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跟司马懿一样长寿,继续北伐能成功吗?

仰望明月754


即使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样长寿,北伐未必能够成功 。因为当时天下三分,这是一种平衡,曹魏势大,蜀国偏安于一隅,如不北伐,蜀国也不会安定 ,而北伐的成功与否,并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由天下大势所趋。 “汉賊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北伐是必然的,但也注定失败 。

由于关羽之死 ,蜀国与吴国已经结下了梁子,北伐之战就是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即使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 ,对于魏国来说也并非什么大的损失,而吴国孙权阵营,并不会任由诸葛亮灭掉魏国,因为孙权明白如果蜀国胜利,那么下一个被灭掉的就是吴国 。而仅仅凭借蜀国的力量是无法对抗魏国和吴国的。所以北伐注定失败。


MY蚂蚁


有志者,事竟成。诸葛亮之所以北伐不成,是因天不假年,让他早早离世。如果能让诸葛亮像司马懿那样长寿,北伐很可能会成功。

既然上天给诸葛亮那么长寿,那就表明天不灭汉,炎汉复兴,当在诸葛一代。人做事创业,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都是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摸索,就会丰富诸葛亮北伐的经验,在不断的小胜小败中,必能积大胜于一役。在荆州丢失后,隆中对策已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有另一个稳妥策略可行。掌控陇西,阻断陇道,一直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标。为什么要掌控陇右呢?陇右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旦占据陇西汉中,即对关中平原形成战略性包围,进可攻退可保,游刃有余。 陇西又是重要的产马地,曹魏大部分战马都产自这里,如果控制了陇西,曹魏战马供应不济,曹魏最优势的骑兵就大大削弱,而蜀汉控制了陇西,自己就能大力发展骑兵,在旷野作战中与曹魏抗衡。掌控陇西就控制了重要的古丝绸之路要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易守难攻的陇山险道,有利于驻兵,有利于屯田,更有利于东出居高临下奔袭长安洛阳。从汉中和陇右两路伐曹魏,就能形成夹击之势,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几乎成功占领陇西,因街亭丢失功亏一篑。第二、第三次规模较小,第四次虽取得重大胜利,但因李严掣肘,粮尽而退。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斜谷,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诸葛亮率兵十万余人,在渭南与司马懿大军对峙。诸葛亮本想夺北原,连北山,断陇道,无奈被魏将郭淮识破,早有防备,进攻北原的蜀汉军被击退。诸葛亮只好驻军五丈原,既能以有利山地地形发挥蜀汉军山地作战特长准备与司马懿野战,又能很好守护斜谷粮道。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就让军兵与当地居民杂处,在曹魏大营眼皮底下开地屯田,以作与司马懿长期对峙。司马懿深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敢出营与诸葛亮野战,无论怎样激将侮辱,他都牢牢龟守营寨。本来欲长久对阵司马懿,逼他出战,败司马,断陇山,再顺渭水奔袭长安,怎奈天不假年,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蜀汉军也在诸葛亮的遗嘱下,安然退军。

如果诸葛亮不死,在不断的北伐中,一定能找到成功破解妙招,控陇右,占长安,取洛阳,恢复汉室江山。倘能如此,也不会再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了。


sunjin6278


我最喜欢历史假如的问题,给人无限想像发挥的空间,就像美妙的音乐,让人乐而不淫。闲言不多讲,我们来表表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

一部三国史,火烧赤壁前是曹操的天下,火烧赤壁后是诸葛亮与司马懿平分秋色。

让人可惜的是,诸葛丞相早逝,累死在五丈原,真是出师末捷身先死,一代名相就这样鞠躬尽瘁。假如上天让我们诸葛丞相活得像司马仲达一样长寿,他的北伐事业能完成吗,他能统一中国北方吗,能完成先主遗愿吗。

从章武三年春,诸葛亮平定蜀地南中之乱,然后开始准备北伐。

公元227年第一次北伐,因马谡街亭失守,兵败。

公元228年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因粮食跟不上,撤退。

公元229年第三次北伐,进攻甘肃成县,文县。唯一成功掠两郡人民归蜀。

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进攻甘肃天水,因为粮食补给跟不上撤退。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进攻陕西眉县,这次准备开垦土地,作长期斗争,可惜命逝在眉县附近的五丈原。

这是他的五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粮食问题。战争打的是什么,除了士兵的勇敢外,还有粮草补给。俗语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蜀汉平原虽然物产丰富,但是自足自给还行,一到战争消耗根本就跟不上。而魏曹的这边山东、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全是产粮大省。在粮食问题不用发愁,再加上司马仲达不用远徙,只要守好城池就行。
  • 道路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太白的诗,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就这样交通依然困难,可想在三国时,蜀道之难更难于青天。北上,有秦岭横隔,东进长江天险加巫山,还有吴国虎视。在崇山峻岭中,根本无法使用大型的运输工具,只能靠人工挑担。可想而知,十几万的部队怎么吃饭,别说打仗了,自己都饿死自己。攻入魏国,等于进了死地,当地人不会欢迎侵入者。诸葛丞相能不犯愁。
  • 人员问题。第三次北伐,取得了一点胜利,就是掠夺两郡人民回蜀,由此可见蜀地的人员短缺。只能靠掠夺来增加人口。再加上连年的战争,人口伤亡很大。冷兵器时代打的就人数优势,谋划其次。以少胜多都是少数,历史才可记载,而大多数都要兵力优势才能决定胜负。因为人员跟不上,动力就不足,诸葛丞相造木牛流马来运输粮食,当然这是技术的革命,但确实是诸葛丞相无奈之举。

以上三点,是诸葛丞相必须面对的现实,并且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土地是近用化肥才增产到千斤的,魏时亩产不到二百斤。人口不是一下增长的。进入四川的交通近代才算解决的。诸葛丞相需要活多久呀,才能让四川人口过亿,粮食亩产千斤,用上汽车、火车、飞机。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提升。诸葛丞相与的北伐成功于否,不是与司马仲达比寿命,而是比综合国力。比天时、地利、人和。汉朝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并不是所有民众都拥护汉朝,再打着恢复汉室正统这是诸葛亮天时不占。因蜀地狭隘交通不便,还要远袭魏地,诸葛亮地利不占。那么最重要的人和,诸葛亮就占了吗。

人和诸葛亮也不占。因为蜀国分成三股势力,一是,本土势力,原来的益州的官僚。二是,刘璋旧部,包括随刘焉父子与蜀的老人。三是,随刘备入蜀的骨干力量。这三股势力交织在一起,诸葛亮时刻都在捉肘。诸葛亮处理李严案就是为了打击政治上反对者。说实话,刘禅同志他也是反对北伐,只是他没有能力与诸葛丞相抗衡罢了。所以诸葛亮最主要的人和也不占,北伐能胜利呢。他为什么要北伐,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展开,只能说为了转稼国内危机,他在《出师表》中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可见蜀国内部问题很严重,所以攻解围。用战争化解国内各种矛盾,是治国的一种策略。他就为不断的北伐,没有战争也要创造战争。

以上我的分析,我的结论如下。假如诸葛亮活的比司马懿寿命再长,他的北伐也成功不了,因为困境如此之多,都没有能力去解决,国内支持者又占少数。他的北伐只是为了蜀国的治理,是一种治国策略,北伐不重点,重点是怎么能让蜀国活下去。这他主要考虑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欢迎交流。

参考书目《三国志》《品三国》易中天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