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項目被否 地產IPO借道海外屢遭擱置

在宏觀經濟逆週期調節的背景下,有關房企融資是否有所鬆動的市場猜測,近期似乎得到了並不樂觀的結果。

日前,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召開2020年第14次工作會議上,對寧波聯合擬發行股份購買杭州盛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盛元房產)全部股份的收購案予以了否決。

這是今年以來上會的23個項目中,第四起併購重組委的否決案例,並在市場間形成了一定的標誌性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場亦有人士分析認為,A股市場對於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運作和融資動作可能將有所放鬆,而亦有部分房企今年以來更新了其再融資的預案。然而,在寧波聯合大股東注入地產類資產慘遭監管層無情喊停之下,房企的A股融資復甦之夢也將隨之破碎,隨之而來的仍將是調控政策長期持續的冬天。

試水項目被否 地產IPO借道海外屢遭擱置

在宏觀經濟逆週期調節的背景下,有關房企融資是否有所鬆動的市場猜測,近期似乎得到了並不樂觀的結果。-甘俊 攝

6年長跑被否

4月22日,寧波聯合對盛元房產的收購案,在證監會重組委會議上被判了“死刑”。

根據收購預案,寧波聯合擬發行支付2.69億股收購大股東榮盛控股及關聯方三元控股所持有的這一資產。

其中榮盛控股、三元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0.82%和39.18%。

而鮮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寧波聯合被否的這起收購案是一場長達6年的長跑。

早在2014年初,寧波聯合就在華西證券擔任財務顧問下,發起了針對盛元房產的收購預案,彼時收購標的為盛元地產、海濱置業兩家公司50%的股份。

但後來經過調整,其收購標的改為了盛元房產60%的股份和海濱置業51%的股份,但收購一事仍然不了了之。

直到2018年4月,寧波聯合重啟收購計劃,擬收購標的也成為了如今被否的盛元房產。

但這一規劃在經過漫長的調整、論證以及監管溝通後,仍然在2年後的今天遭遇否決,

本來按照收購方案,收購完成後榮盛控股和三元控股對寧波聯合的持股比例將變為43.80%和18.16%,由於收購後並未觸發寧波聯合的實控人變動,因此該交易也並不構成借殼上市。

對於此次否決,證監會給出的理由是“未能充分說明並披露本次交易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和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寧波聯合收購案被否的真正原因,仍然在於標的是一家房地產企業。

顧名思義的是,盛元房產確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房地產企業。

據披露,盛元房產及其控股、參股公司擁有“湘湖壹號”三期、“開元廣場”四期、“銀和望府”等多個在建項目;同時擁有“東方藍亭”、“湘湖壹號”四期等儲備項目以及“藍爵國際”、“湘湖壹號”一期、“湘湖壹號”二期、“盛元慧谷”、“華瑞晴廬”及“東方海岸”等項目的大量待售房源。

根據2017年底的評估計算,其賬面價值約為4.28億元,而預估價值則為18.02億元。

“主要原因仍然在於收購標的是作為限制類行業的房地產公司,而房地產企業在A股的首發、增發以及併購等運作一直都受到了比較嚴格的限制。”一位接近寧波聯合的投行人士坦言,“其實這個項目也被市場關注的比較多,一些其他類似的項目也把它當成一個風向標,即觀察它能否過會,來進行內部決策。”

融資鬆動“夢碎”

寧波聯合之所以受到頗多關注,源於市場對於地產融資是否出現鬆動的猜測。

事實上,在持續了數年的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不少在A股上市排隊中的房企不得不面臨IPO進度的中斷。

但伴隨著2018年開展的去槓桿政策,有關房企A股融資是否有望鬆動的猜想也在不斷出現。

“因為在去槓桿、中美貿易摩擦加上疫情的衝擊下,宏觀經濟的壓力變大,有市場人士猜測是否有可能出現地產融資進一步鬆動的信號。”上海一家券商地產研究員表示,“如果相關信號能夠鬆動,那麼將會對一些資金壓力較大的房企帶來利好。”

事實上,一些房企更新再融資預案,也加劇了市場的這種猜測。

例如今年3月12日,綠地控股就發佈了非公開再融資的第四版修訂預案,擬募集資金達110億元,而追溯此次籌劃的起點,則最早要追溯到4年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歷史公告發現,綠地控股最早曾於2015年12月發佈再融資預案擬募集資金301.50億元,並先後於2016年1月、2016年5月和2016年8月三次修訂這一預案,而今年3月份的修訂,在市場人士看來無疑是長達兩年後的一次“詐屍”。

“當時綠地控股的再融資公告修訂版出來了,很多人認為是不是地產再融資有鬆動的苗頭,無論是行業還是中介機構,大家都有所討論。”一家央企系地產公司融資業務人士表示,“因為這些年在政策的高壓調控下,地產公司的現金流確實比較困難。”

在其看來,如果不是再融資政策有所鬆動,則3月份綠地控股重新修訂的再融資預案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當時無論是投行還是地產公司,都希望政策能有一定的鬆動,不然綠地這種大公司也不會做無用功。”上述融資業務人士表示。

然而在多位投行人士看來,寧波聯合此次收購案被否,意味著諸多籌劃中的房企融資項目的前景並不樂觀。

“寧波聯合的股份支付並沒有涉及到配套募資,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再融資的地步,就已經被否了,再融資就更不要想了。”一位關注寧波聯合收購的投行人士指出,“目前對於房地產項目唯一有可能實施的運作,估計也只剩下現金收購和股東贈與了,但現金收購存在很大的關聯方障礙,容易引發質疑,而股東贈與則毫無意義。”

“寧波聯合的案子具有一定的判例效應,至少說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證監會對於地產類企業的融資仍然不會以任何方式鬆綁。”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

擱置的房企融資

寧波聯合的被否並不是孤例。

早在4月13日,處於IPO排隊過程中的房企——金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輝集團)正式撤回首發申請並終止審查。

而寧波聯合與金輝集團的敗走麥城,或許也會讓諸多在發審委門外等待IPO的房企感到唇亡齒寒。

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至4月27日,仍然處於IPO排隊狀態的A股公司共計3家,分別為特發服務、富力地產以及萬達商業。

其中特發服務、富力地產的最新狀態是已反饋,萬達商業為中止審查,

從時間來看,上述公司最新公告大多止步於2019年及更早之前,例如富力地產的最新公告時間為2017年底。

據投行人士透露,在地產調控政策下,以上排隊公司的IPO事宜仍然懸而未決。

“其實最開始地產的政策限制主要是住宅不動產開發,但是對商業、物業並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但是在房住不炒的要求下,加上一些商業、物業和住宅項目在地產公司具有聯動關係,所以也導致其上市和IPO存在困難。”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

事實上,像金輝集團一樣選擇主動放棄的房企也不在少數。

統計顯示,共有包括碧桂園、金輝集團、首創置業等在內的7家房企宣佈終止審查,而前往H股市場曲線上市成為了一些房企的選擇。例如金輝集團就考慮轉向港股IPO,並有消息稱最快有望於年內實現港股上市。

事實上,H股的確也是不少內地房企上市的熱衷地,例如融創、中海、華潤置地、富力、新鴻基、綠城等知名房企,均是香港上市的地產股。

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也有不少地產公司借道港股上市後仍然面臨折戟的命運。例如今年4月17日,房企三巽集團的招股書顯示失效,而4月22日,港龍地產的招股書也隨之失效。

而能否通過港股市場實現曲線上市融資,也成為一些房企倍加關注的動態。

“首先海外上市需要在國際部進行申報材料審查,同意後才能在海外上市,此外發行人也需要滿足海外交易所的相關制度要求,已便能夠在路演後實現發行成功。”上述央企系地產融資人士表示,“但考慮到目前的政策傾向以及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上市融資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