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的挑戰與機遇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FMCH)期刊2020年第1期發表文章Family medicine training in China: crisis and opportunity。作者Masahiro J Morikawa教授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家庭醫學醫療主任,同時也是一名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全科醫學專家。從醫超過30年,Morikawa教授為世界各地的全科醫生提供過技能培訓,其中包括中國、泰國、坦桑尼亞和馬拉維等。Morikawa教授結合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現狀以及在中國多年培訓全科醫生的經驗,闡述了他對中國全科醫生培養中挑戰與機遇的理解:中國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在具有優勢的同時也兼具一定的侷限性。住院醫師培訓模式(5 + 3模式)每年提供的結業全科醫生數量有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模式仍需要統一的國家審核標準和培訓質量監控系統;定向培養模式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吸引更多的學生紮根農村基層醫療。並在此基礎上,Morikawa教授又從培訓層面和管理層面為中國全科醫生的培養髮展提出以下建議:


培訓層面建議:

第一

在大學層面確立“全科醫學“的學科建設,同時注重培養基於案例和實際問題的實踐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

在通過知情同意和共同決策進行慢病管理的時代,應注重培養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全科醫生,同時注重培養針對慢病併發症的團隊護理和持續性護理理念;

第三

在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中,將獲取學分的審核重點放在培養全科能力,而不是培訓時長上;

第四

注重病床邊和身體檢查的技能教學,而不是加劇對診斷手段(如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的過度依賴。


管理層面建議:

第一

明確全科醫生的培養應適應於中國的具體國情,能夠適應並完全整合到中國的初級保健系統中,切不可照搬國外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第二

全科醫生的培養重點是培養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而不一定是醫學院剛畢業的全科住培醫生,這樣可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來源範圍;

第三

要明確並非全部的培訓受眾都擁有醫學博士背景,他們可能擁有各種各樣的背景和經歷;

第四

需要國家層面的統一管理和資源調度,以使不同機構和組織間的全科醫生培訓可以擁有統一的評價和審核標準,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培訓。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雜誌(FMCH)簡介:

FMCH是一本經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期刊,注重發表與初級保健/家庭醫學/社區衛生相關的學術論文。目前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 PubMed Central(PMC)和 Scopus等數據庫收錄。FMCH從人群健康的視角,刊登原創性研究、系統評價、方法論、評論、反思和案例研究等類型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點擊FMCH官網:

https://fmch.bmj.com

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的挑戰與機遇

END

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的挑戰與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