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iWeekly

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图书行业陷入寒冬,书店、出版商、读者,爱书人聚集在一起自救。在恐慌和迷惘中,书籍正试图还给我们一个春天。

疫情对图书行业影响有多大?

据《卫报》报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的持续肆虐,图书行业受到极大影响。今年3月,素来有着出版界“风向标”之称的巴黎国际书展(Livre Paris)被迫取消。4月,布克奖基金会决定将原定于5月20日揭晓的本年度国际布克奖获奖名单,推迟至今年夏季揭晓。与此同时,女子小说奖(Women’s prize for fiction)的颁奖时间也从6月被推迟到9月。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在封锁限制下,图书出版方、印厂、人员、货运未恢复常态,实体书店大多选择在疫情期间暂时歇业。根据美国书商协会的数据,不管是网红书店还是街边小店,所有实体书店都将在新冠疫情期间亏空。保守估计,其中的三分之一甚至撑不到疫情结束,面临永久关张的威胁。据美国书商协会首席执行官阿里森•希尔透露,在美国,开一家实体书店大约需要10万美元的成本。自疫情爆发以来,洛杉矶图书行业慈善基金会曾计划筹款,为书店纾困,然而事实却差强人意,至今全部筹款仅为70万美元。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实际上,由于经营成本上升、阅读方式逐渐多元以及网络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在近年间逐渐走上“下坡路”,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据BBC报道,世界第二大连锁书店美国Borders集团由于无法偿还银行10亿美元债务,于去年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根据之前计划,Borders至少要削减150家分店和数千个工作岗位。传统书店的路不好走,另一些得以生存的书店往往经历了转型,即书店不仅仅只有“卖书”,还增加了许多附加价值。例如,别出心裁的装潢、读书品书沙龙、“书店+咖啡厅”模式等等。然而,在疫情面前,曾经的“加分项”反而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封锁意味着没有顾客,没有顾客等同于没有生意。21日,意大利书商和出版社联合发出声明,呼吁政府重视在疫情中大伤元气的图书行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否则意大利可能会出现“文化沙漠”……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电子书+有声书+外卖书,爱书人力挽狂澜

现实越是艰难迷茫,人们越想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在图书行业的寒冬里,书店、出版商、图书馆与读者共同开启了一场自救行动。

据路透社报道,斯蒂马茨基书店是以色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连锁书店品牌。在疫情封锁期间,书店虽不向公众营业,但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民众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站下单,买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食粮。书店品牌所有人雅菲特·格林贝格介绍说,在推出购书新模式后,书店的网络订单量增长了一倍,“我们甚至没有能力处理新的订单”。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16至65岁的以色列人,每周至少读一次书的人占总人口数的40.1%。他们认为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当前的非常时期。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除了书店,以色列政府、媒体、公共机构等也通过各种方式倡导阅读之风,为人们阅读提供方便。长期以来,以色列主要媒体会定期发布图书榜单,为爱书人士提供参考。疫情爆发后,许多媒体都及时更新榜单,推荐居家期间适宜的阅读书目,这些榜单内容不一,但都紧贴读者当下的兴趣点或需求。

3月19日,以色列总统里夫林首次通过电视和社交媒体直播的方式,邀请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和他一起读书。在直播中,他朗读了一位以色列作家的经典作品。这次直播受到不少以色列观众的称赞。此后,里夫林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直播。此外,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在征求著作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在其“口袋图书馆”应用程序中增加了大量电子书与有声读物,希望在疫情期间为人们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疫情的暴发无法改变爱书之人经年累月的习惯。”以色列文学评论员卡米特·萨皮尔·魏茨说,从她自己的观察看,疫情爆发后,人们的阅读量会更大,因为书可以提供一种“现实的替代”。从本月19日起,以色列宣布放宽部分因疫情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书店等部分商业场所可重新开放。目前,斯蒂马茨基书店的多家店铺已恢复营业,并迎来了首批客人。“现在,人们可以再次到书店触摸书本了。”雅菲特·格林贝格说。


6本值得在疫情期间看的书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地球再一次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病毒的距离,又该以何种态度与流行病相处,不少人转向书籍寻找答案。《纽约时报》总结出6本最适合在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相信它们能带给你力量和启示。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最后一个人》写于1826年,但故事背景设定为21世纪,讲述了在一场席卷全球的流行病后,世界上只留下唯一幸存者的故事。28岁的雪莱在经历了丈夫珀西·比希·雪莱早逝后,写下了该小说。法国政治学教授艾琳·亨特·博廷表示,《最后一个人》反映出雪莱在绝望中抓住一丝希望,试图让自己适应生活的悲剧。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鼠疫》(The Plague)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自从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从《纽约时报》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再到《华尔街日报》,到处都有文章推荐《鼠疫》。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医生在北非城镇奥兰努力控制瘟疫蔓延的故事。虽然它被认为是一部反法西斯小说,但也探讨了关于人类如何面对逆境和悲剧。

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Emily St. John Mandel)《第十一站》(Station Eleven)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第十一站》讲述了传染病摧毁人类文明的故事,赢得了2015年的阿瑟·C·克拉克奖(英国的科幻文学最高奖)。这部长篇小说由两条时间线交织而成,一是“格鲁吉亚流感”爆发20年后,二是末日降临前的闪回片段。故事的焦点是一个由演员和乐手组成的巡回剧团,他们在灾难降临之后将莎士比亚戏剧带给了一群群彼此隔绝的幸存者。曼德尔借这个故事探索了记忆的力量和人类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评委会主席安德鲁·M·巴特勒说:“大多数后末日故事关注的是人类的存亡,而《第十一站》关注的是文化的存亡,这部长篇小说是献给今天‘超级全球化’的一曲挽歌。”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末日逼近》(The Stand)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末日逼近》是一本有关末日的小说,讲述了蓝色专案中,新型流感外泄,造成美国超过九成人口死亡,故事就此展开。幸存的人们分成两派,在梦中受到感召,邪恶的一方到西部的拉斯维加斯追随暗黑男兰道尔·佛来格,另一方则到东方寻找上帝的代言人爱碧嘉老妈。《末日逼近》于1978年出版,美国广播公司于1994年改篇成电视系列剧,并获得同年艾美奖提名。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失明症漫记》(Blindness)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西方国家某城市部分居民突患“失明症”,且呈火速蔓延之势。政府在惊恐中将失明的男男女女关进了废弃的“疯人院”,以期在隔离中令患者自行“消失”。失明者在恐慌与无助中度日如年,苦不堪言。一伙盲人强盗入院后以武力垄断了食品的分配权,更惨无人道地强迫女盲人前去“服淫役”。足智多谋的少妇,逆来顺受的丈夫,炽如烈火的妓女,心狠手毒的恶棍,演绎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人性中的恶与善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萨拉马戈于199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约翰·巴里(John Barry)《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

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阅读帮助我们走出寒冬

《大流感》书籍讲述了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该流感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2500万至1亿人死亡。《纽约时报》认为,《大流感》“提供了一个精确而清醒的模型,让我们重新审视新冠疫情”。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