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7例!怪異腦病讓年輕夫妻兩個孩子接連夭折,醫生耗時9年在兩萬個基因中找出真凶

小鵬(化名)夫婦是一對年輕的 80 後夫妻,結婚後就嚮往著有兒有女,簡單熱鬧的小幸福。2009 年,小鵬夫婦的第一個孩子 " 倖幸 "(化名)出生,夫妻倆正沉浸在新生命帶來的喜悅中,命運卻突然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餵養困難、抽搐、肌張力高 …… 在倖幸 24 天大時出現了上述症狀,四處求醫未果。最終孩子沒能熬過 2 歲半。2012 年第二個孩子 " 福福 " 出生,也出現了和 " 倖幸 " 同樣的症狀,最終離世。

小鵬夫婦和中信湘雅醫院遺傳科的醫生並未放棄,經過 9 年的努力,最終在兩萬個基因中找出真兇,全球僅 7 例。如今,在中信湘雅 PGT 技術的幫助下,他們即將迎來自己健康的寶寶。

兩個孩子接連夭折,找不到病因的致命腦病

小鵬回憶,第一個孩子 " 倖幸 " 在出生後第 24 天,突然出現吸奶困難,陣發性抽搐,夫妻倆趕緊將孩子送進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異常,但除此之外,醫生也找不到發病的原因,只能對症治療,穩定病情。

夫妻倆將孩子帶回家,精心護理。但揪心的是,病情並沒有好轉,他的頭圍增長不斷減慢,身體的發育幾乎停滯,智力、語言及運動能力發展極慢,2 歲時仍不能翻身,更不會說話。即便如此,夫妻倆也接受了現實,打算就這樣照顧孩子一生,只要他活著就好。但這點最後的念想最終也被病魔掐滅,孩子沒熬過 2 歲半,就離開了他們。

夫妻倆想著,兩人身體健康,雙方家族也都沒有類似的疾病,第一個孩子出現這怪異的腦病應該只是偶然,從悲痛中緩過神後,小鵬夫婦的第二個孩子 " 福福 "(化名)在 2012 年出生,戰戰兢兢等到孩子過了 20 天,卻不想在出生後 22 天," 福福 " 也出現了和 " 倖幸 " 類似的症狀:餵養困難、抽搐、肌張力高。

檢查後又是腦部異常,這一次,夫妻倆終於意識到這個病沒那麼簡單。於是在就診的醫院做了各種遺傳代謝病的分析,但沒有找出病因。

2 萬個基因中揪出病因 全球僅 7 例

兩個孩子都出現了同樣的病症,夫妻倆開始懷疑這可能與遺傳有關,他們決定找專業的醫院和醫生進行諮詢,希望能找出病因,並尋找生育一個健康孩子的可能。

2014 年 2 月,夫妻倆來到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醫院遺傳科醫生一方面詢問了 " 倖幸 " 之前出現的症狀,同時給 " 福福 " 做了全面的檢查。排除了環境因素之後,護士抽取了父母和孩子的外周血,做了當時技術允許下幾乎所有的遺傳學檢查,一系列的檢測一項接一項,前後持續了四年,可所有的結果都提示 " 未見異常 "!

這些 " 未見異常 ",讓孩子的病因更加撲朔迷離,而此時," 福福 " 也走了。但小鵬夫婦和中信湘雅醫院遺傳科的醫生依然沒有放棄。2018 年 8 月,該院將小鵬夫婦與孩子三人的保留樣本同時進行了包含人類基因組 2 萬個基因的全外顯子組測序分析,這一次,終於找到了病因!

通過全外顯子組比較分析,醫生在孩子的標本中檢出 PLAA 基因的兩個突變,分別遺傳自小鵬夫婦二人,小鵬夫婦各攜帶其中一個雜合變異。

原來 PLAA 基因突變就是給小鵬夫婦帶來巨大痛苦的 " 真兇 "。據悉,PLAA 基因突變可引起伴進行性小頭畸形、痙攣和腦異常的神經發育障礙(簡稱 NDMSBA)。這一疾病的主要特點就是:嬰兒期出現的進行性小頭畸形、痙攣和嚴重的全面發育遲緩,繼而引起精神發育嚴重遲滯和運動功能嚴重受損或缺乏。

科學家直到 1991 年才發現並研究 PLAA 基因,2017 年才報道第一例臨床病例,目前全球僅報道了 6 個患病家系,而小鵬夫婦是第 7 個家系。

PGT 技術將幫助他們擁有健康的寶寶

NDMSBA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也就是必須同時攜帶兩個致病突變才可能發病。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小鵬夫婦各自攜帶了一個雜合突變,卻依然健康,而兩個孩子卻出現瞭如此嚴重的症狀。

如果小鵬夫婦自然懷孕,其後代將有 25% 的概率患病。為了避免再次生育患兒,小鵬夫婦決定在中信湘雅醫院通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進行助孕,排除 PLAA 基因突變,生育健康的孩子。目前,小鵬夫婦已成功在中信湘雅完成 4 枚胚胎的遺傳學檢測,有兩枚胚胎無已知疾病再發風險,可供移植。

專家表示,小鵬夫婦堅持 9 年、" 長征 " 似的病因檢查戰役最終得以勝利,馬上也會迎來自己健康的孩子。這得益於遺傳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更重要的是他們完整地保留了患兒的樣本和病史資料,及時尋求了專業的遺傳諮詢,這才讓最終成功挖掘出病因成為可能。

專家提醒,對於有不良孕產史的夫婦,不能報存僥倖心理,建議來專業的遺傳諮詢檢測機構進行專業的遺傳生育指導。 在有臨床症狀的患者身上找到遺傳缺陷是最直接的疾病診斷證據,因此,及時妥善保留患者樣本是極其重要的 !

隨著檢測技術不斷髮展,臨床應用廣泛普及,疾病診斷能力隨之也顯著提高,以往未發現致病原因的病例可以重新進行檢測分析。各類新技術在專業醫生的合理使用下,將會給大眾,尤其是罕見病家庭,帶來更多的福音。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萬振興 戴聰伶 胡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