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是錯?

 只是對於坑儒,史學家們現在仍有爭論。一般來說有三種看法: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是錯?

  (1)第一是歷史上並無焚書坑儒一事,這純屬後人的杜撰。持這一觀點的是民國時期興起的“疑古派”,近幾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從而證明了“疑古派”觀點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確坑了一些人,不過那只是些方士,或稱術士。秦始皇焚《詩》、《書》,醫、卜之類的文籍,不在焚燒之列。且司馬遷與漢武帝年齡相仿,按最遲計算(漢武帝崩於公元前87年),司馬遷距離焚書坑儒發生的時間,最遠不過120多年。120年的時間跨度,是什麼概念?就相當於今天的2012年到1896年(清光緒年間)的跨度。司馬遷從十多歲起,就開始遍遊中國,二十三歲的時候,其父司馬談去世,司馬遷就已經接任其父的職務,擔任漢太史令了。如果從司馬遷20歲開始算起(-147年),距離焚書坑儒(-212年)的時間跨度,不過65年而已。即相當於2011年往前推65年(相當於中華民國時期的1946年)。在這樣一個狹小的時間跨度之內,以司馬遷的學識和所處高層的地位,焚書坑儒這樣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退一萬步講,就是普通民眾,對於1946年發生的大事,也未必糊里糊塗。

  (3)在關於郡縣制的辯論中,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

秦王朝以前,中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有許多諸侯國並存。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齊、楚、燕、趙、韓、魏、秦,號稱“戰國七雄”。秦國最後一個王贏政繼位後,在秦國強大的基礎上,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完成了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等6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大帝國。贏政稱為始皇帝,後人稱之為秦始皇。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了中央集權,用郡縣制代替落後的分封制。這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對後世也有很深遠的影響,自秦以後多年的歷代封建王朝,都採用了這一體制。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是錯?

  但是,在郡縣制剛剛開始實行的一段時間內,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盛大宴會,大臣們紛紛上前祝酒,大臣周青臣讚揚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功德和實行郡縣制的好處。在座的一個叫淳于越的博士,他是主張繼續實行分封的,對周青臣的話十分反感,當即就向秦始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時,丞相李斯起身對秦始皇說:“有些讀書人,總覺得現在的制度沒有古代的制度好,到處造謠惑眾,利用古書上的記載來攻擊現行的國家制度,這種情況如果不禁止,對陛下的統治不利。”秦始皇認為李斯說的有道理,便採納他的建議,下了一道“焚書令”,規定除了秦國的歷史書、博士官掌管的國家圖書和醫藥、算卦、種書一類的書籍外,私人收藏的各種書籍,一律焚燒。如果不執行,要受很重的處罰。焚書令下達後,各地都積極行動,焚燒了許多珍貴的古書。

  秦始皇焚書,使那些儒生和方士們更加恨他,反對他。公元212年,有兩個替秦始皇找仙藥的方士盧生和侯生在一起大罵秦始皇,說他剛愎自用,用殘酷的刑罰治理天下,像這種人,就不該給他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經過一陣商量,他倆就帶著從秦始皇那裡騙來的大量錢財逃跑了。秦始皇發現後大發雷霆,馬上下了一道命令,追查那些誹謗自己的讀書人。結果,在咸陽城裡抓了許多儒生。這些人經不住拷打,為了開脫,就互相告發。秦如皇在盛怒之下,親自圈定活埋了460人。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對是錯?

說到底,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是儒家思想和統治階級利益有違逆,秦朝對人民實行文化專制,通過"焚書坑儒"來禁錮人民的自由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