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古代,這被稱為人生的四大喜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四大喜事中的“洞房花燭夜”。

從古至今,關乎愛情風月的詩詞有許多,但婚姻卻成為了愛情的枷鎖。中國古代婚姻秉承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多了些束縛與沉重。而在古代婚禮的流程上,相信大家對“鬧洞房”這三個字耳熟能詳。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何中國古代甚至現代一些偏僻的鄉村,人們總是將結婚叫做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含義?它的來源究竟是什麼呢?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實際上,洞房這一詞彙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出現了許多傳說,但大體有這4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其實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黃帝在打敗蚩尤後,平息了戰爭,人類的野蠻時代結束,而此時部落在首領的帶領下建立。

由於人類需要繁衍生息,部落也需要擴大,在男女結婚時,部落之間經常會發生爭搶同一個新娘的事件。而由於搶婚,部落與部落同樣會發生打架,從而產生矛盾與戰爭。

為了保證和平,後來黃帝想到了一個避免搶婚的辦法。在男女婚配時,將兩人送到專門準備好的洞穴中,在洞穴的四周壘上高牆,同時只留下一個僅僅只能通過一個人的小門,這樣。就可以防止其他人進入搶婚。

這一想法得到了實施,因此日後男女在婚配時,就被送入這一洞穴。久而久之,隨著社會時代和人類思想程度的發展,居住場所從洞穴變成了房屋,此時的洞穴就被稱為“洞房”。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第二種說法,其實也跟搶婚有一定的關係。現代人對古代的婚配製度大多有誤解,其實中國古代的普通百姓,大多是一夫一妻制度,只有富貴人家才會是一妻多妾制度。因此普通百姓在成婚的時候,總會花費大價錢去置辦,畢竟大多數人的婚禮一生只有一次。

但是由於中國古代的司法制度不那麼健全,土匪打劫的現象有許多,更有一幫強盜搶婚。人們不願意這樣的現象發生,於是在婚禮當天,將新娘的頭上蒙上蓋頭,並將新娘與新郎二人送到山上的洞穴中,夫妻二人在洞穴度過一夜後再返回家中。

由此以來,這一習俗演變成了入洞房。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第三種說法,頗具神話傳說的色彩。相信大家都看過《寶蓮燈》這部電視劇,劇中的三聖母為了追求愛情,被二郎神囚禁於華山之中,頗顯悲劇。而三聖母的人物原型,正是一位叫做三姑娘的女子。

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大興土木,為建立奢靡的阿房宮,在民間大量掠奪美貌女子入宮奴役,三姑娘也是其中的一位。

但是她卻不願意待在阿房宮,於是三姑娘逃跑到了華山。此時的秦朝正處於嚴苛律法,焚書坑儒時期,許多讀書人不堪受辱,紛紛逃跑。

此時有一位叫做沈博的讀書人,也逃跑到了華山。在華山 ,他與三姑娘相遇並相愛,二人喜結連理,成為夫妻,並將山洞當作新房,生活美滿。而他們住的山洞,便成為了“洞房”。

後來此事傳至民間,人們對敢於追求自由,不畏強暴的三姑娘產生了崇高的敬意。因此百姓在華山的山路沿途修建了許多寺廟,並供奉三聖母的神位,三聖母的神話傳說便由此而來。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第四種說法,出自北周·庾信《和詠舞》一詩:“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這也是“洞房花燭夜”的最早來源,對此也有一個傳說。

相傳,遠古時期的陶唐氏堯王,帶領大臣前去晉南仙洞溝訪問仙人,但卻意外遇險,幸得鹿仙女相助。

在日夜相處中,堯王與鹿仙女二人相愛併成婚。在新婚之夜,洞穴上方突然燃燒起生活,十分光彩動人。從那以後,世間便將新婚夫婦的新房稱之為“洞房”,而新婚之夜被稱為“洞房花燭夜”。

實際上,“洞房”這一詞彙很早便存在於史料典籍中。但是它的含義,最初並不是指男女結婚時的新房。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漢朝的司馬相如曾經受陳阿嬌重金重託,作了一篇騷體賦《長門賦》,描繪了失寵皇后陳阿嬌苦苦等待漢武帝前來的淒涼場景。

從白天到黑夜,陳阿嬌苦苦等待,而君主卻未曾來到,陳阿嬌獨自徘徊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通過這首詩描繪陳阿嬌被拋棄後抑鬱的情境,我們可以想象這裡面出現的“洞房”並不是指男女新婚時的居所。相反,而是指陳阿嬌豪華又淒涼的住所。

發展到詩歌鼎盛的唐朝時期,“洞房”這一詞彙頻頻出現在詩詞中,但此時的洞房也並不是指的新婚場所,相反則指的是男女歡愛的場所。

例如沈佺期的《古歌》中“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喬知之的《倡女行》中“莫吹羌笛驚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這裡面提到的洞房,其實都是風月場所、男女歡愛場所的含義。

古代結婚為何叫“入洞房”?洞房一詞有何來源?

除此之外,在唐朝時期,由於佛教鼎盛,洞房還被指為僧人的住處的含義。比方說唐朝詩人王維《投道一師蘭若宿》的詩句:“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便是這個含義。

發展到中唐時期,洞房才逐漸被引申為了新婚居所的含義,其中不乏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詩人朱慶餘在《近試上張籍水部》詩中描繪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裡更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佳句,流傳後世。此後,洞房也就慢慢成為新婚夫婦新房的專屬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