒子,經常數落和打罵劉邦,劉邦自己也知道自己確實理虧,父親這樣做雖然讓他難受鬱悶但也得忍著。

而現如今,他父親打死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做了皇上,自己還被接入宮中,讓自己從此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奢華生活。

而劉邦呢,表面上確實盡了孝道,隔三差五還給父親請安,但實際上內心多少還是有點怨恨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在住進宮中之後,劉邦經常在喝醉酒後說起小時候劉太公打罵自己的話語。不管如何吧,劉邦還是做了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不計前嫌,盡了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