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自1840年國門被強制打開,東西方各國的所謂"探險家"們(主要是一些商人,軍官,傳教士,學者)不斷到中國來進行所謂的"探險","遊歷"和"考察"活動,拍攝了大量舊中國的影像資料,蒐集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情報。

在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結影響下,中國本土的知識分子也積極投身於對祖國的科學探索。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三冊為民國期間四川省水利局職員自制的影集,以四川境內的水文站為線索,對四川各地進行考察並製成《知微影集》三冊。最終這三冊影像資料成為反映民國時期中國西南地區風貌及水文發展的重要影像資料。

《知微影集》全三冊中記錄了四川境內長江、岷江、金沙江流域的成都、奉節、萬縣、渠縣、廣安、重慶、南充、遂寧、廣漢、彭縣、新都、華陽、眉山、犍為、松潘等地名勝、習俗及水文情況。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四川水利局水文站分配圖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第一冊包含影像則有成都青羊宮、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九眼橋、萬福橋、火城公園,彭縣龍興寺、關口、縣長羅伯宏,廣漢公園,新都寶光寺,犍為資聖宮、龍池、百坡亭,遂寧廣德寺,奉節梅溪、甘夫人墓、南門、觀音洞、鮑超府,渠縣觀音巖、觀音橋,南充清泉山,萬縣大埡口、西山公園,廣安靈泉、天池,重慶公園、老鷹巖公路、白帝城、大竹七獅灘,眉州東坡祠、樂山鹽井、成都龍泉驛神道碑、岷江渡口及淘金者等。

下面是摘選部分成都的一些影像資料: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青羊宮之老君殿前之鐵供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封面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青羊宮老君殿上之銅羊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青羊官,青羊宮,太上老君坐當中。

銅羊治百病,青牛顯神通。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成都新津渡口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走盡天下路,難過新津渡,過了新津渡,耽誤十里路……”一首民謠曾唱出了舊時新津水路的蜿蜒險要。

新津自古以來也是川南的交通樞紐,無論是公文傳遞、車馬往來,還是物資運輸、軍旅換防,都要在此渡河。由五津至鄧公場或五津至縣城,岷江寬1.5-2.5千米,有時渡河還要涉水。若遇河水泛漲,則會波濤洶湧,灘險流急,每秒流量達四五千立方米以上。水雖險,但舍此別無他路。舊時,一旦洪水來臨,旅客常被阻隔在五津或城關三五天。有冒險搶渡者,舟沉而葬身魚腹的有一次竟達數十人。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四川成都武侯祠之大殿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劉備的陵寢)之時,其中,武侯祠(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漢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四川成都之琴臺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成都的琴臺路是專門為紀念西漢時期的傳奇人物、愛情化身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而命名。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古代的琴臺路上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淡妝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甕的土臺上賣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他與酒店的夥計一樣身著短腳褲,提壺洗碗幹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四川成都東郊之望江樓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1930年代的成都老城記憶,90年了,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四川成都望江樓之薛濤井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

望江樓公園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薛濤是唐朝有名的樂伎,與唐朝的大詩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劉禹錫、杜牧等都有往來唱和,曾被元稹讚譽其“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她用自己的井水製出的紙在當時很負盛名,被稱為“薛濤箋”。


這些考察影像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它們有著比藝術作品更為豐富的價值維度。

我們期待這些交織了歷史、學術甚至政治的考察影像,在更為深入的研究中顯現其真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