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陳氏太極拳圖說》——第三講:“有”與太極2

龔建新:是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

康偉:我們講無極的時候說了,“無極圖”就是一個認知模型,其實,這個“太極圖”又是一個認知模型了。這個太極圖是怎麼來的呢?如果我用一張白紙,把“太極圖”中間有圖形的地方蓋住,就留下一個圓圓的邊框,你看它是什麼?不就成了無極圖了嗎?現在我把紙拿開,無極圖就成了太極圖——裡面有了一黑一白兩種東西!你先不要去管這一黑一白是什麼東西,先要理解古人的意思。其實,通過無極圖和太極圖,古人是在告訴我們,太極裡面的東西是在無極這個環境範圍中產生的。

龔建新:噢,這就是老子說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說的“有”就是太極吧?

康偉:是的,《道德經》講的“有生於無”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的意思。不過,這裡的“無”並不是真正的什麼都沒有。我們講無極這個概念的時候說過,前人是通過對天地這個最大的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和探究來認識世界的,也是用天地這個最基本的模型做比喻的。天地未生萬物之時的本原狀態,就是“一天一地空間”,在這個空間還沒有產生任何事物的時候,就是空空蕩蕩,一物皆無,就是那個“無極圖”的狀態。但這個空間裡真的什麼都沒有嗎?


解讀《陳氏太極拳圖說》——第三講:“有”與太極2


我們的現代科學已經明確的認識到,天地之間這個空間裡有氣體、有溫度、有磁場、有聲波、有光波、有射線,總之,有能量,有孕育生命萬物的能量,這些東西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是都在這個“無”的空間裡客觀存在著,用古人的描述叫“無中有無窮母力”,“無中有無窮變化”,“無中有無窮妙用”,也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經常說的“無”非真無,無中有“有”,一個看似什麼都沒有的空間中,實則有這樣多的“有”的存在和作用。而這些看似虛無的“有”的存在,恰恰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萬物及萬事產生並發展的最基本、最先決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