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社会对男孩子的期望总是偏向于,勇敢,有决心,能独立,这一类“男性特征”的形容词。如果自己家的男孩子遇事犹豫不决,那么家长有时候就会在内心里给孩子打标签,觉得自己家男孩子,是一个胆小鬼。

但是事实上,孩子在最决定的时候犹豫不一定是因为胆小,很有可能是陷入了普希尔陷阱,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普希尔陷阱,那么我就先来讲一个身边的例子。

闺蜜在做教师,班上有个男孩子,做题的时候卷面非常干净,成绩也不错,但是闺蜜说,这个男孩子有强迫症,为了保持卷面整洁,经常最后一道大题会因为没时间写不完。身为老师的她说了很多次,但是学生总是说,没有把握的答案我不想写。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监考的时候闺蜜发现,这个男生所有的大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写过,验算过整个过程没有问题,才会填在试卷答题区,所以这个同学经常最后一道大题会没有时间计算,或者算好了,没有时间填完答案。

其实,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试卷上的题目根本难不倒他,但是为了让自己的答案更有把握,他要一遍一遍的验算,假设一道题,他不经过验算的时候直接解答在试卷上,也许能得一半的分,但是一直拖到最后一刻很有可能一分都拿不到,这种现象和普希尔定律一样,孩子考试时候的犹豫不决可能是学生陷入了普希尔定律。

普希尔定律:为什么好的决定没有好的结果

普希尔是上市公司的副总裁,他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前人经验的时候提出了这个理论: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

"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不能拖拖拉拉,迟滞决策。因为一个再正确的决策,如果做迟了,也会是错误的。"

这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因为要“准备完善”而出现的拖延症。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公司的老板,要考察一个新项目很久,直到有前人的成功经验,或者有大量的成功经验才敢做下决定,而此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项目时机,拖延的决策让公司的项目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一个怀孕的妈妈想报一个孕期瑜伽,结果为了找时间,找空间,最后报班的时候被告知,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参加这个培训班了。

孩子为了不浪费答题的空间,加上为了让自己的答案可以拿满分,就一直在草稿上较劲,不肯把很有可能会拿分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这些人可能都会把自己的这种行为统统都归到拖延症上,,这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都推到这个虚无缥缈的拖延症上并不能让他们解决问题。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为什么孩子逃不开普希尔定律?

1.过多的信息干扰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接收了太多的信息,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也可以说,这是因为“信息过载”导致的。

信息过载是指社会信息超过了个体或者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

当孩子接收的信息太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为了处理这些信息,延长处理的时间的情况。

学校给孩子出卷子的时候,是在选拔成绩好的学生,那么有选拔一定会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超出知识范围的难题,孩子们在答题的时候会有处理不过来过量信息的感觉。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2.出现“完美误区”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我能坚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质。”

孩子为了坚持在试卷上留一个完美的答案,这是孩子走进了完美误区的陷阱。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想要完美是好事,但是孩子不是天才,答题的时候偶有错漏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在斜体的时候一直在想,我考试出来拿不到满分会怎样?或者想:我的卷面太差,老师看不清错判了会怎样?那么孩子就会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更有把握一点再写下去。

解决普希尔定律有两个简单的小技巧

1.限制自己做决定的时间

既然孩子会有拖延,那么就要给他一个限制的时间。考试的时候通常在结束之前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的时候会有一个打铃,告诉孩子,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用草稿纸了,在这个打铃的时间响起来的时候,就把草稿纸上写的都搬到答题纸上,并且从打铃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再用草稿纸了,直接写在试卷上。

这种方法也很适合教孩子做其他决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锻炼孩子做决定的速度。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如:每天早上出去买早餐的时候,给孩子一分钟的时间,一分钟内做好一个决定要吃什么。孩子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是先写作业还是先洗澡,在做完决定的时候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要执行等等。

2.避免完美主义

亚马逊总裁贝佐斯认为“70%的确定性是做出决策的适当切入点。”

这是一个非常好借鉴的对象,教孩子不用一定要坚持答案完美,百分百能拿全部的分就才在试卷上写下你的答案,而是告诉孩子,老师在判分的时候会分步骤给分,当孩子有把握拿到超过一半的分数的时候就一定要把过程先写上去。

孩子太拖延?可能是被普希尔定律绊住了脚,家长要懂这几点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那么孩子就能拿到大部分的分数。完美主意会让孩子陷入,要么不拿,要么拿满分的极限两端的情况。这种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益处。反倒会让孩子陷入偏执地执行完美主意的情况。

结尾:

普希尔定律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但是就是因为常见,所以很多人视而不见,认为这些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不过家长们要注意,自己的孩子们会不会陷入这种牛角尖。完美主意不是一件坏事,但要有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孩子才能有弹性地灵活地处理自己周围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