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2

龚建新:是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康伟:我们讲无极的时候说了,“无极图”就是一个认知模型,其实,这个“太极图”又是一个认知模型了。这个太极图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我用一张白纸,把“太极图”中间有图形的地方盖住,就留下一个圆圆的边框,你看它是什么?不就成了无极图了吗?现在我把纸拿开,无极图就成了太极图——里面有了一黑一白两种东西!你先不要去管这一黑一白是什么东西,先要理解古人的意思。其实,通过无极图和太极图,古人是在告诉我们,太极里面的东西是在无极这个环境范围中产生的。

龚建新:噢,这就是老子说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说的“有”就是太极吧?

康伟:是的,《道德经》讲的“有生于无”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的意思。不过,这里的“无”并不是真正的什么都没有。我们讲无极这个概念的时候说过,前人是通过对天地这个最大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探究来认识世界的,也是用天地这个最基本的模型做比喻的。天地未生万物之时的本原状态,就是“一天一地空间”,在这个空间还没有产生任何事物的时候,就是空空荡荡,一物皆无,就是那个“无极图”的状态。但这个空间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2


我们的现代科学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天地之间这个空间里有气体、有温度、有磁场、有声波、有光波、有射线,总之,有能量,有孕育生命万物的能量,这些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都在这个“无”的空间里客观存在着,用古人的描述叫“无中有无穷母力”,“无中有无穷变化”,“无中有无穷妙用”,也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经常说的“无”非真无,无中有“有”,一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中,实则有这样多的“有”的存在和作用。而这些看似虚无的“有”的存在,恰恰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及万事产生并发展的最基本、最先决的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