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祕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導語:對於寒食節這一中國古代傳統節日,許多人都不會陌生,但關於寒食節的休假制度,恐怕瞭解的人就微乎其微了。放假有益身心健康,這絕對是大家都認可的觀點,但是節假制度對國家的影響以及歷朝歷代統治者關於節假制度的考量,具體是什麼樣,這恐怕就是大家的盲區了。本文將以唐代寒食制度為例,深入分析其發展歷程、特點和影響,大家也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寒食節假制度中,一窺節假制度的設立對國家社會的影響。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一、寒食節假制度的發展歷程

在唐代,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規定寒食節必須放假,這體現出了寒食節地位的提升。由於政治變革或戰亂的原因,寒食節假制度在唐代共經歷了確立、發展和完善的三個階段,下面我們將對此一一進行闡述。

1、第一階段——確立

《舊唐書·職官志》雲:“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行李之命。”根據這條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唐代官員有了法定節假日。具體而言,寒食節假制度的設立當始於唐玄宗時期。唐玄宗開元七年,唐代官方首次以國家法令的形式將諸多節日規定為法定節假日,並給予長短不一的假期,從而使節日放假制度化(但寒食節並不在其中)。此後,唐玄宗又多次對節假制度進行調整,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唐玄宗頒佈敕令規定:“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就是說,寒食節放四天假。這是寒食節在發展史上第一次被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唐代的寒食節假制度也由此確立。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唐玄宗

2、第二階段——發展

唐玄宗統治後期,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兵連禍結、國窮民困的局面中,此時,節假日的歡娛不但成為了奢侈,就連節假日本身似乎也成了擺設。

唐代宗即位以後,在政治上,平定安史之亂,離間了吐蕃和回紇聯手入擾關隴、河右地區的行徑,周邊的附屬小國又恢復了對唐廷的進貢,穩定了政局。在經濟上,唐代宗重用第五琦、劉晏等人進行經濟改革,增加了國家稅收,促進了國家發展。這一時期,寒食節逐漸復甦並日趨興盛,官員的節假也開始步入正軌。社會生活一旦恢復正常,享樂的意圖就暴露了出來,那麼延長節假日時間也就成為了必然,大曆十三年,唐代宗發佈敕令將寒食節假日延長至五天,這是寒食節假制度的一次變革。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寒食節相關的古籍影印

3、第三階段——完善

唐德宗即位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稅制改革——兩稅法,同時改變了父輩懶政和怠政的舊作派,勤政為民,使得中唐時期出現了一段較為繁盛的時期。唐德宗對過節有著特殊的嗜好,在他看來,熱鬧過節既是“中興”時代所應該出現的景象,又是展示時代“中興”的極好手段。在位期間,唐德宗屢屢發佈詔令,支持、鼓勵並資助官員們過節娛樂。

貞元六年,唐德宗發佈敕令“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日”,也就是說寒食節前給三天假,寒食節後給三天假,再加上寒食節當天,共給七天假。由此,寒食節也躋身唐代為數不多的假期時間最長的節日行列。自此以後,直到晚唐,寒食節放假七天遂成定製。從唐憲宗到唐武宗年間,根據各個史料記載,從寒食節到清明節放假七天。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二、唐代寒食節假制度的特點

1、細緻可行

在唐代,對官員的節日休假有著嚴格的規定。三品以上的官,請假日滿後,要去正衙銷假,三品以下的官,只需到自己的直屬長官處銷假即可。寒食休假亦是如此,在唐代,官員節假休滿後若不銷假,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如果有逾期不銷假的,就會扣掉該官員一個月的俸祿。

在唐代,逢寒食節等節假日,京司百官都有值班制度,以備急務。韓愈、白居易等官員都曾在寒食節假日期間值過班,他們的詩中對此也都有反映。當值的官員都非常辛苦,必須通宵達旦,下值後還要接著參加早朝,可以算的上是苦差事了,更何況還有連續值班的規定,所以官員多不願執行。對逃值的人,唐代法律也有專門的規定:如果是值夜班或晝班不到者,笞二十;通晝夜不到者,笞三十。假期結束了,還有一部分官員不能及時來上班,對此,唐朝法律也有明文規定:“諸官人無故不上及當番不到……若因假而違者,一日笞二十,三日加一等;過杖一百,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邊要之官,加一等”。就是說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你不來上朝或者該你坐班你不來的話,就要處以笞刑,根據曠假日數累加。

依唐制,寒食節假掃墓之際,高級官員可享受免費乘驛的待遇。據《唐會要》載,經常參加朝會的官員,每逢寒食節,可以享受公車出行的待遇。但公私不分,流弊太大。唐文宗太和八年,朝廷整頓公費吃喝的風氣,明確規定了公費事項的範圍。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寒食節銷假制度、值班制度、出行制度的規定,既有利於規範官員的作息時間、節假待遇,也保障了節假期間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2、時間充足

在唐代,寒食節假日一再延長,使唐人特別是官員擁有了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節日休假期間,官員們不但可以陪伴自己的妻兒老小,還可以還可以和自己的好友宴飲吟詩;又或者追思祖先,以盡孝道。

元稹曾寫詩描寫自己一家人出去遊玩的場景,又細緻地刻畫了郊外的綠水青山,“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遊。”詩中充滿了輕快的語氣,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閒適和喜悅。畢竟能享天倫之樂,實乃人間一大幸事。

而對於白居易來說,在寒食假日與自己的一眾好友去郊外踏青宴飲,或許才是放鬆自己的最佳方法。在寒食假日的一次宴會上,白居易酒後詩興大發,曾寫詩道:“東郊踏青草,南園攀紫荊。風圻海榴豔,露墜木蘭英。假開春未老,宴合日屢傾……此時不盡醉,但恐負平生。”喝著美酒,賞著美景,這恐怕是最愜意不過的事了。

除此之外,寒食假日的設立為唐人掃墓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有記載曾提到過唐代寒食節道路上的情景:“田野道路,士女遮滿,皂隸傭丐”。平民尚且如此,官員掃墓的盛況就可想而知了。寒食節祭拜先人,不但是恪盡孝道的一種體現,更能使生者的心靈得到慰藉。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寒食節的宴飲圖

3、富有人文關懷

在唐代,包括寒食節在內的大小節日都是屬於官民同慶的,所以每逢節假日,民間的勞作也多休止。同樣,士兵、工匠、奴婢、囚犯等特殊人群也享有這一節日。

唐武宗信奉神仙之事,於會昌四年的十月開始在大明宮修築望仙台,想在來年的三月三登臺成仙。結果第二年的二月十日是寒食節,唐武宗為了不延誤工期,取消了三千神策軍士卒的寒食假期。結果引來了工人們的罷工抗議,武宗又驚又怕,只好每人賜絹三匹並準休假三日,以示安撫,方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唐律規定,犯了徒刑或流刑的犯人在臘八節和寒食節都可以享受兩天的假日,當然了,不可以出關押他們的地方。除此之外,在少府服勞役的奴婢和官戶也是一樣的待遇。

除了以上各項外,最特別的是,在寒食節期間,司法部門是不允許執行死刑的。這個規定在《唐律疏議》和《唐六典》中都可以發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寒食節的假期問題上,唐代表現的很有人情味,不論其身份地位如何,都會讓其享受寒食節假日。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寒食節放風箏

三、唐代寒食節假制度對後世的影響

唐代的寒食節假制度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唐代到元代,寒食節假制度成為國家制度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對其進行了刪減或增加,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看一下各代是如何修改寒食節假制度的。

五代時期,寒食節假制度仍沿襲唐代,據《冊府元龜》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後唐莊宗同光二年,“二月辛卯,寒食假,帝出宣仁門,幸東宅。”就是說,在寒食假的時候,後唐莊宗可以不在處理繁忙的政務,可以得閒出去逛逛。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冊府元龜》圖書影印

宋代的寒食節假制度亦承襲唐代,北宋初期,寒食節給假7天就成為定製。後來真宗朝和神宗朝雖然也對各項節假日的法令進行過刪改或者增補。但是對於寒食節假日的規定並沒有做任何變動。

到了南宋時期,寒食節假日期就有所縮短了。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南宋剛建國的時候,邊疆地區經常會被北方國家騷擾,因此規定,如果節假日有突發事件,各機關單位也要正常辦事;第二點,南宋後期,有臣僚以宋金南北對峙、朝廷事務繁劇為由,先後多次上書請求縮減假期。從這一點再加上上文安史之亂後那種節假日形同虛設的表現我們可以總結得出,寒食節假制度和國家實力有很大關係,國家強大繁榮,百官和百姓才能享受安逸的假期,國家如果內部動盪,外部紛爭,基本上寒食節假制度只能是個虛名了。

中原正統王朝的優秀制度,也為少數民族統治者爭相效仿,最明顯的就是金朝和元朝。

據史料記載,金朝曾多次以官方政令的形式推行寒食節假制度。金熙宗的時候,曾經規定寒食節可以休假三天;海陵王的時候,認為百官們的休假天數太多,為了不荒廢官務,決定把寒食節假日減少到一天;金世宗的時候,又將寒食節假日增加到了三天,但規定“公務急速,不在此限”。金章宗的時候,寒食節假期延長至五天,併成為定製。

雖然在宋代之後,關於寒食節假日越來越不如之前的朝代了,但從中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唐朝寒食節假制度的影子。

寒食節放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揭秘寒食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寒食節盪鞦韆形象

元代的相關制度也深受唐代影響。在元代,寒食仍為大節,放假時間也是諸節中最長的。中統五年,忽必烈頒佈法令規定寒食節放假三天,但“公務急速,不在此限”。也就是說元代的寒食節假日又恢復到了三天。元代的的寒食假日相比唐代明顯減少,但還是和唐代的節假制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除此之外,元朝的刑法中記載,囚犯或者遭到流放的人也可以享受寒食節假日,這顯然是受到了唐朝制度的影響。

明朝建立後,對唐宋時期以來的假日製度作了重大改動,只保留了正旦、冬至、元宵三個節假,延續數百年之久的寒食節假制度遂廢止。

四、結語

我們從唐代寒食制度的發展歷程、特點、對後世的影響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解讀。發現其無論是從對社會心態的影響、還是對國家事務的處理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再一個方面,我們發現各階層都享有過寒食節假日的權利,從中體現出了一定的人文關懷。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借鑑該制度來調整社會事務的運轉,提高社會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