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青團怎麼做,為什麼要吃青團?

離清明節還有兩週,你是不是已經在菜場、超市看到有“青團”賣了呢?你只知道清明節到了,卻不知道,清明節為什麼吃青團。這個糰子跟月餅相同,都是節氣食物,清明吃糰子,可要追溯到幾千年前了。

要說清明,先得從寒食節說起,當然這個節日現已失傳。

清明將至:青團怎麼做,為什麼要吃青團?

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臣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當上晉文公後,請介子推當官,介子推不高興,跟老母親躲在深山。晉文公就想了個餿辦法,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哪曉得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很傷心,下令將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清明將至:青團怎麼做,為什麼要吃青團?

不過,據說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

後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融,雖然不禁火了,但吃冷食這些習俗卻固定下來了。

清明糰子是傳統食品之一。據《瑣碎錄》記載:蜀人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明糰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

那為啥要染成青色的?據說是跟祭大禹有關,因為清明節時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把糯米粉染成青色,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

清明將至:青團怎麼做,為什麼要吃青團?

現在上海有清明糰子,大多用糯米粉和青蒿草混合糅成的。做法不復雜,將新鮮艾青(菜場有賣)下到沸水過一下,切成細末,然後將糯米粉和麵粉拌勻,再加入艾青揉成麵糰,裡面放入自己愛吃的餡,隔水蒸15分鐘就可以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