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谈到南美洲,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南美ABC强国。他们分别是智利、阿根廷、和巴西,代表着拉丁美洲中,经济发展最好的三个国家。而在这三大国家中,智利一直是中国人眼中,生活层次最好的国家。甚至经常被称为南美的准发达国家,而智利真的有那么好吗?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中国人对于智利的印象。首先是远,其次就是长,中国和智利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对于中国人来说,想去一趟智利真不容易。其次,智利狭长的地形也让人啧啧称奇。整个智利南北跨度达到4250公里。但东西宽却只有170公里。长是长了点就是太细了一些。是中国人对于智利最直观的印象,凭借西面广袤的太平洋智利却也发展出了繁荣的港口事业。这极大推动了智利贸易和事业的发展,并且这个国家不仅港口多。同时家里还有矿,简直让人羡慕得不行。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家中有矿”的智利

家里有矿是智利的真实写照,智利如今GDP多达301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16030美元。而这样的经济成就,主要也就是家里的矿带来的。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智利在16世纪发现金矿,在17世纪发现银矿,在18世纪后发现了铜矿。从此之后,智利矿业就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铜矿一直以来都是工业的基本金属之一,而智利的铜矿储量。根据2011年的数据就达到了1.5亿吨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

目前已探明的世界铜储量智利占据了近30%,远远超过第二名的秘鲁(12%),而我们中国也只有6%。在产量上智利铜生产占据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而秘鲁、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加起来却不足全球产量的10%。由此可见智利矿产的丰富度了,并且智利不仅仅只有铜矿。它还有硝石和鸟粪矿,这在上个世纪是有名的贵重矿产。一个是化肥和炸药的原料,一个是让土壤肥力快速恢复的独特矿产。靠着和玻利维亚的战争,智利获得了阿塔卡马沙漠,从而获得了这些矿产,国库收入因此增长了9倍,赚取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而除了矿产资源外,智利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三文鱼产量稳居全球前列,也是仅次于挪威的第二大养殖鲑鱼生产国。再加上众多的水果,以及中央山谷地区的优质葡萄园发展出来的酿酒行业,都代表智利资源方面的丰富。曾经有人这么评价智利,上帝创造了很多美丽且有特殊的东西。但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于是将它们一股脑都放在了一起,最终组成了智利。简单来说,智利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型国家,资源丰富到让人眼红。

不过身为资源型国家,就很容易掉入到拉美陷阱当中。也就是资源多,但经济结构单一,以贸易经济为主,但本国市场小。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但极其容易受到国际局势打压,这是许多拉美国家都有的问题。而智利当然也不例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智利铜矿被许多国家实行封锁,最终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智利是如何走出来的呢?这里,除了有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外,其实还和我们中国关系密切。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中国人的“买买买”

中国在70年代末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和贸易行业。彼时,全国上下对铜的需求无比巨大。素有“吞铜兽”的外号,你有我需要,智利和中国因此开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源源不断的铜需求,就一举扛起了智利近四分之一的铜出口,给智利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而在之后,智利和中国的贸易彻底走上了快车道。对于智利来说,中国是他们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智利的矿产品和贱金属制品,以及各种植物和海鲜产品。都在中国有广泛市场,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惊呆了智利人,除了矿产之外。智利的海鲜,包括三文鱼、鲑鱼、对虾智利的水果、包括车厘子、蓝莓、提子、牛油果和猕猴桃,还有智利的葡萄酒,在各种电商平台的帮助下,被统统送往中国。之前还有一则关于中国人吃掉智利85%的车厘子的新闻,被人们津津乐道。

离不开中国的智利:中国人买买买的能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力

其实就是因为关税和春节反季供应带来的影响,造成中国人狂买智利车厘子的情况。但不可否认智利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水果宝地,每年都给当地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而对智利来说,中国不仅仅是最大出口贸易国,它还是智利最大的进口贸易国。中国的机电产品深受智利人喜爱。包括挖掘机,新能源高端客车和各种机械机台。同时中国的纺织品和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和原料,贱金属和制品以及陶瓷玻璃也被广泛出口智利,给当地带来了许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

其实智利经济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我们暂且不谈智利的经济是好是坏,但中国的出现,毫无疑问就给智利带来了新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