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文/崔浩暢談歷史


公元1616年,女真人(因皇太極改族名為滿人,所以以下改稱滿人)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

公元1626年,大汗努爾哈赤在征討明朝寧遠城失敗後不久,病死。

突然死亡的努爾哈赤,給後金汗國留下了一堆很難處理的內憂外患:

當時後金國內,約90%的人民,都是漢人,女真人、朝鮮人、蒙古人僅佔10%左右,所以漢人是後金國的統治基礎,是需要謹慎對待、廣泛拉攏的。

可努爾哈赤生前,在率八旗軍攻下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後,對被攻佔之地身份可疑、不願剃髮的漢民漢軍,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種族滅絕式虐殺。

此舉影響極為惡劣,以至於努爾哈赤後來繼續攻打其他各地時,都會遇到城內漢軍漢民的拼死抵抗,如寧遠之戰,努爾哈赤遭遇到拼死抵抗的袁崇煥,遂只能兵敗撤回、憋屈而死;

至於僥倖逃過屠戮的漢民,努爾哈赤也沒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他將這些漢人當做牲畜一樣的戰利品,分配給八旗將士們,使滿人貴族將漢民當做牛做馬的奴隸。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雖軍事才能優秀,但歧視漢人、虐待漢人的努爾哈赤


在當時的遼東,努爾哈赤推行編漢為奴的政策,該政策規定,按照滿族官員的官場級別和戰功大小,將各個莊子分門別類地賞賜給他們,每個莊子配置十三個成年漢族人、牛七頭,每莊耕地所得,八成由漢人留用,二成上交給官家。

可是實際執行時,莊子中的漢人,不過是各個莊主的奴僕,他們承受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遭受著非人的待遇和歧視,而努爾哈赤對此卻不聞不問。

對於漢人官員,努爾哈赤也沒讓他們好過,從明朝而來投奔後金的漢人范文程,雖然才學淵博胸懷韜略,可在努爾哈赤的打壓防範下,范文程只能充當章京之類的無權小官,難以發揮他的真實才幹。

同時,努爾哈赤將眾多漢族官員,配置給各個貝勒、滿臣。

可是,由於大多數貝勒、滿臣不懂漢語、只會講滿語,所以漢族官員與滿族官員交流溝通極為困難。

語言溝通上的隔閡,既不能讓有才華的漢族官員在見識粗淺、文化程度不高的滿族官員中脫穎而出,又會令漢族官員備受滿族官員的嘲笑、辱罵甚至毆打。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漢族官員的財產經常被管理他們的滿族官員強取豪奪;他們的馬匹只能交給上司滿族官員使用;他們死後,妻子兒女會被滿族官員收為家奴,備受奴役和壓迫。

於是,漢族人和滿族人、漢族官員和滿族官員之間,積累了深刻且難以調和的巨大矛盾。

這些矛盾給後金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具體表現為:

滿族人聚居之地的水井,經常會被漢人投毒,以致於滿人吃水後中毒,或病或死;

滿族人吃的鹽中,也經常被漢人投毒;

有些漢人將家禽、家畜毒死後,再賣給滿族人,任其食用,可想而知,食用後結果如何;

滿族人單獨行動時,經常會被漢人從背後偷襲,或死或傷;

有數十萬漢人不堪忍受滿人的壓迫和奴役,要麼逃往朝鮮,要麼逃往山海關以西,後金國的大量土地因無人耕種而嚴重拋荒……

面對種族壓迫帶來的種種亂象,努爾哈赤採取的處理策略非常殘暴,那就是以殺止殺!

此舉頗有周厲王嚴令國人不許妄議國政、否則死的行為做派,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只堵不疏,必招致國人暴亂。

防民之叛,難道就不如此了嗎?後金國危機四伏、行將大亂。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後金國外患形勢圖


至於國外,朝鮮一直對明朝推崇備至,唯明朝之令是從,與後金國對立,明朝皮島的毛文龍時不時就率軍登陸遼東燒殺搶掠、鳴炮騷擾一番,明朝駐守遼東寧遠的袁崇煥,在擊敗努爾哈赤後,又緊鑼密鼓地構築大淩河、小淩河、錦州、寧遠等地的防線,並有將這些防線成體系地建設起來,然後向後金國腹地蠶食發展的趨勢。

而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對後金國也極不友好。

內憂難理,外患加劇,後金國怎一個艱難了得?努爾哈赤交給後人的,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公元1626年九月,皇太極經過與各大貝勒的激烈角逐,成為脫穎而出的新任後金大汗,胸懷進取中原大志的他,面對如此內憂外患,採取了以下措施來拯危救難。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精通漢文化、親近漢人、推崇漢化改革的皇太極

首先,對於後金國內不堪忍受民族壓迫,便要麼大規模叛逃、要麼與奸細傳送消息的漢民,皇太極頒佈上諭,宣稱以前準備叛逃、打算與敵國奸細有來往的漢民,一律既往不咎;即使他們沒有叛逃、沒有與奸細往來,卻被人告發,也不處置;當然,若已經在逃跑、被抓獲的漢民,則處死;

其次,皇太極頒佈第二道上諭,宣稱在經濟生活的各方面,漢人、滿人同屬一家,沒有貴賤之分,都是大金國的良善子民,如此,自努爾哈赤時代開始滿尊漢賤的民族地位,開始發生動搖,漢民在理論上獲得了與滿人平等的地位。

再次,針對滿族官員奴役漢民、加劇民族矛盾的制度,皇太極派人丈量土地,把各處多餘的土地收歸國有,嚴令八旗貴族不許再設立莊田;

皇太極下令,將一莊原本賜給滿人貴族的十三個漢民和七頭牛,減少為八個漢民和兩頭牛。

對於多出來的漢民,皇太極將他們編為民戶,恢復他們的自由民身份,並安排到多餘的土地上,將多餘的耕牛分發給他們,再安排漢族官員前去按照休養生息的政策管理漢民;

以上這些政策,使大部分後金國內的漢民擺脫奴隸身份,重新變為國家管轄的自由農民,頓時,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增強,對後金國的認同感和擁護感大大增強。

皇太極此舉,大幅度緩和了努爾哈赤激化的滿漢民族矛盾。

緊接著,在選拔、任用漢族知識分子方面,皇太極一改父親對待漢人的打壓防範態度,開始全面提升漢族人才們的待遇和地位,並大力吸收漢族優秀人才到後金國的國家建設中。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在努爾哈赤手下默默無聞、在皇太極手下才華橫溢辛勤治國的范文程


以范文程為例,皇太極每次議論軍國大事,都以範章京的雅號尊稱范文程,並鼓勵范文程多多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議決策;

每當臣子們的國家建策有疏漏之處時,皇太極就會這樣建議:“為什麼不去找範章京商議下呢?”

每次,八旗王公貴族們議論國事,如果范文程不在,皇太極在下決斷前,都會頗為重視地問道:“這些軍國大事的處置決定,範章京知道嗎?不知道,就應該跟他商議下的。”

若有臣子在向皇太極上奏時說:“範章京已同意我所奏之事。”

皇太極就會在與范文程核實確認無誤後,立刻批准臣子按照范文程的意思去做事。

在某些特別情況下,如范文程生病了,皇太極會將重大之事特意延遲處理,等范文程身體康復後,再與他好好商量,做出決斷。

平時,皇太極會將范文程召進宮中商議國政長達六到八小時,到了最後,只要是范文程處理過的政府文件,皇太極不再過目細看,就會予以批准,並付諸實施。

當然這只是特例,皇太極對於一般漢人知識分子,也頗為尊重,他規定:只要有明朝官員來投奔後金國,八旗旗主必須先後設宴款待來者,並每五天舉行一次大宴,歡迎遠來的漢官;

如此示範下,後來明朝的諸多官員都來投奔皇太極,皇太極令八旗貴族們一天設宴多次來款待他們,並給這些背井離鄉的漢官房屋、土地、衣服、財帛、牲畜等優惠物資;

此外,皇太極還多次對滿族王公貝勒們這樣宣傳道:“朕對於漢族官員如此厚加賞賜。如此樂此不疲,就是為了讓漢人們心悅誠服地效忠我們、為我們實心做事,以成就進軍中原的大業,只有得到漢族的眾多人才,才是最可喜可賀的。因為金銀財寶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可要是得到一些賢能的人才,他們再提出一些有助於國家發展強大的真知灼見、珠璣良言,那給國家帶來的好處,將是無窮無盡的。”

同時,為了全力貫徹以上漢族人才優待政策,皇太極制定法律(凡貝勒大臣有掠歸降地方財物者,殺無赦;擅自殺害降民者,以死償命;強取民物者,加倍賠償),嚴厲懲處隨意殘害漢人、掠奪漢人的滿人。

此外,為了防微杜漸,皇太極還多次當著眾多貝勒大臣的面,嚴厲警告道:“若還像以前那樣毫無忌憚地隨意虐待漢人,將被視為製造禍亂的罪魁禍首,連同妻子一律處死,絕不姑息!”

如此信任親近漢人的深情厚意,自然能令范文程及眾多漢臣對皇太極感恩戴德、誓死以報。

總之,在如此改善漢民地位和生產環境的英明上諭嚴令下,在如此提高漢官待遇、尊重漢官人格尊嚴、重用漢官的諸多政策、政治宣傳下,後金國內的民族矛盾大為緩和,這給國家的基層和諧統治和上層團結理政,都帶來諸多便利。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主張仁厚待民、獲得百姓擁護的唐太宗李世民


相比於努爾哈赤的高壓迫害政策,皇太極對漢民的優待優惠政策,明顯更得唐太宗科學治國思想的真傳。

隨後,皇太極開始改革上層政治,他改革政治結構的目的,一是為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和最高權力地位,二是為完善國家政府體制,以便最大限度地科學管理國家、最有效率地發展國家實力。

其一,皇太極下令,所有八旗旗主都兼任議政大臣,一起商議決策軍國大事;

皇太極此舉,意圖何在呢?

原來,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兼任議政大臣的八旗旗主,只有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自己為首的四大貝勒,所以在商量軍國大事,決議朝政時,皇太極成了少數派,其餘三大貝勒成了多數派。

而皇太極的新命令,將另外四個八旗旗主也升為議政大臣,既對後者予以提拔拉攏,又在後來的商量國事、決策國政時,與後者一起形成大多數的政治同盟,為他擊敗其他三大貝勒,唯己獨尊,打下組織基礎;

其二,皇太極在每旗旗主之下,設立兩個屬官,一個是佐管大臣,一個是調遣大臣,佐管大臣管理旗中政務、處理司法問題,屬於文職,不從事帶兵打仗之事;調遣大臣負責軍事,是武官,管理旗中軍務和轄區內類似殺人、暴動等的刑事案件。

隨後,皇太極又在每旗中選出三個重臣擔任議政大臣,併合情合理地宣稱:將更多懂政治、懂治國的旗中子弟提拔為議政大臣,共同治國理政,才能彌補國家過去漏才、屈才的議政損失。

從深層次方面分析,皇太極的這些政治舉措,相當於在每旗旗主下安插自己的親信,再把這些親信升任為議政大臣、各旗旗主的潛在替代者,只要將來有哪位旗主不服皇太極、敢跟皇太極對著幹,皇太極就可以先聯合大多數議政大臣共同議政,將其決議撤職,再將自己已熟悉旗中事務的親信(佐管大臣、調遣大臣之一)調任為新的旗主。

如此,皇太極進一步將八旗軍隊親信化、將旗中權力有利化。

其三,皇太極設立文館(後改稱內三院),組織漢人官員和有知識的滿人加入其中,一起翻譯明朝的文化經典,記錄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大事,研究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治國用兵得失,隨後,皇太極設立八旗官學,組織貴族子弟學習漢文、講漢話,鼓勵滿人與漢人的交流合作、互相競爭。

如此,在皇太極和眾多文武大臣遭遇到現實難題時,文館中的飽學之士,往往能為前者答疑解惑、提出好的解決方案和防患策略。

其四,皇太極聽取漢官的意見,仿照明朝,設立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政府機構。

如設立滿人的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將六部分別交給自己親信的八旗貝勒掌管,其中,吏部管理國家的官員選拔及升降黜陟;戶部管理國家財政,具體管理國家賦稅徭役的徵發、核算統計、官員俸祿發放等事務;禮部管理國家典禮、國內學校和科舉考試等事務;兵部管理八旗軍及後來的綠營軍之調度等事務;刑部管理全國刑罰政令、審核等事務;工部管理國內各種工程建設等事務。

如設立都察院,任命親信大臣為長官,負責監督各級文武官員,一有問題,立刻組織彈劾,搞好大金國政治秩序、官場紀律;

如設立理藩院,負責管理滿洲與蒙古、明朝、朝鮮等國的國際事務。

總之,皇太極的統治策略,將後金國治理得既轉危為安,又達到了提高行政效率、迅速提升國家實力的目的。

力挽狂瀾!皇太極如何處理努爾哈赤的爛攤子,並將後金發展壯大?

以紅夷大炮挫敗努爾哈赤的袁崇煥


最後,為了擊敗最大的敵人明朝,皇太極改變了父親死磕明朝遼東袁崇煥勢力的戰略,對父親傳授的“伐大樹理論(先砍四枝、主幹自倒)”進行了調整性繼承,

他制定了伐倒明朝這棵“大樹”的整體戰略:即先砍伐朝鮮、再砍伐遼東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再砍伐蒙古林丹汗勢力,最後入關砍伐明朝華北各城池,直至將明朝都城四方都砍伐殆盡,直至明朝都城因四方無法幫襯而搖搖欲墜、不攻自破。

在如此戰略的指導下,皇太極改變進軍方向,與袁崇煥議和,趁袁崇煥構築關寧錦防線時,他決定進攻朝鮮,如此用兵,目的有二:一是為解除攻打明朝、蒙古的後顧之憂,二是為掠奪朝鮮的物資來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挑起後金國與朝鮮的矛盾,來轉移國內的民族矛盾,當然,此舉也為後來皇太極解決政敵阿敏,埋下了某些伏筆。

公元1627年正月,皇太極派二貝勒阿敏率領三萬八旗軍隊進攻朝鮮,八旗軍一路摧枯拉朽、橫掃千軍,輕易地就將朝鮮軍隊擊敗。

三月,朝鮮國王屈服,與後金國舉行會盟儀式,雙方約為兄弟之國。

隨後,阿敏率軍在朝鮮國內燒殺搶掠了三天。

搶劫完畢後,阿敏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牛羊牲畜、美女壯丁“勝利”歸國。

雖說,阿敏的此次用兵朝鮮,依舊有努爾哈赤對佔領地燒殺搶掠的強盜作風,並沒有改變朝鮮擁護明朝、敵視後金國的不利局勢,但對於當時有經濟困難的後金國而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經濟上的燃眉之急。

綜上所述,針對努爾哈赤粗暴治理國家導致的眾多民族矛盾和國家弊端,皇太極先通過懷柔手段一一化解,再通過自己的漢化改革,將八旗軍隊逐步管理得隨心所欲化,將後金國政府整理得更加分工明確、更加團結協作、更加有行政效率,如此條分縷析地細緻梳理下,皇太極將國內政治秩序管理得更加和諧、更加嚴整、更有條理、更容易發展強大。

如此,後金國由一個原本體制不健全、民族矛盾尖銳、內部變亂頻出、外交戰略迷茫的強盜團伙集團,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該國家,國內政府機構逐步完善,民族矛盾逐漸緩和,各民族逐漸團結起來,對外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如此變化下:

廣大漢民對皇太極感恩戴德,不再隨意出逃,願意踏實勤乾地積極生產、供應自己和政府;

眾多漢官對皇太極忠心耿耿,如范文程、洪承疇等漢官,對後金國及後來的大清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更多仕途不順的明朝官員聽聞皇太極優待漢官之風,便都來投奔後金國,此所謂懷柔近人以來遠人,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而八旗旗主,對皇太極擁戴者多,反抗者少,皇太極通過聯合擁戴者、打壓反對者,逐步將八旗軍隊完全掌握在自己和親信手中;

至於朝鮮,對後金雖然極為不滿,但在阿敏大掠、經濟大損的情況下,也難以對後金國對外征戰產生威脅;

那麼,對於後金國的心腹大患明朝,對於殺父仇敵袁崇煥,對於這位想逐步蠶食後金國的滅國大盜,皇太極具體該如何行動,才能與其鬥智鬥勇,進而爭強奪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