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中“好”的涵義是什麼?

塵海一葉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

現在這句話成了社會上很多人攻擊指責教師的必說話語。他們認為學生的好就是要成績好,個個都能考上985,211,如果達不到,唯一的原因就是老師無能,沒本事。

那陳鶴琴先生的本意是什麼呢?我們要結合人物時代跟社會歷史背景來分析。

陳鶴琴(1892年-1982年),浙江上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獲哥大碩士學位,五四運動期間,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東南大學教授及教務主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校長。主張中國兒童教育要符合國情,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可以看出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活動軌跡主要在解放前舊社會,民國時期。當時的教育文化事業可說是一窮二白,現代教育師資奇缺,新式學校一個縣沒兩所,入學率極低,孩子們大多無書可讀或無法讀書,家境好的可能在私塾認幾個字。當時能寫個名字,算個賬的都寥寥無幾。

當時能進學堂讀書,讀得起書的孩子,大多都是願讀書,想讀書的,勤奮努力有上進心的,相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希望讀書改變自己,家庭,國家命運的。唯獨缺少的是擁有現代教育文化知識的師資,所以陳鶴琴認為提高兒童教育的關鍵在於提高師資,所以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我們要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和發展前人的教育觀點和理念。

今時不同往日,經濟,生活,社會環境,教育環境都發生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師資大幅提高,小學教師普及專科以上學歷,初中教師普及本科以上學歷。新時代的學生學習目的也發生變化,不是單純的為需要讀書而讀書,很多是憑興趣讀書,憑個人喜好讀書。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興趣和喜好是不同的。所以在新時期理解陳鶴琴先生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應理解為不同的學生有各自興趣愛好,有各自的學習專長擅長領域。學生的學習不突出,不長進,是因為沒有選對自己喜歡,擅長的專業領域學習以及得到專業老師的專業教導,而非非此專業老師學校無能。當學生找對自已喜歡擅長的領城學習時,並在此領域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長進就會事半功倍。

“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中的“好”的涵義我認為是指學生在自己愛好感興趣或擅長的方面得到此專業老師的專業指導而獲得的長足進步。


八七早


要想改變多數人這種認識,首先要讓人從思想上認識好的本義,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其次對中等生和後進生孩子進行思想上的勵志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不是只有上學一條路可行;鼓勵興趣愛好廣泛的同學發憤圖強,勤奮進取。再次要定期對孩孑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愛祖國、愛人民、尊老愛幼、遵紀守法、自主創業也是一種美德。

個人認為只要孩子們身體健康、知書達理、思想端正、刻苦努力、勤奮進取等就是好孩子。作為一名老師對待學生,要有自己正確的觀點,讓他們學得快樂,學得輕鬆,學會做人,學會知識,以後到了社會才能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教育點滴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現實中確實有不會教的老師大量存在,但“會教”與“不會教”也都是相對的,看與什麼人作比較,也有主觀的差異性,評價同樣一個教師,也會出現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結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方面這個“好"可以理解為品學兼優,也可以理解為不違法不犯罪,即非智力因素超越其他人。如果只理解成學習成績優秀,那麼這句話就不現實,也不正確。這句話雖流行了很長時間,但仔細推敲,觀點是不正確的,也受到了廣大教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質疑和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