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內心深處的波瀾不驚

這兩天我看到一個有趣的觀點,說年輕人存點錢去三四線城市生活多舒服啊,前幾年其實也流行過逃離北上廣,首先選擇是沒有對錯的,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好了,但是我覺得對於年輕人來說,什麼最重要?是眼界。

你二十歲見過的世面,那種夢想、勇氣、格局都會伴隨你的一生。作家孫晴悅說過一個故事:她的一個朋友去紐約唸書,她說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去美國讀了研,在紐約生活了兩年。哪怕讀書很辛苦,但是紐約生活令她終身難忘。

這個城市的包容和多樣性,讓所有的文化和價值觀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紐約有紙醉金迷的模特圈娛樂圈,那裡流行一句話,“如果你能夠讓紐約知道你的名字,那麼全世界都將知道你,因為這裡是紐約。”紐約也有各式各樣的NGO,他們為不同的弱勢群體代言,如果你看到一個哥大女生放棄華爾街優渥的offer而去了NGO,這一點也不奇怪。

“紐約聚集了各式各樣從五湖四海過來的人,不是聰明人沒有資格住在紐約,這裡的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才華和故事。紐約就像裝了一個沙漏,過濾掉了無聊的人,剩下的都是漂亮又聰明的人。

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內心深處的波瀾不驚

1.因為我們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有個學姐,初中的校友,她非常棒,高考那一年是我們市的高考狀元,理所當然考入了北大。那一年在市裡無限風光,學校也藉此大肆宣傳了一把,就連我們這些跟她並不是很熟的小學弟小學妹都感覺,能跟市高考狀元在一個學校,好榮耀啊!

可後來再聽老師們提起她的時候,語氣裡竟是唏噓。曾頂著那麼大光環的她,入讀萬眾嚮往的名校,似乎從此就順風順水,但實際上她在北大的生活並不是很開心,為什麼呢?

原因也很簡單,她有兩個室友都是當年某省的省狀元,而她只是一個市狀元。

這挫敗感就來自於,在自己曾經的小圈子裡,你以為你很厲害了(當然其他人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當走出這個圈子來到更大的平臺時發現,自己不過泯然眾人矣,永遠有人比你優秀,永遠有人會留給你一個追也追不上的背影。

2.不拼爹靠自己也能活的不錯,僅此而已。

我老家有句俗話叫“守家在地”,意思是外面再好,也不如呆在自己熟悉的家,遇到點什麼事也有親戚朋友幫襯,而且找關係,走後門也方便,我相信這個觀念在中國廣大的經濟,思想觀念異常閉塞,扭曲的小城市是很有市場的,現實情況是,一般本地的既得利益階層的後代還是會繼續呆在本地吃香喝辣,繼續憑著老爹的光環當上本地的統治階級,精英;

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漂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這裡的普通指家庭背景,非能力,智商),為的是求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因為這樣的人群在本地也會因為當地商業,法制,社會公平的落後,做著一份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貧窮,沒有尊嚴的過一輩子是大概率,去大城市起碼你還可以憑著勤奮,個人能力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和薪水,接觸更多像你一樣勤奮的人,因為競爭的激烈,這樣的環境會讓你自覺的去不停的學習,充電,而這樣的狀態在小城市頂多就是在大學之前,工作之後大多數幾乎不會主動去學習,除非涉及到評職稱;

而大城市可以給你良好的學習機會,個人發展機會,但是你確很難在這裡生根發芽,高企的房價就是過濾器,只有精英,成功的私企老闆,大公司高管和高科技從業者最後才能留下來,

大城市其實就是大部分草根的職業技能培訓班;

那些在大城市工作十幾年的異鄉人,早些年因為你們年輕,你們可以揮霍青春,而且還沒有談婚論嫁,所以你們並沒有太過在意未來,房價,住群租屋過的也挺開心的,但當你遇到另一半,想給她一個家,想穩定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這些年雖然賺的也不少,但是跟首付比起來杯水車薪,大多數人的父母是指望不上的,因為如果父母有出首付的能力,多半你就在老家考公務員了,就不出來漂了,這時你在大城市多年充電的效果就出來了,北上廣你呆不下,但是憑著你的專業知識,去二三線經濟發達城市或省會謀一份待遇還不錯的工作也是大概率的,攢攢錢買房也是看的見的事情,所以,最後大部分人其實是這種歸宿。

3.征服挫敗感

扯了這麼多,回到話題本身,為什麼在大城市打拼這麼有挫敗感,大把大把的人們還是選擇去大城市。與以上同理,在大城市裡,我們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

在大城市,有大把的資源,但也有大把的人才排隊等著,當我把寫著北大的簡歷遞出去時,對方早已收到了一堆牛津、耶魯的簡歷。更優秀的人當然配得上更好的機會,會有哪個公司不願意用優秀的人?然而接受了這一點,就不得不接受它的對立面,那些相比起來沒那麼優秀的人註定將經歷失落和挫敗。

即將要去上海工作的我,我就是被這樣的挫敗感有點壓到喘不過氣,也曾動過這樣的念頭:大城市有什麼好的,一個小破機會都成千上萬人去搶,工作又累,物價又高。

直到一個朋友開導我的一句話讓我破了這個念頭:你覺得上海不好,不過是因為你在上海混得不好罷了,你看那些在上海混得好的,誰會整天抱怨上海?

深以為然。但即使在大城市打拼充滿了挫敗感,我也願意留下來。因為我知道回到家鄉那個小地方,我人生的頂峰可能也就不過如此了,而在這裡我還有無限的可能,畢竟這些年過來我的生活狀態已漸入佳境,工作處於上升期,且已經開始有富餘的時間和資本在業餘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我相信在這裡憑自己的打拼終有一天征服挫敗感比逃避它,要快樂得多。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

我想,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待在一個大城市。

它給你多樣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是隻有一種活法。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意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如果你二十多歲的時候,去過最美的地方,看過最美的風景,看到過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壯麗而遼闊,看到過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麼你會安然接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苦難。

因為如果歡樂必不可少,那麼我們也應該能夠坦然接受暫時的挫折和困難。

你心裡會明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地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