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清朝初期時候的八旗軍隊,戰鬥力可是非常強的,士兵們個個雄健彪悍,可是到了清朝後期的時候,卻儼然是一副另外的景象,他們每天提著鳥籠到處遊走,大煙槍從來不離身,從以前的戰場勇夫變成了戰鬥力急轉直下的病夫,其實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不過造成他們這種巨大轉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那就是從多爾袞去世以後。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當年努爾哈赤起義的時候,他身邊的人對外都是一副虎狼姿態,這些人非常抱團,專心一致的幫助努爾哈赤,尤其是他的兒子們,非常的勇猛。當時努爾哈赤也要求那些皇親子弟們都要有如此強勁的態勢,後來這些人逐漸的有了自己的小隊伍,但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局面,那就是每個人的隊伍只聽從自己首領的號令。這種情況在北方遊牧民族是非常常見的,也是一個傳統的現象,比如當年金太祖的兄弟和孩子們,帶著各自的隊伍四處征戰,也就造成了這些人難以聽從中央的指令。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所以八旗軍隊也是有這種現象演變而來的,就連這些人商討政治事件的時候,也是共同參加。這也是領導者的觀念,他認為大家齊心協力打天下,所以重要的決定也應該大家一起共同討論,尤其是那些立了戰功的人,在會議當中最具有發言權,聲音也最大。這種統治現象一直到皇太極的時候才有所改善,由於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宣佈繼承人,所以給了皇太極可趁之機,他聯合了八旗軍權力比較大的幾個人,逼著努爾哈赤的皇后殉葬了,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皇后的三個兒子打擊非常大。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皇太極為了讓自己的權力更加集中,他就大力的取消眾人議政的制度,在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都是由自己親政,這一點特別像漢人的皇帝們,這樣做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權力。可是他想這麼做還得看當時的情況,因為八旗軍隊的體制已經存在多年,想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沒想到後來皇太極很快就死去了,這件事情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改革。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皇太極匆忙地死去同樣沒有繼承人,經過大家共同的商議,由福臨上位繼承,當時由多爾袞輔佐,這下子皇太極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因為當時再一次形成了"議政王會議制度"。多爾袞同樣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利,採取了和皇太極一樣的做法,把他掌管的鑲白旗和正白旗提升到了上三旗的高度。多爾袞明白自己的地位,如果讓他掌控的兩個白旗權力更大的話,那無異於越級,他並不是皇帝,所以不能做的太出格。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這時候軍隊上依然是八旗軍的體制。可是不曾想,多爾袞竟然再一次意外中墜馬身亡了,沒想到年紀輕輕也是如此短命,而且他的死因至今都有待考究,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他是死於阿哥們之間的權力鬥爭,也有史書記載他因病去世,究竟是死於何種原因,至今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不過從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皇帝出於多種原因,將那時候已經下葬的多爾袞從墓裡挖出來,進行了鞭屍,他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想徹底的否定以往的會議制度,從那以後改成了由皇帝親自執政的局面。並且在執政的同時皇家子弟一律不能參與政治,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是非皇室出身。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皇室子弟的手中也沒有八旗軍隊了,畢竟那時候八旗軍隊也完成了任務,中原早已被納入囊中。這樣一來,在很大程度上就削弱了皇室子弟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他們手中沒有實權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謀反的現象,這是順治比較擔心的一個情況。

多爾袞去世以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就連南方的一些政權,順治皇帝也交給了吳三桂等人來完成,徹底的將皇室子弟的權利架空了,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清朝體制已經逐漸完善。從康熙皇帝以後,更是在政治和軍隊方面明確的建立了皇權的制度,所有的軍隊都是由皇帝來掌控,皇帝擁有了軍隊就擁有了絕對的實權,就可以將整個天下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時候的八旗軍隊中的體制早就沒有一點作用了,也就根本不存在什麼戰鬥力了,這就是剛開始八旗軍隊驍勇善戰到最後沒有用武之地一個巨大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