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期貨價格跌成負的,理性為什麼不管用了?

2020年真可謂“奇蹟年”,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接連發生,而紐約石油期貨價跌到負數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4月21日,WTI原油期貨5月的合約最低跌至-40.32元,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WTI作為基準。


石油期貨價格跌成負的,理性為什麼不管用了?

負數,意味著如果你交割一批油,期貨商不僅不向你要錢,還要倒賠給你錢。

在中國疫情還嚴重的時候原油期貨價格就猛跌過。當時一個同學認為是抄底時機興奮殺入,結果今天早上起來割肉。


石油期貨價格跌成負的,理性為什麼不管用了?

我想當時認為是抄底時機的人恐怕並不少,而且也幾乎不會有人相信油價能跌到負數——

  • 從歸納法來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 從演繹法來看:石油具有開採成本,石油具有使用價值而且是重要價值,可以合理推斷出其價格至少不會等於0。


這是非常理性的思考吧?但是理性在此刻似乎不管用了,價格就是跌到了負數。

其實原油期貨價跌成負數,原因說來也不復雜:

油價雖然是負的,但是使油產生價值的一切環節(主要是運輸和倉儲)不是負的。

也就是說,如果石油要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並不僅僅取決於油本身,還取決於其他環節構成的產業系統,以及與該產業系統密切合作的流通渠道,和進一步消化這些資源的終端。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大概就像人體固然需要葡萄糖作為基本能量供應,但是也需要各條血管輸送葡萄糖分子,並且連同一起運送的氧分子在磷酸腺苷作用下分解產生可被利用的能量;而直接把葡萄糖撒在人體器官上並不能產生可被利用的能量。

石油也是啊!僅僅有石油本身,並不能產生對社會發展和個人需求滿足的價值。

因此油價降低反應的實際上是與油配套的一系列環節(主要是運輸和倉儲)價格在不斷升高。

因此看油價,不能孤立看油本身,必須看到整個產業系統,以及與該產業系統密切合作的流通渠道,和進一步消化這些資源的終端。

這其實反映了現代金融、貨幣和大宗商品需要複雜協作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現代社會就是這樣,因為高度互相嵌入、高度合作而高效率;但相應地也高度複雜化,進而高度脆弱化。

大宗商品已經早就不是過往的大宗商品。

在以往,商品天然具有價值,只要商品存在價值就不會降到0;但是在協作社會(高度協作更顯著),商品價值就只是價值體系中的一部分——這當然很好理解,要不然廣告、流量這些東西就不會那麼貴甚至不會存在。

但是人是一種“眼見為實”的動物,習慣於對可見、可感的東西給價,因此往往會把實體的、對自己需求滿足最顯著的商品當成價值全部,或以商品作為價值代表,這樣一來就容易忽略組成這個價值系統的其他要素。

一個價值系統中,過於關注某一部分價值而忽略其他,這種現象我稱之為“價值盲視”。

這種盲視在現代社會幾乎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分工越多、滿足需求的類型越多,這個價值體系就越龐大,真正做到足夠客觀、不盲視就必須花費更多精力獲取各個領域的信息,即使這些領域看似跟自己直接接觸的領域無關。

這個“看似無關”,實際上是沒有打通其他領域與自己接觸領域的信息、邏輯通路。

但是現代社會這些通路太多了,而且互相關聯形成高度複雜網絡,各自性質、權重和互作用關係簡直是混沌一片。

所以前面說的“歸納”、“演繹”,那種簡單理性就行不通了;

甚至用線性方程建模的理論也不太行的通,這種複雜網絡需要用非線性方程描述,而非線性方程的解不唯一或者不收斂,從而難以預測。

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也不用進行精準預測,但是簡單理性的思維可能不行甚至有害,需要逐漸適應複雜性思維:

按照前面所說的“歸納”、“演繹”,會產生理性上把思路打通的“安心”和“滿足”,處在一種“享受理性”的快感之中。

這種感覺會讓人陷入“已經被自己的理性說服,其他人都不好使”的狀態。


這種狀態當然有存在的道理:一方面自己訴諸的是理性,另一方面其他人或信息紛繁複雜,看起來就“不理性”,不值得一看。

但其他人和信息也有其相應的理性。這些理性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維度,沒有切身體驗過難以理解,往往也不足為他人道哉,這是現代社會越來越撕裂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有不少朋友在炒股炒期貨,他們往往博學而敏銳,但是要做到對金融市場比較好的預測,他們的博學和敏銳還遠遠不夠,更何況有的信息普通人根本無從瞭解,比如:

為什麼在明知道石油過量供應,石油本身降價都把存儲設備擠兌得漲價,各大產油國還是要拼了命產油?

這個問題當然可以有很多邏輯自洽的理性解釋,但是最接近真相那一個原因,一般人又怎麼會知道呢?畢竟一般人不可能在沙特、俄羅斯、美國政府裡面像幽靈一樣飄動獲取信息還不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