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今年 明年就有機會!”浙大經濟學院院長分析疫情衝擊下中小企業如何破局

杭州日報訊 全球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根本趨勢是否會改變?如何推動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運行?中小企業又該如何破解困局、創新發展?

4月19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教授走進杭商大學四期班,以“全球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如何破解困局”為主題,對疫情影響下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科學研判,並針對提振宏觀經濟、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出了應對舉措。

“一定要熬過今年”

日前,全球矚目中,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5.2%。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消費受疫情影響最大,同比下降19.0%,尤以商超、餐飲、服裝等依賴實體門店消費者的行業衝擊最為顯著。

“我們要全面看待這份經濟數據。”黃先海分析,此前,為控制疫情蔓延,中國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當下,疫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擴散,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降,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因此不能將數據簡單地與往年進行比較。

“一定要熬過今年!”在黃先海看來,疫情雖然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能力、技術都在,衝擊不會危及經濟基礎。當疫情拐點出現後,一些被壓抑的經濟活動,將有望在明年更好地釋放出來,企業一定要堅持再堅持。

種種數據也佐證了黃先海的判斷,並向企業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熬過去,明年就好了——4月17日,在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預計,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應在5%以上。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全球經濟今年下降3%,中國增長1.2%,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少數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堅守底線思維,

推動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運行

事實上,一季度GDP增長下滑6.8%的數據發佈後,應對“藥方”也隨即開出——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任務,兜牢經濟發展底線。

在堅守底線思維的同時,黃先海認為在政府層面,可實施多項宏觀政策以推動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運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推行減稅降費、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舉措;實施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通過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方式,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激活金融市場的一池春水。

除了加大第一推動力,黃先海還提出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5G、人工智能、物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基建”“新產業”。

危中尋機,

企業要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細胞。面對疫情衝擊之下的經濟形勢,中小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和自救?

“活下去,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在這個大變局中,黃先海始終堅持企業活下去是第一要務。“共享員工、跨企業發放消費券、轉型線上……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疫情期間,不少企業開展自救,抱團取暖,謀求新方法、探尋新路徑,降低人力成本、減輕現金流壓力、提升勞動生產率,一起熬過這個冬天。”

危中尋機。疫情同時也給企業提供了健全甚至重構產業鏈的重要戰略窗口期。“疫情期間,浙江不少企業湧現出了基於供應鏈的垂直融資模式。”據黃先海透露,這一創新區別於銀行貸款、股票籌資等水平融資模式——企業沿著上下游尋找相對困難但有發展優勢的關聯企業,通過控股、併購、相互融資等方式優化供應鏈,既能助力困難企業復工復產,提升企業存活率,也有利於加強未來的生產和融資管控。

此外,企業還需要積極瞭解國家與地方出臺的扶持政策,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申請,以渡過難關。

把握宏觀經濟脈搏,探尋企業發展內核。除了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杭商大學本月主線課程還邀請了前阿里巴巴8年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系列書籍作者蘇傑,為同學們解碼低成本產品創新的密鑰,闡述了優秀的產品經理從發現問題到落地解決方案的思維路徑,助力企業實現用戶需求到產品功能的有效轉化。同時,同學們還考察了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