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快進!

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同比下降6.8%

暫停→快進!

4月1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習近平總書記4月1日在浙江考察時的講話,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明瞭方向。如何認清局面,打贏、打好這場提振經濟的有準備之仗至關重要。


為此,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7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之下的國際經濟形勢與中國的紓困之解。


全球經濟“急剎車”

2020年或將跌入負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在美股上的表現尤為明顯。3月份,美股如同過山車一般,經歷了4次熔斷、7天大跌、9天暴漲。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表示,本次全球股市動盪應當還未結束。在美聯儲的大力寬鬆救市下,美股第一段下跌結束,進入反彈階段,而全球股市也隨著美股的跌宕出現波動,“IMF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跌入負增長,將出現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後果。”


目前全球經濟尤如“急剎車”。如此頹勢和金融市場的動盪,是疫情帶來的“自然災害”,還是週期衰退導致的經濟蕭條?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朱青認為,目前的經濟情況是外部打擊的結果,是一種“自然災害”。“但無論什麼原因造成的,客觀上經濟增速大幅度回落、消費迅速萎縮,這已經就是經濟蕭條了。至於會不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經濟危機,要看國外疫情的控制情況,時間長了,上述情況不斷延續下去,就會導致經濟危機。”


姚餘棟表示,海外疫情的持續時間及疫苗研發進度將決定經濟衰退時間與規模。目前全球供應鏈、全球貿易中斷已成既定事實,恢復時間仍遙遙無期,總需求下滑將促使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艱難的局面。


各國應對措施不斷加碼

著力維持經濟秩序穩定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繫及脆弱性。”3月2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召開並發表聯合聲明,共同維護金融穩定、恢復並實現更強勁的增長、使對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的干擾最小化。


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美國貨幣財政政策力度空前,推出2.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日本也通過歷史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總額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英國方面,財政部和央行更是聯合宣佈將暫時可以直接貨幣化政府債務,即通過印刷(發行)貨幣方式為政府債務提供融資,直到疫情平息。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以美國為例,做法基本分三段。“第一,提供流動性,避免企業出現資金鍊的斷裂和倒閉;第二,給消費者發錢,避免消費者生活困難;第三,減稅,但在投資上的著墨不多。目前來看,採取的這些措施對於迅速緩解經濟壓力是有效的。”


姚餘棟表示,“總體來看,這些大規模的貨幣財政政策支持有利於避免居民及企業資產負債表深度衰退,促使資本市場止跌企穩,對於維持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認為,當務之急還是海外國家要能及早控制住疫情,才能促使經濟增速及市場早日止跌企穩。


中國也在採取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應對危機。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將研究推出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以及刺激消費等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3天后,央行重啟了逆回購,並將利率調降20個基點。4月3日,央行向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於本月15日開始分兩次實施到位,這也是今年年內的第三次降準。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認為,和美聯儲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相比,央行的應對疫情金融政策比較溫和。“我們還沒有整體下調利率。採取這種政策的原因,主要是決策者還希望把工具箱裡面保留更多的工具,對付最壞的情況到來。疫情未來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表示,全球價值鏈中間產品的生產環節可能會因疫情出現短缺並進行調整。當前應充分發揮國際互助和相關機制的作用,號召大家共同來對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中國需要打造一條開放的、穩定的、安全的生產鏈和供應鏈,也要注重打造以市場為基礎的、市場體制為原則的整體的國內的閉環。”


中國精準施策提振經濟

發展基礎與趨勢不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危中尋機的前提,是要對形勢有一個清醒而理性的判斷,以趨利避害,精準施策。


專家們一致表示,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是國際貿易的第一大國,是外國直接投資的第二大國,全球經濟出現問題,中國也很難獨善其身。外國的經濟不好,首先影響我們的就是出口。我國國內部分企業的生產需要從歐美等疫情嚴重的國家進口一些原材料、半成品和關鍵設備,如果全球疫情不結束,這對我國的國內生產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上了解到,目前,3月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針對第二季度會否成為我國全年經濟拐點?國家統計局表示,3月份經濟改善的勢頭應該能夠延續下去,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更好,二季度會好於一季度這是一個基本趨勢。如果疫情沒有出現較大影響,下半年的社會經濟也會比上半年更好。朱青表示,3月份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好轉,走出了1、2月份“斷崖”式下跌的局面。這跟國家在3月初及時抓復產、復工從而使經濟逐漸走向正軌是分不開的。看來,我們正在走出疫情給我國經濟造成的低谷,只要疫情能夠控制住,經濟逐漸向好的大趨勢是比較確定的。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將呈現一種前低後高的趨勢。“只要努力,我們還能夠保證6%的GDP增長。6%的目標,不是一般的簡單的數字化的GDP,而是經過戰‘疫’的洗禮,是經過供給側改革,特別是今年高水平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所得來的。中國經濟可能在一季度甚至是二季度都會出現低增長,但是,三季度、四季度就會提高。”


朱青認為,中國今年經濟增速估計要低於去年。但低多少,取決於出臺的政策措施以及全球疫情防控力度。從中央完成既定社會經濟目標的決心和現有的政策手段來看,達到5%左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這就需要後兩個季度加大財政、金融的刺激力度,而強刺激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在目標實現和未來平穩發展之前找到一種恰當的平衡。


儘管面臨艱難局面,我國經濟發展也出現一些向好因素。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執行院長林桂軍表示,就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看,我國經濟社會運轉情況要優於其他國家,但同時也要克服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困難,並且抓住其中的機遇,要更早地關注經濟中存在的問題,使得發展的相對態勢更好。


姚餘棟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國內率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企業復產復工有序有效進行,同時國內宏觀政策應對得當,國內經濟有望率先企穩,未來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從中長期看,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衝擊仍是暫時性的,不改變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礎與趨勢。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宏觀政策空間,亦或是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我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依然充滿信心。”


霍建國表示,在一些產業受到衝擊之時,疫情也成為部分新興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加速了新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例如在線教育、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行業都有著很大潛力。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支持相關企業加快發展。


一季度經濟數據公佈

解碼數字背後的信心與活力


作為反映一國(或地區)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的重要指標,一季度經濟數據釋放出哪些信號,將從哪些方面影響經濟運行,這些動態變化的數字對下一步做好經濟工作又有哪些指引?


人民網財經專訪多位專家學者,解讀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解碼數字背後的中國信心與活力。


從“暫停鍵”到“快進鍵”

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


一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多位專家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認為,一季度GDP負增長在預料之中,且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


“凡是發生疫情的地方,它對經濟的影響無疑都是巨大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從春節前夕以來,受疫情影響,不少產業被迫按下“暫停鍵”,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從數據來看,3月份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


以工業為例,今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1%,比1-2月份大幅收窄了12.4個百分點,3月份規模以上產出水平基本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3月份,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等指標都呈現改善趨勢。


從“宅生活”到“宅經濟”

高技術產業、網上零售等數據帶頭“領跑”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直播帶貨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


疫情防控措施,對做好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帶來了許多新挑戰,也使居民生活需求、購買方式等產生許多新變化,催生數字經濟消費新場景。


疫情防控期間,人們雖然“宅”在家裡,“雲端的日子”卻格外豐富:空中課堂用戶激增、在線辦公成為常態、雲簽約保障企業訂單……經濟活力在“雲端”近一步顯現,線上消費也為特殊時期的中國經濟增添了幾分暖意。


日前,《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佈,提出花3年時間,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4個“100+”行動目標,12個重點發展領域,這張新的發展藍圖不僅是目標,更是風向。


同時,數字經濟新業態和新消費場景也離不開技術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學智認為,除了數字經濟,高科技、IT等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小,且會發展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而在張燕生看來,特殊時期,數字經濟欣興發展固然可喜,但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線下生態也需要重點關注。


政策對沖進一步“加碼”

中國經濟秩序正快速恢復正常


IMF多次表示:“中國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令人鼓舞。正確的政策舉措能有效對沖和減緩疫情帶來的衝擊,發揮重要作用。”


人民銀行日前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各項貸款增加7.1萬億元。在信貸供給總量增長明顯的同時,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增強。


“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產生聯動效應,形成協同效應,共同發揮作用。”徐洪才認為,貨幣政策要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對薄弱環節進行定點幫扶。要與財政政策相匹配,從源頭上提供流動性保證。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國內經濟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政策儲備充足,內需具有較大潛力。下階段,要著力推動投資項開工復產,促進傳統消費加快回補,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同時大力推動新基建、新消費、新投資等新模式、新需求發展,為經濟增添新動力。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將延續改善趨勢,下半年GDP增速將有所回升。


“總體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的衝擊是不容忽視的,但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中國經濟也展現出十足的韌性和新動能,我國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經濟發展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在加速成長。”徐洪才說。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記者:曾偉、薄晨棣、彭心韞、黃玉琦、王喆,人民網財經頻道 慄翹楚、車柯蒙、任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