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廢除了分封,實行郡縣制,不再像周朝那樣劃分諸侯國,而是將中國分為36個郡。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秦始皇在漢陽宮大宴百官時。周青臣則稱讚秦始皇說:“陛下,讓天下安心,而實行郡縣制,而不是分封!是歷史從未有的"。於是秦始皇很是高興。這時候博士淳于越說:"據我所知,商朝、周朝可以延續千年。這是因為諸侯實行分封,以便保衛中央。如果陛下沒有分封,如果叛軍或權臣出現,陛下會請誰來救呢?“秦始皇這時候很生氣。大臣李斯推測出秦始皇的意思,於是提出淳于越以古書為據否認當今,一定會對皇帝的威信產生質疑。所以主張實行“焚書”,燒掉與秦朝歷史無關書籍。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除了秦博士(這裡所說的博士在文末有解釋,不懂的可以查看)之外,民間敢秘密藏儒家《詩》 《書》和百家書籍的,地方官都將全部沒收燒掉;談論儒家經典,都將斬首,以古書否定當朝的,則滅九族,官員知道不報的處以同罪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在”焚書“一年後,侯,盧姓的兩位學者,以前是受命於秦始皇求長生不死藥,後來得知秦始皇貪求權勢,藥也白求,於是便辭職。秦始皇得知後,大怒,想起過去都無法求到仙藥,覺得是被這些學者所坑了,於是命令將國內460多名方士和學者都活埋。這就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坑儒”。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在”焚書坑儒“後不久,陳勝、吳廣起義,這次起義帶領了國家的反秦狂潮,不久後,秦國滅亡。陳勝起義時,齊魯大地的讀書人都歸附了陳勝。甚至有孔子的後代孔甲也成了陳勝的博士。

在漢朝建立後,很多民間學者都做了博士,或其接班人被立偉官學,比如治《詩經》的申培公、轅固生、韓嬰等,還有治《儀禮》的高堂生、《周易》的田何等等。這些學者在先秦焚書後普遍被邊緣化,而在漢代建立後,由於文化重建的需要,逐漸回到了政治中心。而漢武帝時期以《詩經》博士和各種傳記博士為基礎外,還設立了五經博士,除了《詩經》博士外,還有《尚書》歐陽生、《儀禮》後蒼、《周易》楊何、《春秋》公羊家。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漢武帝還為博士設立弟子,如果弟子中成績優秀,將授予郎文學首席掌故職位。而漢宣帝時期五經博士又增加了十二博士,是同一部經典,家法可以同時設立不同的博士。

儒家學派直到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才完全確立正統,所謂的”罷黜“並不是禁止的學術,而董仲舒自己的很多學說都使用了陰陽家的思想。“罷黜”僅僅是不為立博士,最終的目的也不是建立文化獨裁,而是建立五經的尊嚴。《孟子》雖然是儒家,但不屬於五經,因此原《孟子》博士也被廢除。錢穆、徐復觀都有專文,說罷黜百家,並不是文化獨裁。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至於《詩經》 《尚書》等古典文學在”焚書“後重新確定,秦國不能洗劫世界上所有書,所以偶爾漏網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像《詩經》這樣琅琅上口,容易記憶的經文,很容易流傳。但是《周易》是占卜的書,所以反而不在分冊的目錄中。另一方面,部分學者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這些書。例如,治《尚書》的伏勝,原來是秦國的博士、秦始焚書後,伏勝將《尚書》藏在家裡的牆壁裡,他害怕受到牽連。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在漢朝建立後,漢高祖請伏勝出來做官,當時的伏勝已經90多了歲,不願出行,於是漢高祖便讓晁錯向他學習《尚書》。於是伏勝回家後在牆上找到了《尚書》,但是因為離家太久,只剩下29篇,其餘的全部被損壞,所以這29篇是作為可靠的“金文尚書”流傳了下來。

伏勝的故事在《尚書序》中記載的更加曲折。晁錯來找到伏勝,而這時候的伏勝則很老了,藏在牆壁中的書完全的被損壞,而伏勝藉助自己90多歲的記憶,把《尚書》的內容背了一節。伏勝已經脫口而出,而晁錯卻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伏勝只好通過自己的女兒傳達給晁錯。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文化是民族的心理結構,則不能被政治的力量抹去。相反,在中國崇文厚德的國家,政治往往需要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正當性和合法性。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正是因為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而漢武帝尊重儒術,並且自己的統治需要文化的支持。而文化制約政治,也引導政治,政治實現文化,擴充文化。中國5千年的歷史,事實上是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的歷史。這種健康的互動應該成為文化和政治的基礎。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

博士:指古代官名。是秦朝和漢朝時期掌管全國的書籍文典以及史事典章的官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